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舒官文的头像

舒官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10
分享

走近三苏祠

    眉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故乡。坐落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中心的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故居。苏氏三父子堪称中国古代文坛最著名的“父子档”,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其中,尤以苏轼成就最为非凡。

      2023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我和家人一起来到眉山游览三苏祠,提前九天来庆贺苏轼诞辰986周年。苏轼生于北宋景祐三年农历腊月十九。据说,从宋代至今,每逢农历腊月十九这天,有不少“东坡的粉丝”会来到三苏祠举办“寿苏会”纪念苏东坡。

      跨进红墙黛瓦的三苏祠正大门,千年时光仿佛变为一瞬,为我们打开了与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对话的窗口。只见迎面两棵高大的银杏古树,拱卫着前厅,前厅连接着供奉三苏父子塑像的飨殿。三苏祠曾是苏家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代末年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年间重建,三苏祠主要由前厅、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等构成三进四合院,占地百余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祠堂和园林之一。祠内古木扶疏、茂林修竹、流水潺潺。一棵古树、一片荷塘、一副对联、一口老井、一座碑亭……三苏祠的历史和现在、景致与人文,都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可人千载尚流芳,故宅池中并蒂香”的“苏池瑞莲”,记录着苏轼、苏辙兄弟双双考中进士,苏家池塘并蒂莲花盛开的故事;苏家竹柏丛生,鸟雀安然筑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仁爱宽厚、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刻在碑廊里的《赤壁赋》,是苏轼清风明月般高洁品行的见证……

      三苏祠主体建筑之一的飨殿前悬挂着“是父是子”的匾额,意思是“有这样伟大的父亲,就有这样优秀的儿子”。苏轼、苏辙兄弟的成才离不开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苏洵秉承父亲苏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诚信待人、敬重乡邻的美德,其言传身教使苏轼、苏辙从小受到深刻影响和教育,成为道德品行高尚的人。苏轼母亲则教育孩子“非义不取”“不残鸟雀”。走到三苏祠东西厢房内可以看到不少有关苏家家风的故事。苏门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其“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家风家教,承载着中华儿女美好的道德追求。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旷世奇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被誉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且不说他在从政领域内留下了“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苏堤这样的千古妙笔,惠及当代,或者在饮食界、医学界内的贡献,单说苏东坡的艺术能量涉猎之广,也令人惊叹。在诗歌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上,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方面,为“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绘画方面,为湖州画派的重要成员,发展了“文人画”的理论。苏东坡还是一位学者,是“蜀学”的代表人物。如今,他的诗词被谱成几乎人人会唱的流行歌曲、他发明的菜式东坡肘子传播到了海外、他的家风至今影响着中国无数个家庭……

      为什么近千年了还有这么多人喜爱苏轼呢?我想,除了他的文学成就,还因为他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他一生颠沛大多时候都身处逆境,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结束游览前,我再次来到立于院中心水塘之中的苏东坡盘陀坐像前,想获得他作为一个先贤给予后来的我们人性的晓谕。苏东坡戴着那顶自己设计的子瞻帽,穿着宋时流行的长布衣,秀着大胡子。以石雕的身姿神态自若地坐在那里,左手撑地,右手扶膝,面含微笑,昂首远视,仿佛是坐在当年黄州城东山坡或是儋州海边的那块大石头上,是那样的睿智,又是那样的慈祥。尽管他沉默不语,却以平生经历告诉了我们,人这一生面对逆境,要始终保持乐观豁达,“一蓑烟雨任平生”。

      大道至简。苏东坡的人生哲学,给予我们很多启迪。我辈当学东坡,归来仍是少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