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兴中的头像

任兴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7
分享

山村里的年味

山村里的年味

任兴忠

近几年来,总是在小县城里过年,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之后,无所事事,一家人只得枯坐坐在电视机前看那春节联欢晚会。电视里大同小异的节目让人味同嚼蜡。在沙发上躺着,边看边瞌睡。仿佛过年那是别人的事,歌舞升平载歌载舞,开怀大笑欢天喜地,一切皆与自己无关。越到后来,趣味越淡,这个时候,幼时在家乡过年情景浮现脑海,不由得让我怀想起那浓浓的山村年味。

“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我们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说的是小孩子们盼望过年的紧迫心理。生动说明了那时只有过年才能改善生活的情状。是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山村的生活是极端贫困的,大人们一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劳作,一个工也就值那么几毛钱,年终分红时,劳力少人口多的人家还要补口粮款,要想经济上有所结余就必须穷扒苦奔省吃俭用。这样一来,许多人家过年就有点清汤寡水了,但是不管如何,我们心里还是急切地盼望年底快快来到。

许多人说年是从腊月开始的。但在我们那个荒野小村里,可以说一年到头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有的人家在头一年就开始为第二年作打算。我们那里,杀年猪算是过年的头等大事,杀完年猪,留下猪头猪脚猪杂等边头角脑自己享用,其余或赊或买给邻里乡亲,卖肉的钱就用它买几只小猪喂着,来年上调给国家和自己过年的都有了。

我家也例外,那时我们弟兄姊妹多,七个孩子加上年迈的祖母,一个十口人的大家庭只靠父母在生产队里抢工分过日子,负担之重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家也像其他人家那样,头一年杀了年猪以后,就去抓几只小猪来喂着。捉来小猪后,父母就给我们作了明确的分工,奶奶年纪大了又裹过小脚,行动不便,负责在家煮猪食喂猪和做一家人的饭,我和大姐负责割草掏猪菜,顺便照看年幼的弟妹。我和姐姐分工合作,她照顾弟妹我就掏猪菜割草,她割草掏猪菜,我就照顾弟妹。为了过年有肉吃,我们一年到头就是这样过来的。

农村的过年也是过年,即使是平时穷的揭不开锅的人家,也要弄出点年味来,更何况我们这样一大家子,腊月里如果没有杀猪的动静,那是会被人瞧不起的。那年月的猪很难喂大,由于没有粮食喂它,它就千年不长二寸半,虽然这样喂养的猪纯天然肉经嚼,味道也好得很,但哪一家都觉得杀得可怜,因为那猪实在太小,杀出来充其量也就一百多斤肉。遇到这样的情况,看杀猪的人多了,淳朴的村民们就会自嘲地说,不管如何大细杀个娃娃欢喜。他们也不管这话有无歧义,博大家一笑遮掩过去。

进入冬月,我们山乡的年味就早早来到。在山里杀年猪就是为了炕腊肉,腊肉搁得,炕好了的腊肉放上一年半载也不会腐烂变质,早杀早炕,炕的干就放得久,经久耐吃,是招待亲朋的一道好菜。于是在冬月尾腊月初这段时间里,整个山村的每一天都能听到猪们凄惨的叫声。

猪的惨叫换不来我们的同情,我们欢喜的是杀猪的人家会来请我们的长辈去吃杀猪饭,我们也就可以跟着沾光了。哪一天哪一家杀了猪,那一天就是我们的节日。每当听到寨子里传出猪叫声,我们就会在家里坐等,到了吃饭时辰,杀猪的人家就会亲自或者派他们的孩子来,进门说道,我家今天杀年猪,请大家去喝口旺子汤。不等他把话说完,我们就会急不可耐地涌向那家人家。

农村人是最不吝啬的,他们等猪血凝固以后,从自留地里掏来大白菜和着煮了一大锅,旺子汤让你尽情地喝。他们把猪的二脖肉切成大块,也煮了一大锅,肉让你尽情地吃。对于一年里很少沾油荤的我们,整个冬月腊月,我们都是在过年。

