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
走进故乡的方式有多种,但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只有一种。
那个秋日的午后,我应着故乡的召唤,穿过满目金黄的畴野,奔赴一场红色之约。
故乡叫郭猛镇,是苏北盐阜大地上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之一。郭猛烈士是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战英烈之一。
当日应邀参加的,是长篇传记文学《郭猛传》首发仪式。作为纪念郭猛烈士诞辰11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首发仪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能有机会见证故乡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的又一光荣时刻,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尽管四十多年前,走进小学校门时,我就知道了郭猛镇名字的由来,就知道了郭猛烈士的英勇事迹;尽管每年的清明节,我和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郭猛烈士陵园扫墓;尽管离开故乡去外地求学、工作后,每每向人介绍“我是郭猛的”时,总感到无比自豪;尽管我时常回乡,并一次次书写故乡……此刻,因为一份特别的“红色眷恋”而踏上故乡的沃原,踏上这片生生不息的红色热土,我依然心潮起伏、久难平静。
郭猛原名郭光昭,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少时家贫,替船主做帮工,尝尽穷苦人的心酸与艰难。1929年秋,郭猛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丹北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兼第一支队(团)政委,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一支队二团政治处主任兼扬中办事处主任、一师二旅四团政委等职。 110年的风霜雪雨,抹不去一位革命志士的红色足迹,抹不去他求学立志、弄潮泷江、阻击石桥、游击武功、挺进江南、驰骋江淮,直至浴血盐城的壮烈征程,抹不去他赫赫的战功、远播的威名。由我的郭猛同乡徐学东领衔创作的《郭猛转》,记载了郭猛烈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承载了四万郭猛儿女对先烈的敬仰、感激与缅怀。
当日的首发仪式上,郭猛烈士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党政代表团作为“特邀嘉宾”莅临,代表团负责人登台致贺词并接受赠书,赢得满场敬意。怀着一份特别的情愫踏上烈士长眠的热土,带着一本特别的新书回到烈士出生的故土,这一来一回之间,蕴蓄着一种永不凋谢的怀念、铭记与传承。
赣江之畔的吉安,黄海之滨的盐城,是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有着光荣历史的两座英雄城市,是抗日英烈郭猛把数千里之遥的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心相通、意相连、力相协、爱相融。由此,郭猛成了我的偶像,郭猛镇成了我的故乡。所不同的是,我可以时常回到故土,郭猛却永远回不到他魂牵梦萦的富滩。
首发仪式现场大屏幕上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潸然泪下。“见字如见面。我实在太忙,不能回来看望大人,恕孩儿不孝了……”寥寥数语,字字情深,饱含着一位戎马倥偬的抗日将士对暌违已久的双亲的思念,诉说着一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革命游子的衷肠。
这封信写于1937年11月。当时郭猛率部进驻吉安城,几位老乡在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辗转找到久无音讯的郭猛。临别时,郭猛匆匆写了一封信托他们带给父母,以示问安。第二天,这几位老乡搀扶着郭猛的父母到吉安城与他相见。两位老人一见此前在战斗中失去右臂的郭猛空洞洞的右衣袖,顿时泣不成声。郭猛忙给父母揩干眼泪,轻声安慰老人。二老让郭猛尽快回家把婚事办了。其时,郭猛已是一名“大龄青年”了。
三天后,郭猛安排布置好工作,策马赶回了家。一进家门,家里便张罗好了婚礼。三日后的凌晨,郭猛拜别父母,吻别妻子,快马加鞭回到驻地。还未来得及坐下,郭猛就得到军令,赴南昌参加筹建新四军军部。
没想到,郭猛的那封家书竟成了他与家人的诀别信。那日凌晨一别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1943年1月17日,郭猛悲壮牺牲,血洒苏北抗日战场。
大屏幕上,洁白的信纸徐徐展开,黑色的文字点点移动,宛若故乡雪地上落下的鞋印。那一个个遒劲清秀的字迹,竟是郭猛失去右臂后,在战斗间隙用左手苦练而成。随着最后一个字划过,偌大的活动现场一片唏嘘。
抗战时,郭猛镇(时为护东乡)处于对敌斗争前沿,先后涌现出以郭猛为代表的104位革命先烈。革命烈士长眠于此,给人们留下宝贵的郭猛精神,郭猛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奋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新郭猛,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镇、卫生镇,江苏省文明镇,市首批城乡统筹试点示范镇。本次新书首发仪式的承办地杨侍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郭猛人从未忘记历史、忘记先烈,用“郭猛”“光昭”“吉安”“明朗”等关键词,命名集镇道路,设置醒目镇名、村名标识,全方位传颂烈士故事。先后建设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猛烈士陵园、郭猛红色文化广场、郭猛烈士生平展馆、夏明朗烈士陈列室等,多元化打造红色文化阵地。镇政府还投入400多万元,将郭猛路南延,使其途经郭猛烈士陵园,方便广大干群凭吊先烈。2014年,郭猛最小的胞弟郭光旺生命垂危,在医院做手术,郭猛镇政府知道后,当即寄去两万元钱。同时,设立红色文化研究室,研究人员沿着郭猛烈士的战斗足迹,踏遍烈士转战的山山水水,并查阅了1500万字的史料,历时三年,《郭猛传》得以成功出版。
在郭猛镇西杨果林场内,一条水泥路直通郭猛墓。每当晨曦初露,村民经过祭扫广场时,都会短暂驻足,静默片刻,然后才到自家梨园干活。在乡亲们心目中,郭猛就是自家的先人,早已融入他们的生命与灵魂深处。梨园中,老梨树苍枝遒劲,却年年春天吐露芳华,生生不息,一如郭猛烈士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一如郭猛人对英烈的眷念。
每次步入梨花深处,伫立在郭猛烈士墓前,我的心头、耳畔总会漾起一声声穿透岁月的叮咛,激励我不惧风雨、勉力前行。而这也成了我跋涉人生路的动力源泉,伴我采撷一枚枚细微却真切的果实。
红色郭猛,我心永恒。生为郭猛人,逝为郭猛魂。以“一本书”的方式走进故乡、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这个季节最壮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