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成栋的头像

孙成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19
分享

震醒时分

孙成栋

酣梦好香,中午发生地震都不知道。

下午一到班,就听到同事们在热议“冬日之震”的点点滴滴。打开手机,朋友圈里的“震讯”“震情”“震感”更是铺天盖地。

其中,不少人是在午睡中被震醒的。起先大家几乎都未想到是地震,毕竟,能引起房屋产生微微摇晃感的因素有很多,甚至高速公路上的一辆重型车驶过,抑或一台大型挖掘机作业,都会让附近的居民感受到“大地的震颤”。

一位同事被惊醒后,还以为是楼上的两口子又干仗了。但转念一想,不太可能,因为他们一般总是半夜“开战”。翻开手机,才知道是地震了。听起来像个故事,但又让人莫名地心酸。人活着真是不容易,不仅随时会遭遇种种不测,还得应对各种各样的“内耗”。

一场地震,哪怕微震,也是“来自大地的报告”。而这样的震荡何止在地下,地上每一个人的心头、梦中、身畔、骨内、家里,都可能发生形形色色的“地震”。

习惯性地发了一条“生活小景”到朋友圈,几分钟后,就收到女儿从徐州放飞的问候。听说我们都安然无恙,小人儿才放下心来。而事实上,我们还杞人忧天地担心地震会不会辐射到徐州呢。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叔伯心思”。但不证实一下,心中的波澜总是无法息止。

老父老母的电话里似乎还带着余悸,又夹杂着“一场虚惊”后的轻松。睡梦被地震“摧毁”后,两人顾不上自身的安危,挨个打电话给几个儿女,确认是否安全。尽管二老都已年届耄耋,见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可每一次幸运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确幸,依然能让他们心怀感恩、倍感和暖。而在危难面前,他们常常忘了自己。

外地的友人听说盐城发生了地震,也纷纷关切地询问详情,得知并无大碍,未发生任何伤亡,一缕缕欣慰之意如夜露般莹润,在心叶上微微颤动,仿佛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细微却真切的力量,阅读出那份轻盈里的厚重。

真是一震惊八方。在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面前,人可谓弱如累卵,有多少生命因此而凋零,有多少家庭因此而破碎,有多少青春因此而撕裂,有多少美好因此而夭折,有多少梦想因此而搁浅,有多少原乡因此而消弭……而爱与暖,又使我们有了战胜灾害的“双剑”、通向未来的“双轨”、飞往幸福的“双翼”。

临海的盐城,堪称一方福地,洪灾、旱灾、疫情等各种天灾人祸,似乎都能在这里“化险为夷”,就连特大台风也一次次擦肩而过。但这里好像并未与地震“绝缘”,虽没发生过大震,但中震、小震、微震却并不鲜见。

所以,对我来说,这次的“5.0”级地震,可以说是见怪不怪。我是经历过1976年盐城地震的人,那时才6岁。印象中,那次地震并不算大,但发作频率较高,可谓“小震不断”。夜深人静时,甚至能感受到床腿的晃动,听到门搭子的响声和橱柜里碗碟的晃荡声。

记得那段时间,首次发现地震是一个夏日的凌晨时分,当时天还没亮。那天父亲在卫生院值夜班 ,怀着小妹的母亲,带着我和大妹睡在堂屋地面的凉席上。突然,外面响起“地震了”的喊声和急促的哨子声,酣睡中的我被母亲一把推醒,接着就被她快速背起,摸着黑,拼了命地往外冲去。其实,堂屋与室外只有十多步远,平常分把钟就能走出去。但母亲那时身怀六甲,步履蹒跚,加之屋门上挂着厚厚的防蚊柴帘,所以颇费了一番工夫才成功“突围”。

母亲把我放在远离房屋的一处空地上,顾不上喘口气,便又向屋里冲去。邻居大喊,“危险,不能再进去了”,可母亲没有丝毫犹豫,不管不顾地闯进堂屋,抱起仍在熟睡的大妹,踉踉跄跄地夺门而出。有几次 ,母亲差点跌倒,却顽强地用单手撑地,硬是没让大妹从她手中摔出。

将我和大妹安顿好,母亲才停下来,一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边用手扇着微风。夏日的凌晨温度并不高,甚至带着几许凉意,可母亲已是汗流浃背,额前的发丝被汗水一根根地贴在脸上。而那双眼睛里,却流溢着与满身疲惫不相称的欣慰,毕竟一双儿女毫发无损,还有什么能让母亲更满足呢?

天一亮,凌晨喊险并吹哨的生产队队长——那时村民小组的最高“领导人”,就组织家家户户搭防震棚。所谓“防震棚”,就是用毛竹等轻质材料做骨架,再用油布等物围拢着覆盖在顶部和四周,能够勉强遮风挡雨的简易棚子。仅仅小半天时辰,附近的空地上就丛生出一大片“蒙古包”似的防震棚。

那防震棚的覆盖物几乎是清一色的青黑色,看上去灰蒙蒙、脏兮兮的,远远看过去,眼前俨然一座“难民营”,令人分外压抑。更令人难受的是,由于密封效果不好、光线又暗,大白天都能听到蚊子的“轰鸣声”,晚上和夜里就更不用说了。

也许是因那时同步发生了唐山大地震,或者说是受唐山大地震的辐射,人人谈“震”色变。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可家家户户依然天天睡在防震棚里。我们孩童起初还觉得挺“新鲜”,但时间一长就越来越感到不便,晚上时常被蚊虫叮醒,天亮后,身上到处是红斑。可谁也没办法,谁都得忍受,就在这期间还发生了多次小震,防震棚里再艰苦,也是生命的“安全港”哦。

“在震荡中感知人生、爱惜幸福。”“今天没震死,余生认真过。”“只要震不死,就往死里‘振’。”“地震完了!余生好好过!戒了多日的咖啡又喝起来,好香!好香!好香!”……黄昏之际,忙完手头的繁冗事务,疲乏如潮水般漫来,点开朋友圈,一条条“地震感言”竞相涌入眼帘,宛漫天的繁星。读着这些肺腑之言,五味杂陈之余,更多的是感动与共鸣。

如果一场小震,能让一些混沌的思绪绽开顿悟的花,能让一些迷茫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能让一些阻隔的生命走上春天的桥,能让一些偏执的冤家伸出和解的手,能让一些空洞的躯壳拥有丰盈的魂,能让一些健忘的大脑铭刻岁月的歌,能让一些狭隘的土地长出宽仁的爱,能让一些凄凉的故事添上温煦的韵……这又何尝不是不幸中的万幸呢。

劫后余生,香茗尚温。在震荡中,我们愈加眷恋人生、珍惜真情。因为,无论地震如何肆虐,震不倒的永远是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