年猪一般都要在腊月的上个半月杀完,只有少数人家为了吃新鲜肉才等到二十七八才杀猪。这个时候,大家都要置办年货,再也没有谁会去他家吃杀猪饭了,我们农村人称他们为夹抠人家,这样的人家如果有什么大事小事是没有几个人上前帮忙的。

杀完了年猪,家家户户就开始舂糍粑熬包谷糖。一到年边,每家每户都要把糯米高粱小米等等五谷杂粮收罗出来,能舂成糍粑的全舂成糍粑,到了开春大忙的时节,这些糍粑就是农家最好的干粮。于是,腊月里的下半月,村子四处都是乒乒乓乓的舂兑声,这响声,敲开了农家人过年的序幕,这响声是大家共同奏响的乡村过年的乐章。

男人舂糍粑,妇女们就负责熬糖,她们老早就用小麦发好麦芽,这是熬糖必不可少的原料,把包谷碾碎,把麦芽和包谷放在大锅里慢慢煎熬,熬到一定的时间,再把包谷渣捞出,让锅里的水慢慢熬干,剩下的那些黏黏稠稠的东西就是糖的雏形,之后再把这些粘稠的晶体放在挂钩上拉扯,反反复复若干次以后那些晶体变了颜色,糖就这样做成了,偷偷尝上一块,那个甜啊可以甜进心里。

一切准备就绪,新年在我们的期盼里迈着欢快的脚步来了。

大年三十的早晨,不管哪一家都要舂一兑纯糯米的糍粑,舂好后拧下三坨供在神龛上,以示对“天地君亲师”的尊重,之后再摆好桌子安好凳子供奉列祖列宗,等家里主事的装香叩头,烧纸祭奠完毕,我们这些孩子才能上桌品尝。填饱肚子,欢天喜地跑出家门,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丢钱窝,抓五子,打鸡儿棍。各自找自己的乐子去了。一直要玩到大人们做好年夜饭,敬完菩萨,供完祖宗,放完鞭炮,在门口扯着嗓子喊,方才放下玩具奔回家里。

每年的年夜饭是我们山野村民一年到头最丰盛的一顿,劳累一年,清闲下来,就有时间弄点吃的了,饭桌上除了腊肉血豆腐,还有平时舍不得花钱买的各种各样的时鲜菜品。加上自留地里自家生产的绿色环保蔬菜,实在丰盛极了。一大家子围坐桌前,筷子翻飞大朵快颐,父亲拿出珍藏了半年凭票供应的青杠酒,招呼着让我们几个小男子汉也品尝一点点,如果不是过年,他的酒我们想闻一下都难。父亲那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整天紧绷着的脸,也难得地露出一片灿烂。这就是过年,大人孩子都开心快活的过年。

吃罢年夜饭,母亲拿煤炭把火添得旺旺的,刚收拾好碗筷,左邻右舍来窜门了。

十几个人围着大大的旺旺的地炉火,一边摆着龙门阵,一边守着金银财宝,盼望在来年能有好运,期待着一年更比一年强。那样的年,没有春晚,没有劲歌,没有爆舞,其乐也融融,其情也融融。

不知不觉中雄鸡拉开嗓子唱起了歌,新的一天来了!父亲急忙拿出火炮走出大门燃放,震耳的响声立即传开。其他人家也出来燃放,一时间整个山村万炮齐鸣,鞭炮声和着大山的回响,久久不绝。我们一群半大小子也跟着出来凑份热闹,拿出赶年场买来的烟花炮竹燃放起来,拿出自己捏的泥哨子使劲地吹了起来,鞭炮声哨笛声不绝于耳。山乡里顿时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在一阵接一阵的鞭炮声中,三天年一晃就过去了。那个时候提倡过年过节也要抓革命促生产,到了大年初四,人们还没有从年的氛围中走出。大清早生产队长的哨子就吹得山响,安排各家各户把自己家牛圈里的牛粪起出来,马上就要栽洋芋了。那个时候为了接济夏天的青黄不接,各生产队都会种一些小季来进行弥补。我们队四野都是山地,这样的环境最适合种植洋芋的了,年后几天种下洋芋种子,整个夏天洋芋就成了我们的主食。

一年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过去了,回想起来,年味就是亲情味,乡情味,童趣味。更是父老乡亲们吧咂着的好日子味······

回忆年味,年味无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