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昌群的头像

杨昌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4
分享

追赶明道观银杏

转眼已到立冬,想着明道观的银杏树叶,海拔640米,三棵千年以上的古银杏,立冬前后金黄灿漫,名动江湖,是岛城驴友的年度打卡地。近年来,封山防火期从11月1日开始,太早了,去明道观看银杏,相当有难度。上周游览华严景区,下山到青桐树林,遇到小鱼儿山友,蓝衣黑裤、白外套、马尾巴,游客装束,她说乘吃午饭间隙,一人从岔路口进古道,去明道观。第二天,见她发朋友圈照片,银杏树叶还不是很黄。

立冬第二天周日,我天不亮起床准备,赶早乘11号地铁转公交到华严景区,过青铜树林石阶路时,见一位素装女子,三步一拜,五步一磕头,向着那罗延窟方向移动。我一时不忍超她过去,慢慢跟着,迎面一个老太太,齐耳银发,红袄皂裤,右手拄着一根木棍,为磕头女子让出一半路,昂首看着大海,一句话不说。简直是神一样的画面,我让过白发老人,趁素衣女子磕头时,快速超过,直奔古道而去。

初冬的古道,树木还是深秋的颜色,阳光从海面上跋涉而来,似乎也冒着微微的汗气。松林、灌木、山芦苇、野藤、野草,在山岩石罅间此起彼伏,婆娑摇曳。我捡了一根小树枝,沿途不时敲打石头、树干,防蛇。从古道入口到四岔路口,约50分钟,路边石头上写着小黑字和方位。继续前行,前面山道上有芦苇湿地,然后上陡坡,约26分钟到望海门。望海门是一块三角形大石头,横架在两块巨大山崖上,洞壁上竖写着“望海门”,望海门里,可以看到前方的大海和海中的小岛。门洞前有一棵不大不小的野树,树叶已落,不知是何树种。

在望海门四处游览,小憩片刻,约10 分钟。望海门只能看海,左侧有一个小石门洞,过去后是个岔路口,面对白闪闪的花岗石山峰,穿过一片松树林,踏上古道的简易石阶,逐渐有落叶松林,金黄的针叶在阳光下灿漫明丽,路旁野杜鹃的树叶已然通红。迎面三个老驴,说是从华岩寺旁小路上来的,从望海门去雕龙嘴。接近明道观前山坡时,遇到一个独行男子,从明道观返回小山村,问银杏树叶,说正是观看的好时候。

远远望见银杏树金黄的树叶,心中一阵兴奋,从望海门到明道观,用时约30分钟。明道观银杏树前,有一男一女两个独行山友,我把背包放到石磨盘上,抓紧跑到银杏树下,转着圈欣赏金黄的树叶。看到红衣女子面熟,一问,是玉城雪岭,女中豪杰,多年前,曾带我们从滑溜口去狮身人面石,这次独自从北九水走野路过来,路比较长,还得提前从原路返回。

三棵千年银杏树,石阶前的两棵正好赏叶,和去年相比,银杏果少了许多,零散的果子也不如去年的大。不远处大石台前的一棵古银杏树,树叶的颜色有点失色,刚过好时候。拍照片、录视频,忙碌近半个小时。陆续有大小登山队伍到来,都是早出发绕远走野路过来。我回到石磨盘前,开始午餐,背了一大瓶热水,泡茶,带了几样酒肴,下酒,把盏临风,对望着金黄的银杏树叶,陶醉山野。

大的登山队伍有60多人,小的10余人,也有零散来的山友。巧遇半岛诗坛的诗友海沫,为她和女伴拍了合影。遇到陌生的微信好友,为他们拍了集体照,几位山友围坐在石磨盘前,吃着简单的午餐,一位男子以前跟我们爬过山,其余大部分是年轻人,算是爬山的“后浪”,相比我这个“前浪”,他们爬山的热情高涨多了。

我到明道观时,只有两位山友,中间陆续来了近200位山友,离开明道观时,还有三位山友。我在明道观停留、观览2小时55分,大饱眼福,大快朵颐,被银杏树幸福的金黄射线,不知刺激了多少个来回。返回时走最近的山路,从明道观到那罗延窟约40余分钟,找到一处隐蔽的石缝,钻出来。到仰口停车场时,天色渐黑,打车去最近的庙石地铁站,到达时5点22分,天色已黑。

深秋初冬,有一种颜色金黄灿漫,有一种颜色在野山野水之间,有一种行走在恋恋不舍时候。爬山的“前浪”,踏古道而行,在银杏树叶最好的时候,邂逅爬山“后浪”的纷纭。千年古道,如今成了隐蔽之处,从大海旁的小山村,通往千年古刹遗址。如今这千年古刹,历经风雨,疫情之年,有了更多难以解释的隐喻。可前可后,可显可隐,可今可古,万变不离其宗,开万世之太平。明道观,几乎是隐士中的隐士,学问益深,精神益焕,魂魄并没有遗忘皮囊,尤其在每年,这个金光闪闪的季节。

2020.10.0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