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阮以敏的头像

阮以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3
分享

那些年,我们唱过的歌

阮以敏

流行歌曲大多带有时代特征,一首首歌汇成了历史的长河,细致品读,高声吟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新中国成立以来,深情豪迈的《歌唱祖国》,意气风发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满怀喜悦的《祝酒歌》,精神振奋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难以忘怀的《春天的故事》,斗志昂扬的《走进新时代》等等,这些最具有年代代表性的歌曲,无不切合时代主题并广为传颂。

                     一

      我最早会哼唱的是语录歌,那时虽然尚未上学不识字,但耳濡目染,还是会那么几首,因为比较简短且朗朗上口。比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下定决心》,特别是《东风吹,战鼓擂》,当时唱得很纳闷,怎么不是“人民打美帝”,而是“美帝打人民”?好久好久以后才明白,原来是把方言和国语搞混了,方言“怕”与国语“打”同音,正确的是“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再如《东方红》《国际歌》那就更不用说了,每天早、午、晚三次广播,开头曲和结尾曲都是这两首歌,当时家家户户都有小广播,天天听,早就听会了,虽然不明白歌词什么意思,甚至歌词不记得是什么哗啦一下就跳过去了。

  上了小学,学唱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雷锋作为新时代的榜样,可谓家喻户晓,而这八项注意,从第一到第八,常常是把顺序搞乱了,笨笨的我没少挨老师批评。老师还要求我们像当年红军一样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毛主席的好学生。接着就是样板戏,翻来复去看那几部电影,老师一教就会,京剧唱段也学习了几段,比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红灯记》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智取威虎山》唱段),《智斗》(《沙家浜》唱段),《北风吹》(《白毛女》唱段)等等。那个时候是八个样板戏最火红的年代,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当时看《白毛女》只觉得怎么有两种不一样的电影?一种不说话,只有一圈灯光照着舞来舞去,看着犯困,后来的后来才知道,原来一种是歌剧,一种是舞剧。那时每周都有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劳动,有时老师会组织我们到学校广播室或者田间地头唱歌鼓劲,有的歌唱不来,也就跟着别人假哼哼,滥竽充数。

曾跟随父亲去读了一阵子书,住在生产大队部,与同住的“福清哥”(福清知青)混得熟,感觉他们这些大人好厉害,琴棋书画都会。一次父亲周六下午回家,煮了两碗饭,傍晚时我就开始吃饭,然后跟小伙伴们去玩。晚上回来肚子饿,就把第二天早上的那晚饭又吃了。早上“福清哥”看我没饭吃,就叫我跟他们一起吃,有多余的饭,这件事我一直念念不忘。其实他们当时也就十几岁,正是青春年少。有时,我也看到他们吵架,但更多的时候是欢快的歌声,那歌声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激励我去学更多的歌曲。

小学快毕业了,老师组织我们登台演出,表演维吾尔族风格的歌舞《大寨真是亚克西》,“我参观大寨回家乡啊,说不尽的高兴话心里装啊,心里面装呀,我到了这个的好地方,怎么能叫我不歌唱啊?”“亚克西”是维吾尔语音译,好、棒、优秀之意。当时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在我们的心目中那真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和北京、延安一样的崇高神圣。多年后的八十年代,全国食用菌机械现场会在老家大甲举行,我当时恰好受聘在大甲食用菌公司兼职,帮助做些文字工作,在《食用菌》杂志发了两条简讯。心想这下可好了,全国食用菌大会到这边开,这食用菌学大甲,家乡将来也会像大庆、大寨一样红遍全国,面貌就会大变样。可惜好景不长,种种原因导致老家食用菌产业最终走下了坡路。

 小学时最激动人心的是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帅气又可爱的潘冬子,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老师要求我们写观后感,不记得当年会感触什么,但插曲《闪闪的红星》、《小小竹排江中游》,却是至今记忆犹新。

