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因一棵树闻名!
一个家族因一棵树兴旺!
在大别山南麓的十乡八里,只要提起杨家河,人们脑海里立刻浮现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千年银杏王成了杨家河的符号。
暮春时节,我慕名去了杨家河。从县城出发,大约五十分钟便进入杨家河地界。杨家河属英山素有“高山小汉口”之称的陶家河乡管辖,与土门河相邻。循青山溪流而行,转弯处有朱红色方木门楼,横牌上写着“杨家河村”四个金色楷书大字 。
车过村门,前方是一座不大的桥,清凌凌的河水自桥下穿过。同行的驻村干部段新阶说:这条河就叫“杨家河”,河以”姓氏”命名 ,村以河命名。这日夜奔流的杨河水,流淌着老银杏和世代杨河人的故事和烟火,
眼前一垅垅青翠的茶园,有嫩绿的小银杏树点缀其间。地形由低向高攀升,如一条条墨龙铺呈溪边。可以想象,到了深秋,绿色的茶园与金黄的银杏相搭配,那诗情画意该是丹青高手也难以描绘!
桥头左边一块牌子特别醒目,上面写着:清乾隆年间,北宋大诗人杨万里四世孙道理公,在千年银杏树旁建“关西第”。380多年前,他们从千里之外的江西吉水湴塘迁徙来这里,是为这棵树而来?
这是怎样一棵树?今天,我不也是寻树来的吗? 接待我的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春生身材魁梧,气宇轩昂,打过工,当过兽医,种茶种药样样精通。他自我介绍是杨氏第100世孙,“永”字辈。谈到银杏树,神采飞杨,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始祖千一公亲手栽的,《英山县志》有记载,是大别山的树王,我是这棵树的监护人。
从村部往古树所在地“关西第”,沿途的小银杏树,披上了绿纱,嫩绿的叶子,如梅花形的小彩扇挂在树枝上。转过一道弯,前方青龙咀上一棵大树,形如千手观音,枝桠伸向四面八方,如一把巨大的绿色遮阳伞,罩住一方大地。树上挂的蓝色牌子上写着:编号:42112400239 ,树种:银杏。位于陶家河乡杨河村杨家老屋塆。经度:115.9061,纬度:30.8968,胸围853厘米,树高29米,平均冠幅248米,古树年龄估测1226年。
我快步走向树前,伸出双手抚摸爬满皱纹的树干,如触摸一位老者粗糙的皮肤,那是岁月的留痕,那是千年的沧桑。你苍劲、清奇的虬枝昭示着生命的艰辛和顽强;1200多年的风风雨雨,磨灭不了古银杏对光的追求与高的向往。“古柯不计数人围 ,叶茂枝孙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 ,开山大定记依稀”。
一束紫光从枝叶间直射下来,老树有灵,你这位豁达睿智的老人,今天是要带我去穿越,去品读,去感受经霜沐雨的历程;去见证天地间无数晨昏接踵日月更迭,去见证人世间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仰望苍穹,渺小的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
塆里乡亲们非常热情,搬来小桌椅,摆上装有花生瓜子的果盘,泡上今年的谷雨茶,陪我围坐树下,说树,说人,说往事。年长的一位族人拿来杨氏家谱,在厚重泛黄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杨氏家族与这棵古树的渊源。
谱头上有这样的文字:英山杨河杨氏家族本是隋炀帝杨坚之后,祖上杨震为东汉太尉,“为官清正,四知辞金”,倡清白传家,祖孙四世三公,德业相继,自此杨姓堂号为“四知堂”。公元795年,贞元十一年,河东监军王定远欺上瞒下,玩弄权力,致使河东军出现动乱,千一公本是朝廷大将,辞官回乡。为避战乱,想寻一方大山深处安居。按高人指点,以沿途栽种银杏树为验,看银杏树成活与否来确定是否风水宝地。
英山陶家河古为皋陶故里,地处鄂皖交界,山之雄,水之秀,无与伦比。虽人烟稀少,但也是古代商贾盐运必经之道,境内高塔岩盐商古道遗址至今尚存。千一公自江西往东南,沿途看地,曾在黄州陶店暂停,最后堪中大别山支脉这块青龙地,栽种一雌一雄两棵银杏树。三年后,小银杏已是杆粗叶绿,有一股东升的旺气。千一公便携家人从千里之外迁往杨家河安居兴业,繁衍后代。历经唐宋元明几个朝代的更替,杨家已是远近闻名的望族。
谱上还记载:乾隆十三年,杨万里笫四代孙道理公,骑着龙头大马,去六安贩卖布匹茶叶,途经杨家河,见一水塘边有棵老银杏树,满树果子如灯笼,金黄的叶子灿若霞。道理公眼前一亮,这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下马打听,知道是族人千一公一支,于唐朝末年迁来此地。道理公爱上这棵树,喜欢这方圣土,耗银万两,建一进五重百间大宅,号曰“关西第”。
住在银杏树旁的杨家媳妇何春芳说:我家就是道理公的后代,老人在世时常说:道理公是实干创业,头脑灵活的商人。他来这里后与杨氏族人和睦相处,男人在外种茶,种桑种药,女人在家养蚕,纺线,织布,家族很快繁荣起来,富甲一方。道理公之子文奂更是品正人勤,风华正茂,常怀善念,接济方圆数百里穷苦人。清朝末年,他捐建了从英山县城至北风岭,五里牌,亭子岭的所有凉亭,供路人躲风避雨,途中过夜歇息。如今界坊岭,枫树牌等凉亭遗址仍存。
说起祖上的故事,乡亲们滔滔不绝,敬仰不已。古银杏也经历多次濒临枯死和砍伐。七十多岁的老支书告诉我:1958年“大炼钢铁”,差不多砍光所有大树,那棵雄树被砍。当砍伐人员拿着刀锯准备砍这棵树时,族人杨世经最先发现,喊来老屋塆的乡亲们,围跪树的四周,苦苦哀求才保下。
1982年下半年,古树又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不知是干旱还是别的原因,树边水塘突然干涸。紧接着银杏树枝断叶枯,频临死亡。何春芳说:每到午夜时分,老树发出沉闷的“哼哼”声,如老人痛苦地呻吟。村委会和杨家族人,搬来石头给古树砌筑圆形护岸,培土,从远处挑水浇灌,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呵护,银杏树慢慢恢复元气,焕发生机。
古树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如今,在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视和监督下,银杏王长势更加茂盛。杨家河人遵循习总书记“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忘了乡愁这个根本、这个灵魂”的嘱托,秉承古树坚忍,刚毅,顽强精神,围绕千年银杏王做文章。他们深知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有青山绿水的地方很多,但要让人记住特色,刻骨铭心的乡愁就是家乡的古树文化。
杨氏子孙在外创业,风生水起,他们致富不忘乡梓。前年,以杨学军为首的五位杨家人投资8800万元,开发杨氏“四知堂”为核心的古树文化,把杨家河建成小河流水淌,道路宽又敞,春赏野樱花、夏游绿茶园,秋看银杏黄、冬赏“关西第”古屋雪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百年人生路漫漫,千年古树傲苍穹!岁月轮回,银杏作证!杨家河绵延的山峰有无处不在的绿意缱绻,杨河水如一条明亮灵动的曲线,正在抒写杨家河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