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舒官文的头像

舒官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29
分享

甜蜜的事业

醪糟,在我的老家人人皆知。醪糟与汤圆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美味,成了我至今挥之不去的童年回忆。如同岁月酿造的美酒,煮着团圆的快乐,留给自己家的温暖和爱,在岁月的长河里愈久弥香。

2023年深秋时节,我组织市科普作家协会部分作家开展科普创作采风活动,有幸来到了有着“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之称的四川省大竹县月华镇,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东汉醪糟生产基地就在这里。

在位于月华老街上的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大楼前,一位身着正装、面带笑容、精神矍铄的男子正早已在此迎候。不经介绍,你不会把他与一个年产十五万吨醪糟、糯米粉和年销售收入十多个亿的规上企业董事长联系在一起,更想不到他是一个即将跨入古稀之年的人,而他——东汉醪糟创始人唐祥华先生就这样真实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我是一个农民,几十年来痴迷于甜蜜事业……”一阵朴实爽真的笑声,透着一种田园般的性情,让人一下子没有生疏感。唐祥华一边带领作家参观,一边介绍自己的创业历程,循着他的足迹和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缓步走在承载东汉醪糟发展轨迹的厂区里,斑驳的老厂房、创业的第一间老屋、现代化的厂房和一流生产流水线……

唐祥华1954年9月出生在大竹月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祖辈与醪糟有不解之缘。远在400年前,唐氏醪糟就闻名遐迩,传至唐祥华这一辈,已算第20代了。由于家境贫困,唐祥华刚读到初二就被迫辍学。上帝关闭了一道门,却又给他打开了一扇窗。强大的遗传基因在唐祥华身上频频躁动。民以食为天。“吃”,人生第一大事。古训给了他启迪。用祖传做醪糟的手艺,兴许还能找到出路。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精明能干,极有商业智慧头脑,便邀约几个同伴承包了一个风雨飘摇、濒临倒闭的月华乡镇企业饮料厂。待一步一个脚印扭转乾坤后,他大胆组建了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以开发醪糟为龙头。

“创立之初,我们是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品牌、四无人才。为打开市场,厂里没钱租车,我们就开上拖拉机,把产品运到千里之外的广元去推销,途中肚子饿了,就啃生红苕;车陷进烂泥里,到处求人推车;为新产品找销路,我们人背肩扛……”唐祥华说,万事开头难。那段时间,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他已记不清了。但好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公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从一粒糯米、一碗醪糟的小作坊,经过不懈奋斗,发展到如今占地面积10多万平方米,员工400多人,生产模式完全实现自动化醪糟生产线。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及香港、澳门等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和地区,出口加拿大、荷兰、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已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醪糟生产、自营进出口经营企业。

唐祥华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对比如今东汉醪糟的辉煌与昔日的沧桑,这里记录着唐祥华的青春岁月和历经的辛酸甘甜。而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他数十年如一日传承醪糟技艺,让“东汉”醪糟终成一绝,走出四川,蜚声全国,走向世界。这段路,成为“醪糟大王”的他,一路艰辛走了足足40多年!

但唐祥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我不是一个成功者,只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奋斗者。”他秉持的理念就是“成功无标准,奋斗无止境”。他突破常人矜持的工作时间和空间,坚持每天凌晨4点起床,然后按既定的工作目标逐一检查。他成天像陀螺不停地旋转,精力充沛,活力四射,追求极致,容不得瑕疵。在他的心灵世界里,从来没有过“将就”二字,展示出他这个“工作狂”的科学决断、睿智思维和拼命精神。

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化人。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柳醪糟酿造技艺”为文化底蕴,以现代化生产园区为主要载体,围绕醪糟文化传承、一流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产业扶贫三大主题在月华这块他成长的土地上,创建了约3平方公里的东汉醪糟AAA级旅游景区。

在风景秀丽的原玉皇庙旧址建立的中国首家醪糟文化博物馆,设置有醪糟体验车间和醪糟传统饮食文化展示厅等,这里收藏着收割粮食、加工醪糟的原始农具,拌桶、风车、水缸、蓑衣等,呈现的不仅是川东农耕文化的缩影,更是承载唐氏家族醪糟酿造技艺的一部历史画卷。“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对这些农具有着深厚的感情。”唐祥华感慨地说,“每每看到这些,我才能清楚地记得来时的路。”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唐祥华正因为记得来时的路,他常怀一颗扶贫济困的大爱之心,怀揣“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赤子情怀,以“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一粒糯米醪糟香,十万农民奔小康”为己任,反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让我们油然而生感动和崇高敬意。

东汉醪糟景区里的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当地政府按照“以产带迁,以迁兴产”思路建设的,选址关键原因便是能更好聚集政府引导、搬迁户奋进、企业支持等三方力量,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东柳醪糟公司距离安置点只有500米远,唐祥华按照“一人上班,全家脱贫”思路,专门提供了就业岗位120个,让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他们没有工作,就可能再次陷入穷困。公司把他们招进厂里,看到他们既有收入又照顾了家庭,提升了归属感、幸福感,我就高兴。”唐祥华说,“我的愿望就是要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他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周边20多个乡镇以及临近的达州市、广安市及重庆等地80多个村建起糯稻基地17万亩,与十万父老乡亲一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笑声一片。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殊誉。

唐祥华,这个不足170厘米、永远记得来时路的川东汉子,凭着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以传承发扬农耕文化、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品牌、带领百姓精准脱贫致富,成就了醪糟加工史上一番伟业。完成了从一个初中生到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脱贫攻坚“四川好人”的人生价值升华。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做了难以计数的好事善事,彰显了他的醪糟魂、家乡情和实现中国梦的一片爱心。

站在玉皇庙山顶,眺望山下绿荫遍地的座座丘陵和川川田畴,我仿佛看见了糯稻基地万顷稻谷翻金波的壮观,看见了一辆辆加长大卡车载着糯米等原料驶进厂区,又满载着一坛坛、一罐罐醪糟,将酿就的“这一口甜”送到海内外家庭的餐桌上,添上一抹浓浓中国味的情景。

还未离开,我已开始期待下一次东汉醪糟之行。再来月华,我要去参观东汉醪糟产业扶贫的糯稻基地和乡村振兴焕发的新颜……月华,值得一来再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