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来书店看书,却等来了一场知名书评人魏小河老师的新书分享会,与之一同前来的,还有作家刘墨闻老师以及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兼《晶报》总编辑胡洪侠老师。
儿时的魏小河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真正与书结缘,是在他高中时期,他的政治老师推荐他看了一本书,名为《哈利·波特》。他道,哈利的童年同他的很像,都是住在小阁楼里头,他能从哈利身上找到了些许情感共鸣。《哈利·波特》一书,宛若一束光,从此照亮至他的心房;同样,也因为这本书,文学于他也随之亲切起来,使他不再感到那么陌生与害怕。文学将他带入了另一个“精神世界”。他开始阅读名家名作,阅读18、19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读海明威、歌德、托尔斯泰……他看到了许多别样的世界,渐渐地,他不再孤独。在读了众多作品后,他开始有“欲”,继而开始创作,写书评,将他部分思想凝结成这部新作品——《不止读书》。
于我感受颇深的是,对于“读书”一事儿,魏小河老师在会上分享了“八字心得”:保持开放,相信感受。他把读书、生活都当成一种体验,无论好的书、坏的书,都去看、去品味。只有当书读得多了,才能明白其中的味道,对于书的价值与定位也才能有一番自己的认识;生活亦是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它可感、可听、可触、可碰,把辛酸苦辣都当成是一种别致的体验才不枉为人生。
人生就是一场场体验,体验苦、体验乐,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生活不只有读书,但书籍里的知识会转化成精神养分,隐藏至潜意识里,伴随我们一生,时刻给予我们光明与希望。
谈论读书问题时总是避免不了谈及写作问题。魏小河老师说,阅读与写作总是是相辅相成的,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闻和经历许多事儿,“表达欲”便是最原始的写作冲动。因为有“欲”,渴望表达,渴望找到情感共鸣,便因此有了写作。但是光有“欲”,还不足够,还需要更多从生活里、从书里去经历和感知,从而才能更精准捕捉到某些强烈情感。
对此,与他一同前来的作家刘墨闻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同样的看法,他道,作家是生活的观察者和体验者,生活中的经历皆是写作素材,独特的生活经历会造就一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而作家也定会受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创作出拥有个人独特风格和个人强烈情感色彩的作品。写作或许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崩溃的时刻,但写出来那刻,它也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同等的幸福感。
在谈及阅读与写作能给我们带来的哪些意义时,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老师是这样说的:能否推广全民阅读与写作,是判断该社会是否是一个好社会的关键。阅读能够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力、想象力、敏感度,不能以功利的观点看待阅读;而写作总是避免不了触及过去的自己,隔着时间的距离,我们或是抒发、感慨、释怀,写作能够使之我们以“观察者”的身份更冷静地对待隐藏在潜意识里的伤痕,换言之,它是一场真正的“自我救赎”。
人们往往会深受不可知、不可量、不可测的世界的影响,而阅读与写作,则是要积累,它们能给予我们自信,能帮助我们应付不确定、不可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