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成栋的头像

孙成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7
分享

把你,印在心台

孙成栋

仲冬时节,暖阳穿过朔风,穿过果香犹存的枝桠,洒在大地上。

平生的首次印台之行,因一次以东西部协作为主题的采访,而在步履匆匆中打开。

这是一片生机勃发的土地,北依雄浑的陕北高原,南俯八百里秦川,关中盆地的风调雨顺,渭北旱塬的纯朴民风,赋予它生生不息的清朗之气。

疫情,挡不住跋涉的脚步,挡不住亭印情谊之河的奔流。我穿越两千四百里山水,走进印台,走进群山,走进一个东西部携手前行的故事。

还记得一个多星期前的那个清晨,凛冽的寒风裹挟着残余的星辉,将草叶上的霜一遍遍扑打。我在初露的晨曦中,一路向西向北,历经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到达印台时,已是华灯初上时分。

原本,亭印对口协作工作组准备安排我住进宾馆,但我想,跟援印人员同吃同住更方便采访,也更能真切感受他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于是,我提出就住在援印人员的租住地。

这是一个老小区,正在进行改造施工,绝大部分地面被挖开,到处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了好一会儿,才进入“家”门。

一个普通套间,虽装潢简朴,生活设施倒也完备,特别是锅碗瓢盆齐全。援印人员有时吃食堂,有时自己烧饭。毕竟,西部地区的饮食风味、烹饪方式等与盐城多少有些差异,并非人人习惯,但大家都努力适应,无人抱怨一声。

室外北风呼啸,室内春意融融。让人心底生暖的,是一种家的气息。客串担任此行驾驶员的支农工作队队长孙林宏,顾不得长途驾车的劳累,一丢下行李就扎起围腰,钻进厨房,忙着准备晚饭,俨然一位勤勤恳恳的“家庭煮夫”。

“疫情期间,出于安全考虑,就不请你到外面吃饭了……”亭印对口协作工作组组长、印台区委常委、副区长郁荣,一边打着招呼,一边亲自下厨炒了一道自己的“拿手菜”。不一会儿,一桌简单又特别的“接风宴”就开始了。尽管只是几道家常菜,却透着一种以苦为乐的达观,大家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边吃饭边唠嗑着心里话,交流着次日的工作。

从黄海湿地到黄土高坡,有一种真情宛若一条长河,日夜澎湃、奔流不息。

东西部帮扶协作的“缘分”,让亭湖和印台这两个苏陕城市跨越山水心手相连。随着苏陕协作的亭印篇章于2017年浓情起笔,一茬茬亭印协作工作者远赴他乡,与印台干群携手并肩,用心血与汗水浇灌小康之葩,在逐梦之路上共织辉焯。

“十四五”新征程扬帆起航之年,第三批亭印对口协作工作组奔赴印台,赓续亭印协作山海情、传承互利共赢接力棒,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新跨越,也成为我笔墨下、镜头中的新闻源泉。

忘不了,印台区水利村的那道独特“产业风景线”。

从高处俯瞰,21座大棚整齐排列在群峰之间。这些大棚里不是种植瓜果蔬菜,而是养殖了近300万尾水蛭(蚂蝗)苗。

在亭印工作组的帮助下,铜川万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赴盐城考察并引进了这个生态无公害水蛭养殖项目,填补了铜川地区水养中药材产业的空白,可实现最低年产值380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忘不了,印台区上马村的缕缕菊香。

今年五月,在亭印工作组的组织下,满载10万株亭湖黄尖菊花苗的冷藏车抵达该村,4位亭湖农技辅导人员同时抵达。金秋十月,菊花成熟期临近,亭湖农技人员来到印台,在田间向群众教授菊花采摘、蒸煮和烘干技术。菊花成熟后,支农工作队又帮助群众销售。

万芳丛中,印台乡亲笑得合不拢嘴——相较当地玉米、小麦等传统经济作物,菊花亩均效益增加了三倍!

忘不了,耕耘在印台的一对“夫妻兵”。

他,叫孙佳鑫;她,叫陆荣干。在印台这个“新家”,他们分别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上:丈夫在印台区疾控中心支医,妻子在印台区频阳小学支教。

作为支医工作队队长,孙佳鑫特别关注低收入人口健康,将“亭湖第一村医”工作模式推广到印台区乃至铜川市,让千家万户拥有“家庭健康守护人”,铜川市的“第一村医”工作被央媒宣传报道;陆荣干将亭湖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机制融入印台大地,不仅毫无保留地帮助印台同行提升业务,还乐挑重担,班级语文岗位缺老师,她一顶就是一学期,期末考试全校第一。她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教他们做人,同时特别关爱家庭困难学生,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姐姐”“爱心妈妈”。

夫妇俩还放弃春节假期,双双留在印台投身疫情防控。而本来,他们是可以一起回到家乡,与老人和孩子共度佳节的。可为了印台“疫”来无恙,他们无怨无悔。

忘不了,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建校的深情相拥。

与唐部长的缘分,源于他在亭湖两个月的挂职。虽然在亭时间并不长,我们的交集也屈指可数,但这位稳重而热情、勤勉而睿智的西北汉子,依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在印台一见面,唐部长就热切地握住我的手,又用那条有力的臂膀紧紧拥住我的肩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并委托我向亭湖宣传系统乃至全区干群问好。

唐部长动情地说,在亭湖的短短两个月,值得用一生去铭记。他至今还在亭湖宣传系统的微信群里,一直关注着亭湖的发展,并祝亭印协作永远红红火火,结出更多硕果。

忘不了,离别印台之际,印台朋友、亭印工作组人员一直送到高铁站。为防止在列车上吃饭“染阳”,他们买来午饭,陪着我在轿车上吃完。支医工作队人员还带来“高性能”医用口罩,并为我严严实实地戴上。又用手反复按压了几下,直到确保严丝合缝才放心。

挥手之间,眼眶居然有些发热,有一种似湿未湿的东西,在冬日的风中似有若无,又感觉已浸入心中。

青山绵绵,长路逶迤。怀揣一个梦,我凝望窗外,透过青翠葱绿的景致,仿佛能看到远方家乡的模样。

别了,印台!别了,我继续战斗在印台的兄弟姐妹们!

你们已如一方篆章,永远地印在我的心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