奔走在轧线上的“管家”
在轧钢厂,提起陶超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为轧线设备管理的带头人,他在技术方面没得说,无论是高线还是棒线,从轧线建厂设备线路安装,到现如今设备稳定运行,他全程参与跟踪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故障难题。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他的技术才能,而是他严谨的“管家”水平。
作为一名维修技术人员,他不仅技术过硬,在管家方面他也是一名能手。
一、增效益,小改小革当先。轧线稳定顺行是保证产量效益的根本,但小故障频发却是制约生产效益提高的障碍,陶超首先将工作重点放在小改小革上,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性得到提升,产量效益也随之增加。在轧线检岗及检修后,飞剪再次合闸经常会出现剪刃位置偏移而废钢,他通过对飞剪原位值取一个区间浮动值做报警,一旦剪刃偏移,则会立即报警使得问题得以及时处理,减少废钢;通过增加棒线倍尺飞剪剪切改造使得倍尺剪切不稳定问题得以解决,大大减少中废,提升了成材率;通过对检修吊车控制回路以及轧辊间磨床的改造,不仅使其易于维护,出现问题容易查找处理,更减少所需备件数量,大大降低了备件消耗成本,一举两得。他用手中这把小改小革的“手术刀”,将轧线变得更顺更稳。
二、降成本,修旧利废不忘。通过小改小革降低故障率的方法,节省了备件的消耗,增加了产量效益,但陶超认为修旧利废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轧线检修更换下的备件数量众多,他带领大家将它们进行分类,将能修复利用的进行修复使用,报废无价值的备件登记归类送交处理。全年进行修旧利废项目55次,创效价值276万元。许多看似无法继续使用的备件,经过他的修复处理,重新站在了轧线上继续完成它的“使命”。
三、严把关,备件申报细算账。对于备件申报他通过对备件功能、性能、质量的综合归纳分析,将可以互换的或者通用的备件进行统一申报,减少备件种类。同时对可报可不报的备件,实行严格控制数量,能删则删,能减则减,对于更换下来的备件,如电机、热检、活套等贵重备件,能修则修,能改则改,节约利用,杜绝浪费,算好每一笔账,切实为公司降本增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陕钢汉钢(邹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