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良的头像

何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29
分享

真实与虚构:再读毛姆《木麻黄树》

那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毛姆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封面是高雅的软精装、配上爽眼的青绿封面设计和厚薄适中的版样,让人一看便爱不释手……

也许是因为在海边生长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是“木麻黄树”这种植物引发我太多的联想,当那天看到毛姆的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我就备感亲切。我从小就在海边伴着木麻黄树长大,木麻黄树是与我青少年时期生活联系相当密切的一种植物,木麻黄树还是海边乡村的救星,于是历来倍受海边人的保护和爱惜。

据说在解放前,由于没有植被,海边沙滩纵深好几公里都是白茫茫的沙海沙坡。这种沙滩一旦到了风季雨季就成为一场场大灾害,尤其是海边风季和台风季节,风沙侵袭农田农舍已屡见不鲜。严重的时候是一场台风便可能导致风沙将一间间农舍乃至一个个村庄淹埋……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决定组织人民群众大力种植防风林,从此在海边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而木麻黄树,正是当年引进的防沙固沙治沙的最理想的树种。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每年都会配合政府的群众性种树活动,多次组织到海边种植木麻黄树,而我从小学开始,一直到我高中毕业后到农村务农那四年,每年种植木麻黄树,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常规性劳动。即便后来我大学毕业后到省城工作了,但只要是在海南度假时遇到雨季,我还会参加乡亲们的植树活动,当然,种的还是木麻黄树……

七十年代,家乡的海边,方圆上百公里海岸线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木麻黄树,政府宏伟的固沙治沙工程早已大功告成。但是,勤劳纯朴的海南人,早已习惯了与木麻黄树如影随形,木麻黄树虽然其貌不扬,但海南人生活在哪里就种树到哪里,可以说木麻黄树与椰子树一样,堪称“母亲树”或“村树岛树”。

毛姆笔下的木麻黄树,正是这种东南亚海边人用来固沙治沙的“绿长城”,只不过它是根植于马来亚一带的。

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据说是毛姆一百多部短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毛姆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之中收录了他最出色的六个短篇。文化差异、冲突、孤独、恐惧、犯罪,是这六个短篇的关键词。这些小说都是以马来亚、婆罗洲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殖民地的大背景下,一些西方人(大多数是英国人)在远东殖民地的殖民经历,特别描写了他们在与原来所处的西方文明世界隔绝之后,在精神上受到的种种折磨,以及如何融入国家的文化与生活的故事。毛姆巧用木麻黄树这一具有热带风格和意义的植物,通过他驾殖民地驭小说那“强大的叙事能力和独特的戏剧效果”,讲述了很多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美好的故事和可哀可泣的故事。

现实主义写法是毛姆的一贯追求。他常常用真实的名字、用第一人称、写身边最熟悉的人物,这其中与他一生的社会阅历和喜欢游历很有关系。看《木麻黄树》这一短篇,我甚至“认准”那个从英国来到马来亚驻守任职、并在人家马来姑娘面前耍感情游戏的臭小子就是毛姆本人,故事编得太好了,当然编得也太真实了。写小说毕竟不是纯粹地讲现实故事,不可能纯粹地讲实,它必须虚构故事、人物以及情节,而现实中的人物往往过于真实,用毛姆的话说,过于真实就显得平面了,就缺乏立体感了,而缺乏立体感的小说人物就会显得人物的个性或主题模糊。

毛姆坦言,他最喜欢写的是熟悉的身边的最现实的人和事。但据我读到的一些背景资料反映,毛姆为了写远东殖民地题材,曾到马来亚等地体验生活很多年,在这方面他有更多的感受,据说他在这个时期的有些小说由于写实还得罪了不少朋友,有些甚至与他断绝了关系。

关于“现实与虚构”的问题,不仅是小说题材选择问题,当然还是创作技巧问题。毛姆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小说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再进行巧妙的虚构,通过虚构的小说人物的主观想象和描写,其人物的刻画更具真实性和多面性,这种多面性更彰显出人物与故事的生动性和立体感,从而弥补了现实过于平面模糊的缺陷。我理解这就是毛姆说的“现实与虚构”的区别。毛姆在故事中尝试了从现实的平面和模糊到虚构的立体和真实,他说:“事实只是一块布,艺术家在上面描绘绚丽的图景。”所以说现实是平面的模糊的,而作家的再创作才是立体的真实的。

其实,毛姆的成就,不仅是在小说方面,他在戏剧创作方面成就更大。也许正是因为他在剧作创作的优势和成就,使他在小说创作上始终强调并把握了小说的故事性与戏剧性。毛姆一生游历过很多地方,他善于将一路的所见所闻创作成文学作品。他的游历作品不仅限于小说,也有一些游记散文、随笔之类,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毛姆的故事叙述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都十分精彩。笔者多年前曾经读过毛姆创作的几篇关于“中国屏风”的随笔,其中一篇叫《在中国的屏风上·幕启》,虽说写作素材只是一面在中国十分平常的家居屏风,但经毛姆那简洁优美的文字表达,你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毛姆式的故事叙述语境与场景,生动、平实、现场感和镜头感很强的叙述,让你在梦幻中随他欣赏那面屏风,宛如身临其境……这篇随笔的其中一段是对“北京轿车”进行描写和叙述的,文字十分精彩。在这篇游记随笔中,毛姆给我们的创作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关键词:场景与虚构、描述与想象、表面与内涵。

在文学写作上,尤其是小说创作上,毛姆一贯追求三味:一是“具体、充实、戏剧性强”。要求结构紧凑,情节曲折;有头尾伏悬、有潮起潮落。二是完整的故事、情节戏剧、一气呵成。三是“达、简、顺”。即语言精准畅达、简洁明晰、顺理悦耳。读毛姆的作品,我们会品到他在故事以外的叙述技巧和虚构理念。在这一点上,我以为读毛姆的随笔或小品更让人如沐春风,清爽快哉。这些年,看了不少毛姆的作品和关于毛姆的随感杂谈、写作日记。毛姆是个很用心的人,他游历世界,本身就有很多故事。所以,我喜欢毛姆讲的故事,更好奇和关注毛姆那些故事外的故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