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类认识和识别其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的符号。应水而生、依水而存的资中,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这里许多地名都烙上了水文化的印记。
资中地处沱江河中段,这段河流古时称资江,又名珠江。
据《资州直隶州志》载,相传上古之时,资中一带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泽国,经常洪水泛滥。尧派他的第九子“资”到这里协助大禹治水。“资”很勇敢,在这里与兴风作浪、制造洪灾的蛟龙搏斗,终于把洪水征服。尧论功行赏,把这片地就赐给了“资”。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的山称为资山,流经这里的沱江取名资水。这大片处于沱江中段的地方,就称为资中。
沱江资中段又被称作“珠江”,这有一段悲壮的传说。据《资中县志》记载,东周时期,资中出了个苌弘,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还精通音乐。后来他离开家乡到东周京城,周天子封他作大夫。他在王室任职期间,国家已经出现了“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的局面。苌弘想把衰弱的周王室振兴起来,忠心耿耿帮助周天子治理国家。苌弘的学识、忠诚和治国之道,并没有赢得应有的回报,却成了争斗不休的诸侯们的眼中钉。诸侯逼着周天子除掉苌弘,苌弘只得回乡。苌弘回到家乡资中后,著书传学,只想平安度过晚年。可是那些狠心的诸侯还是不放心,接连派人去追杀他。苌弘只得流浪在沱江沿岸,在河边的洞穴、草丛中东躲西藏。他被折磨得骨瘦如柴,加之疾病缠身,自知难以躲过杀身之祸。一天,苌弘对跟随他多年的一个老仆人说:“我死之后,你把我的血藏好,三年以后再拿出来观看,切记切记!”三天后的一个深夜,在江边石崖下,老仆被苌弘的惨叫声惊醒。他起身去看,苌弘已被人杀死,鲜血正从颈子里冒出。老仆连忙拿起身边打水用的陶罐把血接住,然后封好罐口,就地挖了个深坑埋藏起来。三年过去了,老仆取出陶罐揭开一看,只见罐中的血已经凝结成了一颗碧绿碧绿的宝珠。他拿出珠子想看个仔细,哪知珠子在他手心一滑,滚到地上,顺着土坡“咕噜咕噜”一直朝下滚去,一转眼就滚进沱江中去了,突然“轰”地一声,就在那珠子落下去的地方,一道彩虹劈波而起。彩虹中,一个头戴高冠、身穿长袍的人腾空飞去。这以后,这一段江中经常从水底射出绿幽幽的光来,当地人都说那是苌弘的碧血化成的宝珠在放光。)。《庄子•外物篇》载:“苌弘蜀人,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为碧。”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苌弘化碧”即由此而来。所以,人们把这一段被称作“珠江”。
资中县城民间称为船城。资中人顺应水脉,于公元前135年在这里滨河建起了县城。古城前倚浩浩荡荡、川流不息的沱江,背靠苍翠欲滴、风韵古朴的重龙山,形成了山水与古城交融,古城以江为环境依托,彰显出城与水和谐共融的境界。两千多年的变迁,沿河而建的资中县城,逐渐形成城西宽、城东窄,极目远望,水尽头、目穷处,愈来愈细小的城市建筑状若一艘船;北门外一直向北延伸的街道像高高的桅杆,紧靠桅杆的巍巍重龙山如一匹青碧的帆;东门外一直向东延伸的街道像一副船舵。华灯初上时,闪烁陆离的灯光使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愈发像一艘在沱江河上乘风破浪,逆水航行的巨船。因此,民间就把资中县城称为“船城”。 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早年就以素有“船城”美誉的资中县城创作出了蜚声海内外的《资洲八景图》。
