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阮以敏的头像

阮以敏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5/13
分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守望故土,记住乡愁”金翼之家读书沙龙感言

  

 人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对事物就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苏东坡有首《观潮》诗是这样写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只有四句,首尾重复,都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但观感是决然不同的。庐山的烟雨,浙江的钱塘潮都是令人神往的,但历经宦海沉浮,苏东坡对庐山烟雨浙江潮的憧憬,变成了也不过如此而已的感慨,可谓寓意深刻。
   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书的爱好肯定也有所不同。读什么书?我倒不建议一定要读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有其时代特征和局限性。《水浒传》打打杀杀,《三国演义》讲权谋,《红楼梦》看了假如陷入太深,你会走不出来,就像电视剧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十几岁拍戏,入戏太深,一直走不出来,这么有才的一个演员,才拍了三四部戏,就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而且42岁就因病早逝了!《西游记》可以看看,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很励志。我还是建议看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短篇小说,不太长,而且可以多学点文言文。《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虽说是鬼狐故事,但鬼有好鬼,狐是好狐。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今天我们在著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专家林耀华先生故居谈读书,当然要谈他的《金翼》,这是小说体社会学著作,通过两个家族的兴衰,刻画清末到民国中后期农村社会的变迁,它没有太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但对风俗民情的描写很细致,要静下心来读。特别是家庭教育,对整个家族发展的重大影响,五哥参与赌博、六哥不去上学,父亲对他们的惩罚都是很严厉的。六哥不小心打死了别人家鸭子,母亲要带着他去登门道歉。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造就一个暴发户只要三年,甚至只要一夜。”即:第一代是艰苦创业的一代,第二代开始接受贵族文化的学习,但言行举止多少还会有陋习,而到了第三代,由于家庭的悉心培养,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与行为的约束,从根本上养成贵族风尚、贵族气质和贵族精神。我有几个早年不会读书,很调皮的学生,对子女教育就非常重视,一个个精心培养成才,也正是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缺陷。钱钟书夫人杨绛,且以优雅过一生,被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说了一句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几年我对乡土历史文化感兴趣,于是就去读县志、族谱,挖掘历史古迹,文化人物,民俗风情等等,受益匪浅。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喜欢读书的人,坏不到哪儿去?去年读书日我跟一中的学生说,以后同学们找男朋友女朋友先看看他喜不喜欢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读书的人,不但知识渊博,与众不同,而且骨子里透着一种优雅。
    而乡愁却是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最著名的就是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尊为一国宰相,但都知道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出来?”诗里尽显少时离家,两鬓斑白时,回到故乡的感慨,一首乡愁诗流传千古。大家都很熟悉余光中的《乡愁》:“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感触特别深。
    相声界讲“学、说、逗、唱”,我们语文界讲“听、说、读、写”,最终落脚点是“写”。最近几年,我也写了一系列乡土乡愁亲情散文,如《家乡的老屋》《花桥故里》《柏洋湖情思》《巍巍院后山》《家乡的水晶肉》《木槿花谢花又开》《刈芒》《苦辣微醺的家乡味》等等,今天我想借此机会,朗读一段我的散文《花桥故里》作为结束语:"故里总有许多叙述不完的故事,抒发不尽的情怀。酸甜苦辣咸,有艰辛,也有温馨。那远去的村庄,流逝的故事,多情的花桥,伴随着岁月的斗转星移,酿成了一坛沉香的老酒,恒久弥珍,回味无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