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刘禹锡《乌衣巷》写:“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指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王导远祖为琅琊皋虞王吉,王吉是西汉名士,好学明经,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子御史大夫、汉丞相王骏,其孙大司空、扶平侯王崇,王吉及其家族后代数十人均葬于西皋虞。皋虞是古代地名,位于即墨城东25公里处,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胶东康王刘寄之子刘建为皋虞侯置皋虞县,属琅琊郡。
四月二十九日,春光明媚,杏花、樱桃花、桃花已经凋谢。清晨,十多位山友相约,在青岛地铁11号线始发站苗岭路站集合,乘坐11号地铁前往鳌山卫方向的皋虞站,11号地铁原来为蓝色硅谷轻轨线路,一多半的路程,在地面高架桥上奔驰,观山望海,穿越城乡旖旎如画的风景。从苗岭路站到皋虞站,大约四十分钟,后面还有几站没有开通,目前皋虞为终点站。
走出皋虞地铁站,看见不远处的高大彩绘牌坊,近观,上书“羲之祖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是王导族弟王旷之子,成语“乘龙快婿”与他有关。据《汉书*七十二卷》记载:“王吉字子阳,琅琊皋虞人。”据《晋书*列传第三》记载:“王祥,字子徵,琅琊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王导,是王祥同父异母弟弟王览的孙子。王祥、王览兄弟是历史上有名的孝悌榜样,王祥八十五岁辞世,历经东汉、魏、西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推演,秦朝战神王翦,是周灵王太子晋的第十六世孙。王翦之孙王离,在巨鹿之战中兵败被俘,后不知去向。王离长子王元迁往皋虞,次子王威迁往太原。王吉是王元曾孙,为太子晋第二十三世孙。
《列仙传*王子乔》记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列仙传》记载了上古至秦汉间的七十多位神仙,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典籍。屈原《远游》诗云:“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古诗十九首》之十五:“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琅琊,秦朝置琅琊县、琅琊郡,西汉置琅琊郡,东汉置琅琊国,所辖区域变化较大。皋虞在东汉初废,临沂西汉属东海郡,东汉属琅琊国。王吉、王羲之相距约三百年,新建牌坊书“羲之祖居”,亦有渊源。
牌坊之后的大道旁,有两排石雕塑像,背靠牌坊往里数,左边第一个是王羲之,还有王祥、王吉等,最里面是王元,右边一排刘氏皇族,胶东王、皋虞侯是有的。塑像相邻间距有几十米,走过两排塑像,是普通的乡镇街市,不算热闹,也不算冷清。在三岔路口,会合几位驾车前来的山友,到路旁一饭店订餐。前行不远,我问路旁两位老汉,村里姓王的多不多,他们说只有一家,十八个姓,居多的有李姓、杨姓。我又问西皋虞呢,他们说那里一家姓王的也没有。
从东皋虞去西皋虞,沿公路走了十几分钟,路口有个村牌,再往里面走几百米,看到比较整齐的村舍,麦田青青,正在抽穗,远处有零散的农民在给地里喷农药,不知种的是什么。西皋虞村头左拐,到村旁土路,偶有货车经过,扬起一些尘土。沿土路走十几分钟,快出村子了,见到两位村妇在门口闲聊,手中正在剥葱。和她们聊一会,她们说王吉墓群是西皋虞村的,临别,给我们一把自种的小葱。
沿土路走了片刻,见到大小不一的土堆,荒草覆盖,被绿色铁丝网围在麦田里,前面有一座小桥,桥头左拐,沿着干涸的小河沟前行。上午十点零几分,来到几个大的土堆前,有市级文保石牌,上写“王吉墓群”,我把手中的两棵小葱,端放在石牌基座上。石牌前面的麦地旁,有块正在播种的耕地,询问,是种花生。一位老哥推着一个大轮子扎坑,他媳妇在后面播种。老哥说,花生的生长期是140天,现在播种,八月十五前后收获。
麦田、野草、意外稀疏的野桃花,深一脚浅一脚的,也不知道哪个是王吉墓,哪个是别墓。有几个土堆比较显眼,其中可能有王吉的墓。期间有个山友说,有三个墓从北往南大小相连,是一家三口夫妻两个和孩子的墓,被众人大笑。有女山友在路边挖着荠菜,有男山友在墓地旁逡巡。我独自向山坡上走去,和几位农村老哥攀谈。一位老哥说,后面是小北山,也有几座墓,东面是钱谷山,东南方远处是风山,从前墓群一直到南面村头白墙处,后来平了一些墓种地了,剩下的保护起来。听说1946年前有王公庙,猜测应该在文保石牌的位置,猜测王公庙附近的墓群都被保护了。
往回走时左拐进西皋虞村,从村里整洁的水泥路上穿过,少遇村民。看到两棵大槐树,火烧过的样子,问门口老汉,说树龄40多年,是村里最大的树了。途中和山友议论,可能是移民村,房舍排列整齐,亦不见古树老街模样。中午回到东皋虞村,至预先订好的饭店,把盏品茗,谈天说地。山友带来一瓶珍藏几十年的景阳冈武松打虎酒,酒香扑鼻,酒色淳和,当年的纯粮食酒,有一颗滚烫的爱心。午餐后去皋虞地铁站,乘11号地铁返回市区。四月的晚春,去西皋虞,拜访王吉墓群,感受神仙遗风,只是岁月已老,行人匆匆而来去。西汉王吉据今两千多年,若以两千年为一天,人生百年也是瞬间的恍惚了。神仙,都有一个传说,琅琊,也有流浪的故事,人生是否虚度,也许,会在以后知晓。
201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