沱江干流于顺河流入资中,流经顺河场、甘露、归德、重龙、水南、苏家湾、明心寺、银山等8个乡镇,河床宽80米至300米,落差32.56米,总长80.7公里。因滔滔沱江水给了资中这片广阔土地无限的生机,沿途许多地方和村落的冠名都与水有关。
在资中的沱江两岸有许多以“滩”命名的地方。滩为河滩,是河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沱江河资中段河道弯曲,滩沱相间,水流急缓交错,有老马滩、小流星滩、五块石滩、元妹滩、人弓滩、七里半滩、铁钳口滩、屙屎沟滩、女儿滩、杨柳滩、古坟滩、五里滩、灯盏滩、哑巴滩、九波浪、和尚滩、菱角滩等44个河滩。由于沱江水位在河滩上每年周期性的上涨和回落,水流的冲击给沿岸河滩地带来充足且丰富的营养物质,人们便利用沱江枯水期,在沿岸河滩地大规模种植油菜、小麦。每年春天,两岸河滩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交错在一起,一派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景象。
在资中的沱江两岸还有许多以“坝”命名的地方。坝是九曲回肠的江水冲积,在两岸形成的小平原。蜿蜒曲折的沱江在资中冲积沉淀,在岸边也形成了一些河坝平原。这些如一串明珠点缀在沿江两岸的河坝,因土质肥沃,耕地集中,就发育起了星罗棋布、人烟稠密的村落。这些坝上的村落的命名最多的是按集中居住这里的人家的姓氏和水体互相搭配,如阳家坝、何家坝、陈家坝、罗家坝、姚家坝、杨家坝、吴家坝、冷家坝。还有的河坝命名是与地理位置和水体的搭配,如上河坝、东林坝;有的河坝命名是与坝上的产业、物产和水体的搭配,如瓦窑坝、松山坝……
资中沱江两岸还有一些以“湾”命名的地方。湾即河湾,是河流迂曲处形成的两面临水的陆地。甘露镇有个急流转缓形成的积砂大湾村落叫沙湾;重龙镇东门外,有一大片因河水迂曲、泥沙淤积形成的半月形肥沃土地,这里的村落叫泥巴湾;还有的河湾村落命名和当地物产有关,如黄家湾、李子湾;资中沱江岸边最知名、人烟最稠密的河湾当数乡镇所在地苏家湾。
沱江资中段有个以“峡”命名的地方——月亮峡。月亮峡全长21公里。这里虽两岸岩坡陡峻,但山岗不高,出露的岩层属于株罗系的砂岩与粘土岩互层。因为岩层基本水平,而砂岩所夹杂着的粘上岩又比较软弱,风化起来更快,于是抢先剥落下来,成为凹腔,上面的砂岩层就成了空中楼阁,象顶板一样悬着,成为天然洞穴。这些岩洞深浅不一,大小各异,或高或低,排列江边。砂岩内部本来有多裂隙,在失去下部支承之后,往往因悬吊部分岩板重量太大,于是沿着裂隙崩坍下来,流在江边,流向江心。于是河边江中就堆积了一堆又一堆石头。这石头形态万千,巨细不等,洪流水急时,巨浪击石,或溅出水花飞扬,或卷起千堆雪,堪称峡中一景。洪水季节,月亮峡里滩多石乱,水流湍急,行船困难。宋代诗人范祖禹写了一首诗描写过这种情景:五月江流万里滩,迅如飞电劈群山,荆云峡雨须更过,白帝江陵朝暮间。
资中境内除沱江河外,还有大大小小72条河流,均属沱江水系。其中,沱江河的6大支流分别从资阳、安岳、仁寿、威远等流入资中注入沱江,纵贯县境腹部。
濛溪河是沱江在县境内最大的支流,经孟塘、龙江、骝马、双龙、狮子、太平、龙山、马鞍等8个乡镇。濛溪河由大、小濛溪河组成,流域面积442.25平方公里,幅员面积463.67平方公里。小蒙溪河发源于安岳县镇子,在龙江镇进入资中,境内干流总长34.5公里,干流落差26.4米,河床宽50至120米,在马鞍乡杨泗两河口汇入大濛溪河。大蒙溪河发源于乐至县孔雀乡高龙庙,向南流经安岳县、资阳雁江区在孟塘乡进入资中,境内干流长46.5公里,在苏家湾镇濛溪口处汇入沱江。
球溪河是沱江在县境内第二大的支流,从仁寿在发轮镇进入资中境内,流经发轮、配龙、龙结、罗泉、球溪等5个乡镇,全长38.7公里,在顺河场镇汇入沱江。
