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黄梅观音寨
苏锦秀
闲游湖北黄梅县,拜别四祖寺,午后秋阳高照,时日尚早,难得投身山水之间,不舍别离,驱车随意沿山路盘旋,饱览山中秋色。
车随路转,翻过山间无数皱褶,忽见路标指向观音寨,早听说观音寨因风景优美、地势险要成为黄梅县四个著名山寨之一,欣然停车徒步,沿山路下行。片刻,就有青石条筑成的寨门扼住通道,矮小的北寨门,却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险要。穿过寨门,继续下行中,却是一片向阳的狭小山道,路边各色小花竟然繁盛如春,这些秋日怒放的鲜花,让人感染到生命的火热奔放,瞬间心生欢喜。
山路旁边,有数幅文化展示:西晋时期罗致福道长在此建观,因治好了惠帝司马衷的顽疾,被御封为“泰源观”,意为平安之源;后来,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筑城建寨,遂改名为“观音寨”。相传唐朝末年,为避战乱,双峰山一带的百姓在观音寨筑寨自保,被乱军围困又山高缺水的危急之际,观音菩萨显灵了,前脚踏上西岭,后脚蹬于寨上,右手提只水桶,到岩下润中提水,乱军一见高大无比的观音菩萨,大惊而逃,观音菩萨跳润提水救人,佑得一方百姓免遭战火涂炭,观音脚印仍在,桶底印痕尚存。
又随山势小心下行,左拐,突见一座建于悬崖峭壁之上的玻璃房子,内供一尊高大的观音佛像,面南矗立,慈眉善目,俯视着山下名来利往的纷杂人间。观音佛像右侧的道观,依然是建于断壁之上,建筑面积狭小逼窄却无比精致,不仅有小巧的道观供奉佛像,道人食宿居所也在旁边。探头偷望住所一眼,几张小床干净整洁,窗帘和被褥等物件,时尚而精美,好景好地,生活优越,心中暗羡。
顺级而下,依势而建有小巧的休憩台,台下有菜洼层层如阶,洼间有深红的窝苣、翠绿的上海青、娇嫩的大白菜和还没来得及卷起心事的卷心菜……在寂静的青山怀抱里,在秋日午后的暖阳下,各种蔬菜随山地各自为营,又上下相映成趣,眼前情景仿佛不是山间道观,如同烟火尘世里的前庭后院,恍惚是恰遇一人白头,守一屋终老,后院种菜,前庭栽花,清风明月,冰雪煮茶,双耳不闻窗外事,执手相伴游天涯。
一声鸟啼,清脆而婉转,不知来自哪处林间,打断了我的思绪绵绵,原路返身出寨。北寨门边的悬崖上筑有小亭,攀登而上,峭壁一隅,碧绿丛中,有几朵红艳艳的花儿在开,壮胆攀爬上前察看,竟是映山红!本是四月开放的映山红,在大山的断崖之上,竟于秋日灿然绽放,虽在山里长大,但也是第一次所见,大自然给我这样的惊喜,让我又增喜悦。回望最近两年,世事不顺,又遭生死之劫,劫后右腿骨折,熬过漫长的黑暗,又能渐迈双腿,行走于山水之间;还能重拾拙笔,将这盛大的世界抒写。秋日悬崖上燃烧的映山红,仿佛是在激励着我,只要心有光明,定能照亮坎坷人生。
离开映山红,进入亭间,原来此处视线极好,放眼山中秋色,天地清明,群岚如黛,山下有三两村舍零落,稻谷尚未割尽,阡陌纵横;四祖寺静卧谷底,山腰间粉白建筑的传法洞在绿林中特别耀眼……网记:观音寨与四祖寺的龙脉风水同源于一尖山脉。据考,中国佛道二教道场在风水上有一个明显的区別,道教道场多处于山顶之上,佛教道场多处于周山环绕之中;道之观在山顶为阳,佛之殿在山窝为阴,阴阳共处,化育万物而长久不衰。四祖寺建于东边双峰山下的燕窝地,观音寨建于西边一柱擎天的狮子口,一佛一道一阴一阳,两个风水宝地的菩萨护佑着这一方百姓的喜乐安康。
寺庙、道观、云天、原野、山川、房舍如一幅铺陈的瑰丽画卷,秋色尽收眼底,轻轻叹息,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如美景,如良人,世间的美好哪会有永远?此中仙境,如此沉醉,如此眷恋,也终须一别,重回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