上了中学,自我感觉长大了,确实也成熟了不少。除了上课,就是参加生产劳动,歌声少了。初二的时候曾参加学校的一个话剧《原形毕露》表演,饰演学生代表,当时不知道什么叫话剧,只是想怎么只有对白,没有唱歌?到了高中,邻座的女同学不知从哪儿拿来了手抄的歌曲《敖包相会》简谱,偷偷地跟着她学会了。“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我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当时不知道那叫情歌,懵懂少年只觉得心里有点怪怪的,似乎有所期待,似乎又不知所以。后来又有同学拿来了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唱着唱着自以为也是那个忧郁的小伙子。

                  二

 也算是人生之幸吧,1979年应届参加了高考,上了大学,第一次走出了山村。在学校看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听插曲《乡恋》:“……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映在我的心中,我的情爱,我的美梦,永远留在你的怀中,只有风儿送去我的深情。”旋律深沉舒缓,歌词细腻感人,李谷一温情甜美的演唱令人耳目一新。学长连夜搞来简谱,第二天就在校园传唱开了。当时这首歌也引起了争议,批评者称之缠绵悱恻,不入正统。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

 毕业那年,正是曲调优美动人、旋律欢快流畅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风行之时,“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歌曲符合当时我们年轻新一辈的心境,大家还真的都充满豪情壮志。

 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已经回到家乡从教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词作者晓光深入农村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农民发自心底的喜悦,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写下了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家施光南同样饱含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新时代的向往,只花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谱曲。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首旋律优美,极富感染力的歌曲很快流传开来。这首歌,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有特别亲切的感受。1984年春晚,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激起了全球华人爱国之情。那年一开学,我就刻写油印了简谱分发学生,教他们唱,也算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平时上课,我喜欢引用古典诗词或者歌曲切入,容易产生共鸣,学生们很喜欢,所以备课时都要去认真筛选,后来有从教的学生也模仿我的教学风格。1984年首届学生毕业晚会上,我唱了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意象中轻盈的雪花漫天飘飘洒洒,纯洁的心灵在温情中悄悄融化,打动了他们的心。以至于后来每有学生大小聚会,他们总是说:“老师,您唱《我爱你,塞北的雪》吧!”那歌声,那青春的身影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心中。1987年春晚,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又带来了一股新风,不但唱功好,而且歌词充满了感伤,深深打动了游子的心。那一年的秋游,带领班上学生登上了家乡高高的院后山,俯视山下炊烟袅袅的家园,我高歌一曲《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此情此景,感动得他们泪光盈盈。

当时还很流行台湾校园歌曲,如《童年》《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等,率真、朴实、明快,极富校园味道和浪漫气息。我也创作了一首歌词《校园的早晨》,由学校音乐老师谱曲,登在校刊《山花》上,可惜原稿已经遗失,校刊也没收藏。

看了电视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喜欢上了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和关贵敏演唱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去成哈尔滨。倒是前些年去南京培训,特意去莫愁湖走了一圈,却是大失所望,小小的莫愁湖,莲花池内,一尊2米高的汉白玉莫愁女塑像站立在水中央,很是矮小。没有唱《莫愁啊莫愁》时的感觉,只是“莫愁湖前留个影”,不再有“江山秀美人风流”的豪情。再后来到海南三亚过年,看到“天涯”“海角”石刻,更是找不到当年沈小岑演唱“请到天涯海角来”的美感,只有海茫茫。听了《鼓浪屿之波》,想象着“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后来到厦门登上了日光岩,眺望云海茫茫,也是真心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1986年歌手崔健演唱《一无所有》,开启了中国摇滚时代,高亢而真诚的嘶吼,带给人们强烈的震撼,我们也跟着吼了起来,面对当时经济大潮的冲击,感觉好像自己真的是一无所有,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滋味。

                  三

《北国之春》刚刚流入内地时,我们感觉这首思乡曲情真意切,很是感人。不料上面下文,被列为禁唱歌曲,包括邓丽君的其它许多歌曲,比如《何日君再来》《甜蜜蜜》《美酒加咖啡》等等,全部被列为靡靡之音。不过好像也没人真正去落实此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自然解禁。