麻柳河发源于威远县连界场,在铁佛镇进入资中境,流经走马、铁佛、高楼、金李井、鱼溪等5个乡镇,干流长26公里,在归德镇注入沱江。
太阳河发源于新桥镇观音岩,河流经新桥、板栗桠2个乡镇,干流长21公里,在水南镇石膏沙溪村注入沱江。
石堰河发源于新桥镇白庙抵拢厂,流经兴隆街镇,干流长19.7公里,在水南镇奉安都溪口汇入沱江。
乌龙河发源于兴隆街镇五皇盐家坝,流经宋家、双河、陈家、公民4个镇,在陈家拥共王家坪出境,并经过内江市中区到富顺县注入沱江,全长56.7公里。
沱江河的6大支流流经全县29个乡镇。另外,县内还有64条五公里以上长度的小溪流,遍及全县各地。人们择水而居,傍水生息,久而久之,便成了村庄集镇,地名便与水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资中除县名、城名和沱江流域的许多地名与水有关外,全县还有许多地方和村落都冠江、河、溪、泉、井、湾、塘、坝、沟等与水有关的名。
全县33个乡镇中,有40%的乡镇是冠以与水有关的名。如龙江、双河、顺河、苏家湾、球溪、鱼溪、水南、孟塘、罗泉、金李井、新桥等。另外,归德过去的小地名叫麻柳河,双龙的小地名叫舒家桥,发轮的小地名叫四眼桥,公民的小地名叫大井坝,都与水有关。
村落以水体作为名的就更多了。以“江”为名的村庄有三江、桐江、沱江等;以“河”为名的村庄有石堰河、麻柳河、太阳河、蜂糖河、芋河、过河、石河、小河、干河、两河、三河等;以“溪”为名的村庄有熊家溪、碑溪、联溪、蒙溪、沙溪等;以“湾”为名的。用“湾” 作名的村庄有大湾、回湾、包家湾、楠木湾、竹林湾、东溪湾、辖窑湾、油房湾、桐子湾、石笋湾、碾子湾、桐子湾、洞子湾等;用“滩”为名的村庄有杨柳滩、五里滩、石板滩、响滩等;用“冲”为名的村庄有长冲、三岔冲、芦茅冲、菜子冲、杨坪冲、石家冲、陈家冲、奚家冲、韩家冲等;以“水”为名的村庄有泉水、浪水、凉水、龙水、大水等;以“沟”为名的村庄有陶家沟、何家沟、芦茅沟、螺蛳沟、田布沟、大佛沟、牌坊沟、白羊沟、龙王沟、后边沟、五里沟、大沟、陡沟、长沟、黑沟等。还有以几条河交汇处的冲积地带的“嘴”为名的,如童家嘴、大王嘴、太平嘴、宝座嘴、岩鹰嘴、六角嘴、凤凰嘴、青龙嘴、雁家嘴、岩鹰嘴等;以“桥”为名的。人们喜欢居住在有水的地方,那么桥就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用“桥”作名的地名也就应运而生如小桥、双桥、龙桥、二洞桥、三洞桥、五凤桥、寿星桥、元溪桥、龙马桥、回龙桥、板板桥、张家桥等;以“渡”为名的有“文江渡”、“唐明渡”等。
资中地下水丰富,储量达3770万立方米,因此,资中有许多地方以“井”和“泉”命名。用“井”做名的地方一般都拥有或靠近井,如金李井、古井、大井、凉水井等;以“泉”为名的村庄有坳泉、清泉等。
资中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3587处,其中水库177座、石河堰408道、山平塘12651口,所以,以“塘”、“堰”、 “坎”、“埂”为名的地方。冠以“塘”的地方,一般临近池塘,如坳堰塘、双塘、双堰塘、大堰、大堰塘、长堰塘、石堰等;“堰”、“坎”、“埂”都是指挡水的堤坝。“堰”指阻挡大型洪峰的堤坝,如千弓堰、长河堰、董家堰、芳草堰、筲箕堰、六角堰、土墙堰大堰、古堰等;而“坎”和“埂”指阻挡田地水流的小型堤坝,如赴坎、柏坎、碑记坎、白草坎、黄泥埂等。
一个地名,或许附载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或许镌刻着一件不凡的历史,或许彪举着一个杰出人物,或许蕴含着某种意义。研究资中地名,如同翻阅一幅“水文化”的美丽图画,一部古老而厚重的水文化”史稿。这里忠实在记录着有历史的印迹和山川地理的秉性,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水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