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成栋的头像

孙成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03
分享

聆听奥运

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天,第23届奥运会的圣火在美国洛杉矶燃起。那年,我十四岁,还是一个青春初拔节的西乡少年。

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奥运会。让奥运的种子在我心中萌芽的,是一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体育老师。在六月底的一堂课上,他讲起奥运会的起源与风雨历程,以及暑假里即将开始的洛杉矶奥运会,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一双双发亮的眼眸里写满憧憬与期待。

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奥运会,我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可以见证华夏健儿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风采。忐忑的是,偏僻小村里还没有一台电视机。那位体育老师说,实在不行,也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部分场次的实况转播。

老师的话让我心中一喜,收看不成,收听也可以呀,毕竟能够实时了解比赛进展了,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强!而我手头正好有一部才买了不到半年的半导体收音机,性能好着呢。

说起这部收音机,我心中满是自豪:那些年流行收听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岳飞传》等,我几乎天天到村里的小卖部去“蹭听”,时间一长,感到很不方便,就想自己买个收音机。为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就自己捡蝉蜕去卖,攒了几个月,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收音机。

记得收听的第一场比赛是男子手枪60发慢射。尽管看不到比赛场景,但解说员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隐隐还可以听到清脆的枪声,更是带给我真切的感受。特别是当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好成绩将所有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成功锁定冠军,实现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时,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使我一下子跳了起来,恨不得将好消息告诉全村的每一个人。

那时的收音机用的都是老式电池,耗起电来特别快,而奥运会比赛场次又多,所以过不了几天就得换电池。为了“节约用电”,我放弃了所有平日每天必听的节目,包括刘兰芳的评书,一门心思收听奥运会。

由于美国与中国的时区差异,有不少比赛是在北京时间深夜甚至凌晨进行的。而那时又没有耳机,为了不影响家人安睡,我自觉地躲到厨房里收听。厨房里热得像蒸笼,蚊子一摸一大把,点了四五根菖蒲棒子,也不怎么管用。第二天身上到处是红疙瘩,奇痒难忍,但一想到夜里的精彩比赛,特别是中国运动员摘金夺银的壮美时刻和永不放弃的精神风貌,一切不适都似乎飞到了九霄云外。

在收听的所有比赛中,最让我热血沸腾、难以忘怀的是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的决战。因为在小组赛中输给过美国队,所以我的心一直砰砰乱跳,简直蹿到了嗓子眼。没想到郎平、张蓉芳、郑美珠、周晓兰、杨锡兰等一众女排姑娘顽强拼搏、气势如虹,直落三局击败美国队。当第三局中国队一记重扣如泰山压顶,将比分永远定格时,我丢下收音机,振臂仰天长啸,比自己考试获得满分还要兴奋。

颁奖时,尽管远隔万水千山,但收音机里传来的国歌声依然清晰无比,每一个旋律都让我心潮澎湃,眼前也浮现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女排姑娘热泪盈眶的景象。从此,女排精神在我心中扎下了根,一直激励着我在人生之路上不畏艰难、勇毅前行。

15块金牌,犹如15座丰碑,让世界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朝气蓬勃、努力向上、永不言败的中国,一个更快更高更强的中国。而我,通过一只巴掌大的袖珍收音机,几乎收听了每一块金牌的诞生过程。那一个个日夜,一个个与烈日、晚风、萤火、蚊虫相伴的日夜,因一场看不见、听得见的盛会,使一个乡村少年的美好夏天成为永恒的记忆。

如今,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小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功能最先进的大彩电,其他各种现代化家电更是应有尽有。每当奥运会到来时,我总会抽空回到乡下老家,在老屋里观看比赛。有时,我会有意识地闭起眼睛,想重温当年听比赛的感觉,却再也没有了那时的味道。

可我依然感谢那些聆听奥运会的日子,它们给了我太多太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