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祥宽的头像

黄祥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0/31
分享

我家老屋修建时间的考证

在我的老家,有一座小山叫大山头,因为松树多,也叫松林山。山前有一条宽阔而宁静的小河叫濑溪河——顺流而去几十公里汇入沱江,再过十几公里就进入了长江。我家的老屋在山腰,出门下坡十来米就是河岸了。据说老屋的风水很好,老家的人们总爱把我们搬入老屋(当时是新屋)后的种种过往拿来做例证。

风水之说,我倒是不清楚,但老屋的风景确实不错。小时候站在家门口,对岸河坝一览无余,甚至还能看到河坝后边两公里外的山崖,那山崖上刻着的“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也看得很清楚。房屋前后左右,是松树、青冈树,还有“长不大”的檀木树相围绕。白天,鸟儿在林间自在的鸣叫、嬉戏、觅食,人们在河岸上、河坝里按季节的安排,四季轮回地耕作与收获;傍晚的炊烟在河坝里、山林间自在的飘逸,随着夜幕的降临渐渐隐去,两岸带着生活气息的嘈杂声也慢慢归于平静,宁静中期待着又一个清晨的到来。我曾经在一个晴朗的月夜,站在我家老屋后的石坡上放眼四望,只见皎洁的月光下,黛色的山林,清凌的河水,对岸的河坝里的庄稼地、房屋,清晰又朦胧,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般迷人。那一种视野中的通透,那一份无忧无扰的静谧,惟有偶尔传来河里鱼儿戏水的声音,提醒你这不是梦境,也不是仙境。就算是大风大雨天,雨水溅在河里的哗哗声,和着一阵高过一阵的松涛声,有如千军万马在屋外追逐吼叫,给人一种振臂一呼、勇往直前的情怀与冲动。曾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我把“门前绿水声声笑,屋后青山步步春”这副对联,认认真真抄来贴在门框上,也没人说不恰当的。

就是这样具有好风水、好风景的老屋,却因为长久没人居住,更没有人去维护,全都倒了。前不久回老家去看了一趟,整整十间瓦房——还不包括过道,都倒完了,地基的浮土之上,已经长满了草和杂树苗。

有时我想,倒就倒了吧,父母不在了,我们的兄弟们也不可能回去住的。但心里总是放不下。那可是父母的辛劳之作,饱含父母的心血所在。从房屋的布局来看,父母是想要为我们打造一个容得下几儿几孙的大院子的宏大计划,十间瓦房只不过才初具雏形而已。实在的,于私人来说,老屋不过是父母辛勤劳动、苦心经营的成果,但于社会而言,那是具体见证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建筑。因为当时年纪尚小,记忆中的事从时间上总与现在公布的农村改革时间对接不上,所以,我得认真考证一下我家老屋的修建时间,算是对那一场伟大改革的发端的一点补证。

关于老屋修建时间,有两个铁定的事情可以大致圈定。我记得,老屋修建于多雨的秋季,当时是小学没毕业,房屋修好后,小学班主任刁老师还到家里来看过,啧啧直感叹。另一件事是小学毕业前参加全乡(那时还称为公社)比赛,考试前无意间在乡中心小学办公室看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文章,刚好与比赛的作文题相扣,比赛结果当然是感觉良好。激动之余,回到修好的老屋家里,母亲正在做饭,大哥在灶前添柴禾,我一五一十地将考试特别是作文的精彩得意之处,全都说了出来。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于1979年春,我小学毕业于1979年夏天,由此可以确定,老屋修建于1978年秋天。

实际上,在我的记忆中,真正的老屋还是在一个叫槽房头的地方——据说很久以前烤过酒,所以叫槽房头。一个大人小孩八口之家,在那里只拥有四间房屋——一间堂屋,一间卧室,一间厨房,一间猪圈+羊圈+厕所。修新房子,是父母早就在考虑的事情。怎奈槽房头已是个住着七八家人的大院子,我家屋子后边地势逼仄,展不开;更无奈的是,两个大人带六个小孩,连糊口都得精打细算,青黄不接时,还得吃救济粮,喝高粱面糊糊,根本就没财力修新房子。

转机来源于修老屋前的生产队“分地行动”——后来叫“包产到户”——现在标准说法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只是悄悄地把旱地“分”到了各家各户,种稻子的水田还是生产队组织大家种。大人反反复复打招呼,不准给别人说分地的事。地一“分”到各家种,那一年的小麦、豌豆、葫豆,长势特别喜人。第二年小春收成下来,余粮有了,又找亲戚们借了些钱,父母就迫不及待地张罗着修房子的事。等到秋收忙得差不多的时候,记得当时地里的红苕还没有开挖,就在大山头动工修建后来成为我们一大家人的快乐老屋的新房子了。按这一时间节点反推,家乡当时“分地行动”应该是在1977年秋天。因为只有那年秋天“分”了地,才有后来的好收成,我家第二年秋天才能在大山头修房子。这印证了一个重要历史事实,老家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最迟发端于1977年秋天。这比载入史册的小岗村“按红手印”,早了一年。

大山头的房子修起来了,虽然是土墙瓦房,但也确确实实是新房子。一开始连厨房和猪圈只修了六间,后来又增修了四间,并且用石灰浇铸了院坝。自此以后,生活逐渐向好。大哥考大学,虽然上了线没走成,但也是能力和学识的体现,后来搞建筑挣了钱,自己在旁边修了一幢砖混的楼房。再后来,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创业的创业,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在老家的老屋住了,就连大哥的砖混结构的楼房也长期没人住了——他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一个在成都,一个在杭州,都给自己买了房子。

老屋虽然倒了,可老家的人们却还在那说,那个屋基风水好,后人都有出息。我说,哪里是什么风水好不好的事哟,关键是遇上了好时代,大家才有好的出息。这也是我要认真考证我家老屋修建时间的初衷。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祖国的强盛,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这几十年,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祖国各地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和我们家一样,哪家哪户又没有修新房子、住新房子的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