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萧烨的头像

任萧烨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09
分享

跟着时代的步伐奔跑

    时代的发展像疾驰而过的高铁,穷尽全力也难以赶上它的节奏。

    --题记 

小时候,我们村子里的人全住在窑洞里,那时候,还没有电,每每夜晚来临的时候,家家都点起煤油灯,坐在突突的冒着青烟的灯前,爷爷说:村里来的工作组说在将来农村要建居民点,然后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并对我说估计我到他这般年龄的时候就可以实现了,那时他五十岁。

此后几年,大卡车拉来了一根根白哗哗的水泥电杆,村子里的人们喊着号子栽起来,拉起电线,一家家电灯亮了,人们欣喜若狂,煤油灯从此退下历史的舞台。晚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放开收音机,或者听一听秦腔,或者听一段新闻。

紧接着,电动的磨面机转起来了,一袋袋雪白的面粉一会儿就磨成了,人们再不用抱着磨杆或者蒙着毛驴的眼睛围着石磨转圈圈,转了几千年的石磨下岗了。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连年粮食大丰收,家家粮满囤,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们在窑洞前面的院子里,盖起了砖木结构的平房,家里的摆设也逐渐丰富了起来,有些有发展眼光的农户已购买了拖拉机、三轮车搞运输,或者搞养羊、养猪、养兔等养殖业,生产的热情十分高涨。户与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有所分化,那时广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专业户”、“万元户”,黑白电视机和彩电也逐渐进入普通家庭。    

到了九十年代,农民开始较大规模进城务工,但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家庭经营收入。当时政府就提倡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两高一优农业,使农业的潜力进一步得到挖掘。到九十年代后期,每县已有数万人进城务工,大多是青壮年男劳力,从事的主要工作便是建筑业,当时便有这样的新闻--“灵台县女当家超万人”。户与户之间收入的差距已拉得很大。

到2000年左右,原先住在塬边的人们开始往公路畔集中,一些村子比如像灵台县星火乡的蔡家塬村已开始有规划的建设小康屋,一排排集中连片、规划整齐的小康屋分布在公路沿线,规模有一百多户,人们出行及生产生活都十分方便。移动电话先是外出打工的人使用,最后渐渐普及到农户。交通工具已主要成为摩托车。从2006年1月1日起,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被取消了,此后,还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2006年、2007年相继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书费,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还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供应早餐。

到2010年,全县外出打工的人数已达到近五万人,不仅男人们出去,女人们也大规模的出去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有的甚至整户外出。外出的女人们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有做家庭保姆、宾馆服务等的服务业人员,有做服装加工、玩具生产的制造业人员等等。也就在最近几年,农村的柏油路实现了乡乡通,通村的公交车开始奔跑在乡间的道路上。

农村人们的服装开始花稍起来,女人们穿起了裙子。一村一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康生态家园建设得富丽堂皇,房前屋后花团锦簇,卫生所、幼儿园、健身广场一应俱全,社区建设与城市小区建设完全一样。有些生活较富裕的农户开起了小车,有些外出打工的人们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买了房,安了家。乡镇、县城的规模也逐渐宏大起来,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城镇人口6.66亿,乡村人口6.74亿,两者基本各占50%。

时代像呼啸而过的列车,飞速的发展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让人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穷尽所有的力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发展的潮流大步向前,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