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天高云淡,阳光灿烂,走进满目葱茏的花萼山,山间荡漾着各种婉转动听的声音,赏心悦目的气息裹着我们,将我们融化在绿水青山间。
早前见过花萼山,是在以全国“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周永开为原型摄制的传记电影《周永开》中,看到的高高花萼山、巍巍入云天绚丽风景。于是,非常期待能近距离一睹“周老革命”用数十年时间,将一座生态破坏严重的荒山,变为如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芳颜。好不容易今年5月去过一次,但却只是站在山脚仰望,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心中留下遗憾。好在今年8月组织达州市科普作协部分创作骨干赴万源开展2023年协会活动月“爱我家乡·颂我达州”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才真正让我如愿以偿近距离地亲近了花萼山。
花萼山,地处四川省万源市东北部,保护区总面积465.34平方公里,是大巴山第二大山脉,川东北群峰之首,也是汉江和巴河的分水岭。山体高大挺拔,形似一支含苞待放的芙蓉,与其周围似花之萼片的五座山峰相映衬,故名花萼山,其主峰海拔2380.4米。古有诗云:此是铜城第一峰,崔嵬高耸碧芙蓉。凭栏俯视群山小,脚底烟云几万重。
官渡镇项家坪村位于花萼山鸡冠寨和玄天观之间的山谷里,是周永开“周老革命”人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和精神孕育地。在壁立千仞的石崖下,远远就能望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曾经跟随“周老革命”一同护林植树的亲密战友,现在是周永开先进事迹忠实传播者的原村党支部书记项尔方,和他的儿媳、现任村委会副主任陈红在亮丽整洁的村办公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采风团一行。项尔方老书记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起花萼山的概况、人文故事和项家坪村的发展变化。
“以前山里不通公路不通电,进出只靠手攀悬崖和羊肠小道通行,村民晚上照明全靠煤油灯。因为贫穷落后,老百姓只能砍伐树木、打猎卖钱,甚至烧山开荒。”项尔方说,靠山吃山曾是花萼山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几乎户户在山里放牧砍伐,家家在林中打猎捕鸟,导致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的周永开一离休就一头扎进了花萼山,组建起护林植树队,开始了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为把绿色还给大山,“周老革命”爬山越岭走遍了花萼山所在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挨家挨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有一次在山里摔得鼻青脸肿,村民想方设法把他抬下了山,结果没过两个月,他又出现在了花萼山……他的苦心有了回报。护林4万余亩,种植清风林1300亩,保护山林逐渐成为大多数村民习惯。在周永开先进事迹陈列馆里摆放的几十根树枝,那是“周老革命”巡山时拄过的拐杖。由于巡山条件异常艰苦,“周老革命”上山护林时,常会捡一根树枝作为拐杖,二十多年来共积攒了四十余根。“这些拐杖是他守山护林,与花萼山共同成长的见证。”说到“周老革命”,项尔方满怀敬佩,赞不绝口。
在花萼山护林育林二十余年时间里,“周老革命”多次跑市、县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动员村民出劳动力,前后接力,建起一条从官渡镇到花萼山长20多公里的公路,还从外面的世界拉进电杆电线让老百姓通了电。为解决当地村民放牧、砍伐、打猎“靠山吃山”的问题,“周老革命”还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增收致富,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典范。素有“川贝甲天下、萼贝冠全川”美誉的“萼贝”,因产于万源花萼山地区而得名,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它在川贝中个头最大,产量最少,是川贝中的精品,早在清代就被列为朝廷贡品。由于萼贝耐寒,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一直在山上野生野长,要想人工移栽种植,从来没有成活过。“周老革命”专门跑北京和成都,把中国农科院和省农科院的专家请到花萼山反复调研,发现项家坪村有着适合萼贝人工培植的条件,便自己出钱鼓励村民尝试人工种植,将这种原本只能在山巅生长的珍贵药材“请”下山,成为“让百姓富起来的宝贝”。
功夫不负有心人,萼贝人工种植终于成功了。正是萼贝这一产业,彻底改变了花萼山贫穷面貌,让花萼山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如今,萼贝已是有名的土特产,成为金疙瘩。”项尔方老书记告诉我们,一颗小小的萼贝能卖到五十至一百元,最多的村民一年收入二十多万元,最少的也有四五万元,村民们的腰包都鼓起来了。“你们来早了,再过一段时间便是成熟萼贝的收获期了。”听完项老书记讲述,我们为“萼贝”的金贵和种植的不易而感慨,同时也为未能亲眼看见村民采挖萼贝而遗憾。不过,我们能想象得到村民们丰收时,捧着一颗颗白白胖胖的萼贝那喜笑颜开的情景。
深入花萼山中,我们看见如今满山遍野不仅重新披上了绿装,林木繁茂,风光秀丽,景致优美,而且珍、奇、古、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大巴山的“动植物基因库”。先后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自然遗产地”。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更享有“花萼天下无”的美誉。
花萼山从生态破坏严重到如今处处是美景,老百姓从贫穷到走向乡村振兴,这一切离不开周永开的殚精竭虑,他用不变的信仰和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在花萼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感染着一代代花萼山人。花萼山如今已不单是一座山的名称,它是“周老革命”精神的象征,他是当之无愧的“花萼愚公”。作为新一代的护林员、项家坪村副主任陈红告诉我们,她们将在“周老革命”精神感召下,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护好花萼山,永葆萼山常青。
时间踮着脚尖慢慢走过我们身边,我们也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回望青山永黛、绿意盎然的花萼山,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与绿水青山合影,让花萼永开在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