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伟韬的头像

任伟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01
分享

拾级而上的虔诚

穿过连续急转弯的国道,畅行在林木茂盛的乡间小路中,夏日暖阳当空照耀,蓝天白云朵朵飘逸,燕山深处奇峰怪石迎面扑来,古旧意象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叠加,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到处一片绿意,绿的林带,绿的山岭,绿的河湖,绿的印记。在绿的簇拥中,透出一线红光,明亮得有些让人心跳。寺庙的红墙琉璃瓦抢了镜头,将明晃晃的太阳切割成一束束斜斜的光柱。我知道,红螺寺快到了。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的红螺山南麓,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而得名。该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隐没于苍翠的古松林中,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俨然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

这座寺庙最吸引我的,是那拾级而上的九百米的石阶。

进入古寺,穿过错落有致的竹林,翻过龟池旁假山,再向上穿行百米,便来到了通往观音庙的石阶处。放眼望去,人已在山寺中腰,脚下茂林修竹,庙殿屋顶金碧辉煌,青色的瓦砾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石阶弯弯曲曲,向高处延伸,向密林深处隐没。石阶两旁布满高耸入云的古树,近眼瞧去,许多古树年逾百年,却仍然茂盛地出枝繁叶。稍作定性,开始登山。每前进数米,便看到阶旁的菩萨塑像,端庄文雅,形态各异,作兰花指,行波罗蜜心经。塑像两侧塑有金色的文字,大意介绍每一位菩萨所护佑或施展恩惠的领域,有保佑福气满满的,有护佑金榜题名的,有守护身体康健的,也有保佑消灾避险的,等等。菩萨像前放置金色蒲团一个,供虔诚的香客前来跪拜祈祷。我看到,前来顶礼膜拜的人们,大多数都是挨个参拜的,一个菩萨也不落下。

艳阳高照,天高云淡,拾级而上的人群突然多了起来,大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走走停停。红螺寺向来香火旺盛,在民间相传求姻缘、求子女、求金榜题名十分灵验,因而前来的人多也不足为奇。有“请求”就必有“还愿”,石阶离山一侧铁栅栏上挂满了锦旗,这是那些得偿所愿的人们前来还愿所留。那一面面锦旗迎风飘扬,更加衬托出寺庙的佛光普照,也更加坚定了爬山的人们拜菩萨的信念。

走完九百米石阶,便到了观音庙。我感到红螺寺建寺者的良苦用心,想要一睹观音庙的佛样,就必须拾级而上,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参拜众菩萨,才能完成。这样的设计极符合佛家“度人”的思想,犹如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觅得真经。香客们爬满九百米的台阶,经历虔诚内心与劳累肉身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成功达到观音庙,为菩萨进香、向菩萨祈求、行三跪九拜礼。这样过程,演绎了人生不易十之八九的哲理,从而增加了克服重重困难达成心愿的毅力和决心。

走进观音庙,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前檐插廊,木雕风格独特,艺术精巧。正殿四十二块天花板排列有序,画面勾线流丽,色彩古朴典雅。迎面中央就是观音菩萨,她是中国和东亚地区广泛崇敬的佛教菩萨之一,被视为救苦救难的化身,代表着慈悲与智慧。刚刚进来的人们,被眼前幽深寂静的氛围所慑,恐惧感袭上心头。突然,阵阵梵音响起,不知从何处丝丝传来,将人的恐惧感瞬间消逝。这使人不得不相信佛教音乐的治愈功能,据说患抑郁症的人们听一听,可以缓解抑郁。

没有梵音的寺庙不是寺庙,没有梵音的安静不是安静。在一趟虔诚的旅程中,听铁杵一下一下,撞击铸满篆文的大钟。钟声如雨。一片一片,在屋顶,树梢间,竹丛里,散去,荡开,远逝。龙雕赤角下的礼佛堂,恍如一刹那亮了一下,已恢复了铁的凝重。时间与空间,一点一点消散。古朴的静,庄严的静,内心的静,四大皆空的静。钟声在光影缓缓照亮的佛像前,启示前世、今生和未来:“当—当,当——”

前来求子愿的人们,首先在殿外点上三支香,握香举过头顶东南西北行鞠躬礼。上香后,进入殿内行跪拜礼。这一套下来,完成一次礼佛之旅。

我从这条九百米长的礼佛石阶中,看到了佛教艺术对“虔诚”的刻画和追求,那就是行动的执念和含蓄的美。红螺寺的开山鼻祖佛图澄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是一位精通咒术、了悟禅机,能洞察过去预知未来的高僧。在建寺时,精心设计了这九百米石阶,寓意在告诫世人要常怀虔诚之心来礼佛,才能佛印心照,达成所愿。难怪这条漫长而曲折的石阶路吸引着我,一次次地让我在如梦似幻的情境中靠近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