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小昌的头像

任小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06
分享

钢笔从宠儿到下岗的表白

我的外表黑黑,头戴礼帽,身穿裙子,挺着大肚子,长着尖尖嘴,能写会算,常流口水,流在纸上画出五彩的方块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是有知识有文化人的代名词,现在我却很少抛头露面,年轻人也对我较为陌生,常常羞羞答答,躲在文具店的角落里,藏在文化人的笔筒里,躺在文化博物馆里。

我的名字叫钢笔,画在纸上,沙沙作响,写出流世的名篇,揭示人间的美臭,谱出美妙的乐章,绘出漂亮的美景,算出百变的数字……更能让人从无知成为智者。十九世纪初,我在英国诞生,二十世纪初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成为当时有权有钱人的奢侈品。随着国家由弱变强,我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人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交流的必需品。

我与你结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你哇哇学语时,启蒙老师教习文字。你花几分钱买来一支铅笔,用小刀削尖,削时费时费力,削得不均匀,就像换牙的孩童啃玉米一样坑坑洼洼,写的字粗细不均、歪歪斜斜。当你过生日时,母亲给你买了一只卷笔刀,车削出来的笔尖纤细均匀,省时省力,好看好用。铅笔一头是笔芯,一头是橡皮擦,写歪的字擦了重新写正,写错了的字擦了改正过来。

上了小学三年级,我与你真正结缘啦!语文老师开始教你学写钢笔字,买来七、八角钱一支的钢笔,又买来两角多钱一瓶的蓝黑墨水。我有笔帽、笔身、笔尖、笔囊。拧开笔身,挤按笔囊,压出空气,把笔尖和笔塞放进墨水瓶里,反复吸几次,笔囊就吸满墨水,拧紧笔身,随时随地学写钢笔字。刚开始写字时,你总是写的黑坨坨多,不易改正,老师便用蘸水钢笔蘸上红墨水圈点,在写得好的字上圈一个红圈,把写错了的笔画修改过来,对黑坨坨的字免不了打个大的问号。用我写字虽然比用铅笔写字严格,但是省事舒心多了,携带方便、书写圆润、富有弹性、自然流畅,不用经常买铅笔、天天削笔尖、时时忘记带笔。

上完小学,又上初中、高中,再上大学,十几年的寒窗路,我与你总是形影不离,结下深缘。我的身价从几元钱到几十元钱,写的字越多越流畅越漂亮。我有时会不高兴,搞一个小动作,把墨水浸入你挂笔的上衣袋里,根本洗涤不干净,你便灵机一动,干脆以此为文化人的标志而自慰。

刚参加工作,你就迷上爬格子,是个苦差事,经常用我在稿纸上工工整整抄写,一个字占一个方格,酷暑汗满手心,寒冬冷得手指生冻疮,握得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尖磨出的老茧一层连着一层。每页稿纸通用15行、每行20字、共有300个字格,不能抄得有黑坨坨、有涂改痕迹,否则会撕掉重写。抄写好稿件,折后装入信封,贴上8分钱一张的邮票,投入邮筒,近处等上三五天或者远处等上十多天的邮路,稿件就邮寄到了地市、省、国家的有关报纸、杂志、电台,时而稿件变成铅字,飘着墨香寄来样报,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连续翻看好几遍还不过瘾,时而稿件在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寄来用稿通知单,都免不了一番激动。

1994年,单位有了打字员,你开始马虎,写字潦草,让领导签字同意,交打字员用五笔输入法打成铅字,排成稿签格式,装入信封送去邮寄,特急的稿件立即拍发一封电报稿。2000年,科室开始配置了极少的286、386台式大肚子电脑,配套了传真电话机,大家都很稀奇,你见缝插针,利用中午、晚上时间练习拼音打字,很快熟能生巧,学会用电脑打字、修改稿件,用传真发稿件,时髦得让同事羡慕不已。

改革开放40年,各行各业发展日新月异。单说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令人十分惊诧。2009年,单位配置了一台8000多元的公用笔记本电脑,使用无限网卡限流量上网,每月无线网卡费120元,随时随地打开笔记本记电脑打字、写稿、修改、上网、传输。每隔四、五年,单位就要更新笔记本电脑,电脑越来越轻薄越便宜越大容量,随时免费上网,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发电子邮件,传QQ及邮箱,发微信微博,文件、稿件网上网下运行;用手机上网收看、修改和传输稿件、材料;上网从每月付一两百元较贵的宽带费渐渐变成用4G手机免费畅游浏览。自然而然,用我的时间少了,让人整日无所事事,终于失宠下岗了。

刀与火,光与电。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世界、联通了全球,改变了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带来了国家变富变强,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转换了文化交流形式。这让我与你不再是形影不离,不再是代表有知识有文化人的象征,只能放在家里当摆设,进入博物馆当文物。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看着代替我地位的多数是电脑、互联网、手机、移动客户端,极少数是中性笔,我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我曾经给许多人留下了拥有钢笔为荣那个时代的无比自豪、无穷回味。这不正是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40年来带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变和美好幸福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