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新立的头像

王新立

鲁迅文学院学员

文学评论
202211/03
分享

艺苑酿出醇酒香

  在驻马店戏剧创作这个专业艺术圈子里,杨友新先生是一位较有名气的乡土戏剧作家。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写戏,先后创作各类题材的戏剧、曲艺作品近百部,可谓是硕果盈枝,收获满满。进入2000年以来,杨友新先生的创作激情益发高涨,他创作的戏剧、曲艺、小品等文艺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文化艺术部门举办的戏剧小品大赛中荣获不同等次的奖项20多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2月,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评选活动中,杨友新先生创作的豫剧小戏剧本《骨肉情深》荣获“小型剧本三等奖”这是中国戏剧评选中含金量较高的奖项,作为一名基层作者,能够获此殊荣,实属不易。此后,杨友新创作的《中华儿女》《老树新花》《妙手仁心》等戏剧曲艺作品连续三届在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荣获银奖。2020年7月,他创作的小品《最美家庭》在郑州电视台举办的“2020年郑州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展演”中进行了现场直播。

通读杨友新先生的戏剧小品,给我感觉最深的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通过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酿出的文艺醇酒。

                          一

杨友新曾当过多年的“孩子王”,吸过多年的粉笔灰,知识青年下乡时,曾在所插队的林场当过秘书,知识青年返城后被安排到汝南县防疫站工作,一直担任办公室主任,几乎与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曲折的人生道路、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创作戏剧小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当他开始写第一个小品时,却感到笔重千斤,写出的文字,编织的情节,读起来就像一瓶呛鼻的劣酒,没喝几口就感到倒胃。

是一位颇善品酒的老师提醒了他:小品如酿酒,酿酒极讲究酿法。老师的提醒让他深深认识到: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群众是艺术的缔造者。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文化诉求和基层群众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来材、新的人物、新的情感和新的精神。于是他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在“贴近现实”中找到了酿造小品醇酒的“粮食”。

二十年来,杨友新写了几十个戏剧小品,这些小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品种多样,风格质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深情厚爱,弘扬了主旋律,也体现了多样性。他笔下的一个个戏剧小品把人生百态中看似寻常的大事小情,塑造成内涵深刻的舞台艺术作品,充分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呼唤真情,抚慰人心,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这些小品通过演员朴素真实的表演,把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演绎得真实、生动、感人。

                           二

酿酒不但讲究粮食的使用,还要讲究拌合酒曲的比重和酒曲发酵的时间。戏剧小品的“酒曲”就在生活里,戏剧小品创作者要把握戏剧小品创作的“拌合酒曲的比重”和酒曲发酵的时间”,就要深人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像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的小品《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卖车》等,都是在生活中发掘出的老百姓所熟知的凡人小事,通过创作者把这些凡人小事“酒曲”发酵后,再加上他们活灵活现的演出,使观众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杨友新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靠自学成才的戏剧作家。听他介绍,他自幼酷爱戏剧,上小学时,就参加生产大队的文艺宣传队,演出《渔夫恨》《小放牛》《葛麻》等文艺节目。进入中学时,他几乎每个月都要跟随学校文艺宣传队下农村进街道为农民演出。高中毕业后,他与同学们一起上山下乡插队到常兴农场。在这里,他又把农场里爱好文艺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了毛泽东文艺宣传队,先后排演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采茶舞》》等文艺节目,并且来到县城在汝南师范学校大礼堂向全县工农兵代表及各界人士进行汇报演出。他当乡村民办教师时,每逢节假日他就带领学校文艺队串村走寨为乡亲们唱歌跳舞,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耳濡目染中开始了戏剧小品创作。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贴近生活,源于生活、角度新颖,事例典型,语言精练,感染力强,作为戏剧小品创作的基本要求。多年来,他把自己的小品创作根子深深扎在农村和社区的火热的生活中。一有时间,他就跑到乡村采风,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了很深的了解。正是这样的生活阅历,为他的小品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成了他小品创作的“酒曲”。

杨友新用这样的“酒曲”“发酵”创作的小品《女老板爱心巧扶贫》,是一个让人开怀大笑之后又让人心生感动的反映农村脱贫攻坚这一重大题材的喜剧小品。小品以喜剧的形式在表现重大现实主题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情节上着力对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2018年11月,该剧在“中华颂.长丰杯”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

                          三

酿酒最关键的是在蒸馏的火候上,这就要求在加工处理酿酒原料的诸多问题是否已做到了恰到好处。酿酒贵蒸馏火候的把握,戏剧小品创作更应在充分地认识、辨别、理解、区分、筛选、提炼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加以“蒸馏”。戏剧小品创作如同酿酒,并不是每一类粮食品种都能“蒸馏”醇香可口的美酒来。戏剧小品创作应当把现实中最新的、最深的、最重要的东西“蒸馏”出来,摄炼出来,挖掘深刻的内涵来。这最新的、最深的、最重要的东西,就像有经验的酿酒师傅,在多种多样的酿酒原料中挑选能“蒸馏”出茅台酒的上等粮食一样,而这一“上等粮食”来自于“贴近群众”。

一个戏剧小品只集中反映一件事情,集中表现一个主题思想,而且敏锐迅速,切中要害。这就要求文艺家近距离地反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个贴近不是空喊口号,是戏剧小品创作者必须遵循的创作法则。前些年,在中国戏剧艺术舞台上,戏剧小品格外走红,备受广大观众喜爱。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那些知名的戏剧小品创作大咖,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和需求,紧贴生活,贴近群众,以及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创造出了崭新的语言风格和表演形式,代表反映了群众的心声,理所当然地受到广大普通百姓的欢迎。如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群众的喜闻乐见也是衡量文艺作品的“风向标”,只有人民群众喜欢,文化艺术作品才有大的生命力。因此,杨友新的戏剧小品创作,也在一直努力做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结合本地人文特点与现实生活进行创作,努力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比如他创作的《青莲乡的故事》《鱼水情深》等戏剧小品,都是剧作家贴近群众、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融合一体的喜剧小品,关注的都是当今社会最严肃的问题。作者以幽默的语言和逗乐的喜剧,让人在开心畅笑之后又令人深思。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就不在一一展开论述了。

总之,作为一位耄耋老人,杨友新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戏剧小品创作,且取得如此丰硕成果,其敬业与勤奋精神,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我愿真诚的向杨友新老师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