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戈帆的头像

戈帆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9
分享

正是稻香梨黄时

细细秋雨中,乘高铁来到汉天大地。这次来汉中,不是领略三国古韵,更不是调研工作,而是以学员身份,续结我的文学情缘。

对文学我是由衷的热爱。上初中时一首小诗的发表让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八十年代初备战高考时常常梦想自己坐在大学的中文系教室聆听文学的真谛。然而造化弄人,我是被北京一个理工见长的大学录取,尽管也有写作和文学的课程,但总感到美中不足,在本专业的学习之余试图寻找校园内外的文学天地。好在我们的校长有作家背景和人文情怀,常常把战友歌舞团、北京人艺的艺术家请到学校演出,中心花园〃毓秀园〃那三个字也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题写的。记得八五年纪念〃一二九〃运动,学校将电影《青春之歌》剧组主创人员请来,导演陈怀皑、主演谢芳在千人大礼堂给同学们作报告,北京人艺新排的话剧《狗儿爷涅槃》也在学校盛大演出。那时首都高校同学走动较多,我也常在周六去北大和北师大蹭听讲座、购买书籍。在那朦胧诗刚刚盛行的年代,未名湖畔、北师大学堂都留下过我们追逐文学的青春足迹。记得有一次时任团中央的一名领导来到我们学校,在宿舍和几个同学交流时,发现我们几个都对文学有基础,就鼓励多写点东西给他,随后不久我们的诗歌、散文就在《中国青年报》大学生之页陆续发表了。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在宝鸡的一个著名国企,刚报到那几天心神不定,正在寂寞无助之时,厂里的一个文学青年坐着通勤车进山来邀请我加入他们的青年文学社,并请我给他们主办的《清水河》杂志写发刊词。也就是这个邀请,让我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自己,最后决定在这个企业安心工作,这一呆就是二十年。后来我当了这个企业的厂院团委书记和办公室主任,不论多忙都积极支持文学社的工作,尽量给他们创作条件开展活动,商子秦、赵熙、莫伸等十多个知名作家都曾来到这个这里传播文学的声音。随后的工作中,虽多数时间是在机关工作,算下来定稿的文字至少也有上百万,带了好几任团队,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多,整天忙于工作,很少静下心来写点文学性的东西,见报刊的多是通讯和报告文学,就连阅读量也达不到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要求。我发现随着工作业务越深,离文学越远,创作的热情越淡,曾一度怀疑为什么自己曾经痴迷诗歌散文创作,真是一个好笑的自己!

到西安工作后,工作的节奏慢下来了,也常常接触到一些在领导岗位上的作家。比如作家白阿莹,我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就认识他,那是他在省国防科工委任副主任,常常来我们的企业调研三线调迁的事情,工作极度认真,但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创作颇丰的作家。后来他在国资委主任位上主创的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进京演出并获大奖,我才知道他是一个西北大学写作班出身中国作协会员的大作家。后来他在副省长领导岗位上的新著《大秦之道》给我送了一本,让我重新反省自己,你有人家忙吗?

直到三年前的春节假期,几个高中同学聚会时都透露想写点东西,一个同学还注册了微信公众号。于是我们纷纷投稿,象高中办手抄报那样踊跃发表,我也在国内几个大的微信自媒体上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有的还获了全国大奖。但这个热度很快就平静下来,虽然它培养了手机写作发表的新习惯,但总感觉到象吃快餐似的,刚刚吃饱马上就饿,而且越来越没有味道。好在我主导创办了《秦金》微刊,以品牌文学的定位,既推广了品牌文化,也吸引力了一批文学大咖的关注和美文,品牌、文化、文学的交融让我的工作生活多了几分色彩和活力,也感受了文学的月光之美。这几年常到贾平凹大讲堂参加读书活动,尤其加入了陕西金融作协以后感到充实和温暖,真切遇到了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却成就非凡的一批作家文友 ,他们的成功实践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新的认识。这两天的集中学习交流 ,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更坚定了对文学创作的信心,也让我籍此静下心来给自己把舵定位。不管今后会遇到什么困难,文学创作之路我会永远走下去,即使是羊肠小道,我也愿越过山岗,欣赏那后山南坡的美景……

金秋的汉中满目碧绿,宽阔的汉江两岸稻香鱼肥,这是一个激发王者士气的城市,时值花好月圆,更须殷勤卷开。当我在文学创作路上开启新的步伐之时,我是不会忘记这个被绵绵秋雨刷新的城市,也难忘老师们的精彩滋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