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插曲《角落之歌》:“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爱情已将它久久遗忘。”唱得我非常感伤,身在山区中学,可谓感同身受。倒是邓丽君的《采槟榔》让我一下子明白,要下定决心。歌曲是这么唱的:“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谁先爬上我替谁先装。”再笨的人,也会突然开窍。于是赶紧出手,写了一封问候式“情书”,娶得娇妻。说是“问候式”,就是纯情的问安,可没有半句甜言蜜语。心境不同,哼起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悠扬的曲调,动听的旋律,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小女出生后,经常哼唱的是《摇篮曲》,后来就教她唱《泥娃娃》《小燕子》……

 紧接着就是武侠小说大流行,不看几部你就没有话题了,因为大家都在谈武打,金庸、古龙、梁羽生,个个是高手。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就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改编成电视剧的主题曲《铁血丹心》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首歌曲被罗文、珍妮用粤语唱得荡气回肠、如泣如诉,我们听的心潮翻滚,学的半咸半淡。电影《少林寺》插曲《牧羊曲》以其生动甜美阅人耳目,仿佛天籁之音,捧红了武打明星李连杰,也捧红了少林寺。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流行,还掀起了国人的粤语热。

然后就是琼瑶热,一种通俗轻松的新文学样式被读者喜闻乐见,在那对“爱”字都欲说还休的年代,言情小说,走进了千家万户。那时我新婚不久,妻子喜欢看琼瑶的言情小说,我就借进城开会之机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有《在水一方》《匆匆太匆匆》《月朦胧鸟朦胧》《梦的衣裳》等等。1988年琼瑶推出了电视剧《在水一方》,与篇名同名的插曲《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很是婉转、悠扬、柔美,打动的岂止是少男少女的心。当时我们还省吃俭用买了一台“8080”三用机(录、放、收音),花了399元,那可是半年的工资啊。那之后,我们就经常掂量掂量钱包,去买一两盒喜爱的磁带,一盒5块钱,那种TDK的更贵,要10块钱一盒,那些磁带至今还躺一抽屉呢。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西游记》等全套的歌曲都有,还有轻音乐、钢琴曲、黄梅戏、越剧、京剧。几经搬家,至今未丢弃,那可是满满的回忆。

那些年我还专门征订了《歌曲》、《通俗歌曲》、《大众歌曲》等杂志,还剪辑了两大本歌曲,多是从福建广播电视报上剪下来的每周一歌。买了《银屏歌声》、《中外抒情歌曲300首》等歌本,二姐还送我一本《战地新歌》(第三集)。

有一年在村里过年,年轻人组织了一台“村晚”,大家围坐在生产队晒谷坪上,都是自编自导自演,我去观看,被邀演出,即兴唱了刚看的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主题曲,充满民歌风味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迎来了阵阵掌声和喝彩。

1989年,调离家乡,到另一所中学任团委书记,还组织全校师生团员大唱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激励青年们继往开来,献身壮丽的事业。

                  四

        第一次去歌厅唱歌是九十年代初,到城关开会,一位当了科级干部的女同学饭后带我们去唱歌。在县政府门口围墙边上,歌厅很窄小,就一个小房间,挤得满满的。记得我就和她合唱了一首《敖包相会》,便离开了,人太多了,据说唱一首两块钱。

那一年我被调到一个很陌生的小乡镇中学,感觉很是孤单,一个学期就把工会放在我房间的一橱子书都看完了。每晚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电视室看到12点转播站关了信号。当时正在热播反映知青生活的电视剧《年轮》,北大荒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自我感觉就像那些知青一样很无助,因为那地方的冬天真的很冷很冷。虽然只待了一年,但对那他乡还是留下了深厚感情。《年轮》主题曲《拉着你的手》:“梦中冷却的故事,真的真的无法忘记,雪花飘飞的村庄,模糊又清晰,感谢那个岁月,让我认识了你……”一直难以忘怀。

