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云雾山野,天女木兰,冰清玉洁。前几天,多家报纸热载茶涧庙的天女花,遂有山友建议,周日爬山线路从寨上经黑风口到茶涧庙,在茶涧庙午餐,感受一些奇花异趣,熏陶一些山野灵性。五月十三日周日,阴有云雾,竹竿队21位队员在宁夏路集合,乘车经汉河到寨上村。这天是立夏节气第九天,槐花开了,流苏花开了,感觉崂山深处的天女花要晚些,见不到天女花开,看看天女花的枝叶也好。
天女花又名天女木兰,也称小花木兰、山牡丹,木兰科木兰属,白瓣,红心,黄蕊,娇美如玉,幽幽淡香,间断分布生长于东北、华东、华南等高山区,比如长白山、大别山、黄山、武夷山等处,高山幽谷,野木徜徉。木兰在我国栽种历史悠久,古籍云:“唐宋以前,但赏木兰。”作为木兰中的珍稀品种,野生天女花大多生长在高山深处,鲜为人知。宋朝诗人黄庭坚写:“鹙鸟怕沾天女花,花前竹外是谁家。”天女花的玉洁冰清,可见一斑。
崂山深处,明霞洞和白云洞有玉兰花,茶涧庙有木兰花,看来此花彼花,其间有一些神秘渊源。木兰和玉兰有区别,最早《崂山志》为明末大儒黄宗昌著,其中记写崂山木兰花,“牡丹窑,有花似玉兰,考诸谱所谓木兰者是,玉兰先花后叶,此则叶先,花瓣十二,出白且香,喜阴恶阳,生山后易,植之见日即枯,性之不可拂,夫物亦然,欲强而从人,何哉。”天女花又名山牡丹,黄公所指牡丹窑,是否是今天的茶涧庙,不得而知。文中所看,当时牡丹窑之天女花,与今天茶涧庙的天女花相似。报载今时天女花树龄约120年,如是同一株木兰,树龄至少有360年以上,如不是,则今木兰为古木兰之后传。
不知何时,茶涧庙树坛旁竖起一条花岗岩石柱,上书木兰花三字,报载称之为天女玉兰,似乎有误,应称之为天女木兰方妥。崂山的云雾说来就来,提前预报的云雾更是无遮无挡。爬山去茶涧庙这天是母亲节,山上的驴友不多。沿军用公路至黑风口,用时约一小时五十分,速度相当慢,浓雾弥漫,似雨非雨,是传说中的雾雨,路旁树木的枝枝叶叶上挂满水珠,似乎是大地母亲的凝视。
山在浓雾里,人在浓雾里,槐花在浓雾里,山竹桃花在浓雾里。几位山友本想加量从黑风口去崂顶,眼见浓雾恣意,改便随大队去茶涧庙。之前都没想到,茶涧庙的天女花会开,途中笑说,茶涧庙的井水很好,煮菜、泡茶,都是难得的享受。从黑风口经德文刻石到茶涧庙,用时约35分钟,我到茶涧庙时,一眼看到浓雾中的天女花,幽幽鬯鬯,素洁飘逸,似乎是特意来此,等候一群心怀坦然、步履矫健的驴友。
几年前一个早春,我爬山路过此处,一个人跑进茶涧庙里,那时,不见叶绿,不见花开,树上也无红布条,荒草遍地,几无人迹。当时我注意到那棵孤独的木兰树,端详了片刻,不解风情,后来,茶涧庙的木兰花被驴友发现,路过时就特意进来看一看,有时也在此午餐,品茗论道,乐在逍遥。
据说茶涧庙在明朝时叫三元宫,为道教鹤山派道场,鹤山派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支派。在茶涧庙午餐时,发现大水杉树旁有一雍正年间的道士羽化墓碑,不知被何人发现并移至此处。茶涧庙,三元宫,牡丹窑,都借了天女木兰的灵气神光,五月十三日的云雾扑朔,驴友来此午餐,有位女队友特意将刚出锅的水饺,摆放在屋前的石条上,敬献山水诸神和这一株孤独的木兰花。
山史氏黄公之《崂山志》,实为山志中之红楼,山水意象,悱恻缠绵。卷一开篇写:“世有代变,山无古今。”天女木兰,独木繁花,有代变乎,有古今乎。崂山云雾,浓郁欲滴,木兰幽香,贵在自然。道址犹在,佛迹亦存,在自然界的变化中,都不及这一株古老的木兰。或许在天地幽冥之间,真有爱花护花的神灵,狐仙,蛇精,蜂神,游客,驴友,大自然中的一切爱心之美。
神游崂山云雾间,邂逅天女木兰浑沌中,生命里的行走与停留,注定的缘份与善美。我和山友来此,谈笑风生,纵情山水,为意外之美而惊奇,为天地造化而感叹。午餐时,水杉雾雨,飘飘洒洒,我才撑起雨伞,又见阳光婆娑。我到木兰花土坛周围,一次次去看木兰花,我沿院后不知名的山道,跑上跑下加一点小量。崂山天女花,东海一奇葩,母亲节,云雾里,你的花开,是否是对我的恩赐或者亲情。俱往俱在,俱在俱往,崂山深处,心绪斐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花是花,看你是你。
201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