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昌群的头像

杨昌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6
分享

“神仙窟宅”微考

岛城九月,秋意渐浓。前些天,将《神窟仙宅,激情山海——崂山100赛道志愿者亲历记》和相关图片发给《青岛故事》编辑部,想到“神窟仙宅”一词来历,不免心有所动,钻故纸堆,亲炙咳唾。“神窟仙宅”由“神仙窟宅”一词变化而来,现今介绍崂山时多用。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黄宗昌《崂山志》序中写:“凡人之情以罕为贵,则从而夸之,以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最早出现在游记里的“神仙窟宅”一词,是陶允嘉的《游崂山记》,作于万历39年(公元1611年)或者万历40年,他的儿子陶崇道于万历38-40年任即墨知县,他到即墨的第二年春天游览了崂山,游记载于黄宗昌所撰《崂山志》。陶允嘉,字幼美,浙江会稽人,好山水游,善诗文,其子陶崇道编成《陶幼美先生泽农吟》刊行,亦善画,《历代明公画谱》有其画作,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副贡,入太学,官致福建盐运司同知,明朝传世名画《雅集图画》中有其人像。

《游崂山记》写:“夫此一崂也,得祖龙而始名,得太白而始显,得丘处机而始大显,地固以人哉!然古称安期、羡门,皆在海上,则始、武之东游夫亦以山水奇绝,素称神仙窟宅,而觊以遇之耳。”本篇游记内,记载了太清湾海面巨鱼喷波的奇闻,“憨僧欲以缁流相袭,仙灵其肯甘心乎?又闻方其毁宫为寺,丹垩落成日,天宇澄丽,忽飘风飞雨,沥淅而至,四众骇怖,罔测所繇。出视海口,见二巨鱼如山,昂首喷波,直射殿中,岂仙灵怖怿,而驱此二鳌示怪也,亦奇矣。”文中前段写有慧炬院檀木佛像来历、仙胎鱼与雁宕香鱼的区别。

陶文的出彩之处,还在于记写崂山的山市蜃楼,“语及海市,蓝友对曰:‘海市不独登为然,莱海中往往有之,第不时见耳。且世知海市而不知山市,远岛居民及渔捕者,每见崂山云色蔚蒸,顷刻变幻,其楼台、城堞、马车、人物,与海市无异,然崂之民无见也,即邑之人亦弗见也。可知蜃龙之气,恍惚聚散,随地而见,固豪杰之士所影响其说,以为五城十二楼者,大都类此。’余深领其言。”全文约3000字,气势恢宏、用词雅致、旖旎如画,颇有古风遗韵,窃以为乃众游记中之佳作。而周至元先生竟然视而不见,未收录周本《崂山志》,不知何故,有所憾之。

“神仙窟宅”之前是“神仙之窟宅”,较早出现在唐朝张鷟《游仙窟》,“承闻此处有神仙之窟宅,故来袛候。”唐朝薛用弱《集异记*李清》有“云门山神仙之窟宅也,我将往焉。”《全唐文》杜光庭“皇太子醮仙居山词”有“或真圣之所晏游,或神仙之所窟宅。”唐朝韦庄诗句“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宋朝严仁《水龙吟》,“华子冈头,麻源谷口,神仙窟宅”至此,“神仙窟宅”已由道家用词渐变为风景用词。

经考,较早用“神窟仙宅”的,有一篇《崂山太清宫游记》,2005年7月发表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作者抱膝吟。2008年1月时事出版社出版的《齐鲁文化》一书,有个小标题是“神窟仙宅:崂山”汉字源远流长,既有变化的规律也有形意的灵性,“神仙窟宅”很容易被文人雅士写成“神窟仙宅”,个人感觉,语境不同,有时使用后者,也别有灵异之气。

2016/09/1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