后来我调任刚刚创办的一所中学,由于没有音乐老师,只好顶替着勉强教了一年。临时抱佛脚,看教参,讲点简单的乐理知识,多是教学生唱歌。用大大的白纸抄写简谱,贴在黑板上。提个“三用机”播放两遍音乐磁带,然后一句一句教唱《父老乡亲》、《歌声与微笑》等等。晚上闲暇就在宿舍教那些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唱经典老歌,也是其乐无穷。我把静静的校园,想象成了美丽的《草原之夜》,享受那无忧无虑的时光。有时还会邀几个人去一家叫“老九”的歌厅,唱上几曲《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着黎明,追月的彩云哟,也知道我的心,默默地为我送温馨。”《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首歌非常流行,那就是高晓松词曲,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我也是唱得深情款款,忘乎所以。可细细想来想去,就是想不起曾经有和哪个女同学同桌过,只是自作多情地哼唱。然后唱唱《你在他乡还好吗》《祝你平安》,自我解嘲。

     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无法适应新潮歌曲,太快的节奏根本哼不过来。进入21世纪,新歌只有一曲《走进新时代》记得。现今出名的年轻歌手的歌,也懒得去听去学,倒是对戏曲有了更多的兴趣,经常唱唱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访英台》、《戏凤》,京剧《红梅赞》、《穿林海跨雪原》、《梨花颂》等等。还有就是地方民歌,诸如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等等。

从前曾经常跟歌友们去歌厅K歌,唱得天昏地暗,声情并茂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请跟我来》。也曾在2017年局机关新春卡拉OK比赛中,以一曲《江山无限》夺魁。还特别喜欢唱刘欢的歌曲,如《弯弯的月亮》《从头再来》《情怨》等等,他唱的酣畅淋漓,我也模仿得非常投入。还有布仁巴雅尔深沉、幽远、空旷的《天边》《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经常唱的保留曲目。如今毕竟有点力不从心,常常是唱得上气不接下气,岁月不饶人啊。但业余时间还是有这点小爱好,偶尔与歌友上歌厅吼吼,偶尔上“唱吧”录上一曲。虽然水平不咋样,但可自娱自乐,聊作一种锻炼,增加肺活量,舒畅舒畅心情。《相逢是首歌》说:“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何尝不是如此,还能一起唱唱歌,说明还年轻还有活力。

母亲信奉基督教,在她晚年病重卧床的日子,我还专门学了几首基督教歌曲,陪她哼唱。

近些年受朋友之邀和推荐,也参加了一些老年社团活动,还曾担任过县大家音乐协会秘书长,做一点公益事。主持过元旦、七一、国庆、重阳节以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演出活动,偶尔也上台合唱、对唱、联唱一两曲。

前些日子,夜色中和老同学步行到高头岭,这是古田地标之一,也是东部地区进城屏障,家喻户晓,居高临下,一岭之隔,一面是城,一面是湖。想起吕远先生作词作曲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回来后即兴填词《走上这高高的高头岭》:

走上这呀高高的高头岭,

我遥望山城,

夜幕下气派又辉煌,

它是我可爱的家乡。

美丽的新丰河蜿蜒穿城而过,

两岸景色真迷人,

风吹杨柳情依依情依依,

在这片多情土地上,

生活着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们,

共同建设新古田。

在那印石公园印石公园上,

多么幸福的人们,

多么幸福的人们!

透过这呀重重的夜幕,

我看见高楼林立,

隔着那层层的帘幕,

我闻到人间烟火味。

从城的西边一直到城的东面,

都是我心爱的地方,

一城的山色傍着翠屏湖 ,

休养生息荣辱与共,

我们大家建设共同的家园,

幸福康庄的大道。

一城的山色傍着翠屏湖 ,

休养生息荣辱与共,

我们大家建设共同的家园,

幸福康庄大道。

我们大家走的是民族复兴之路,

齐心协力振兴中华,

齐心协力振兴中华!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阳春白雪,有人喜欢下里巴人。无数的经典歌曲,伴随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那些年,唱过许许多多自己喜欢的歌,或因词感人,或因曲优美,或因那首歌本身就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好人一生平安》唱得好:“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往事只能回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