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向东的头像

吴向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6
分享

罗泉,一曲上千年的古韵

走进这条长街,你就能感受到古镇上汩汩流动的历史余韵;

拐过这个街口,你就能听到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传奇故事;

踏上一条古巷,你就能听到盐马古道上人喧马嘶仍在回荡;

步入一家小店,你就能品尝到细白嫩绵的豆腐佳肴的美味。

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罗泉古镇。到了罗泉,这里就会给你留下可以回味而无法复制的记忆。

罗泉古镇,位于资中县西部的珠溪河畔,深藏在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的群峰狭谷之中。

据《资中县志》记载,罗泉古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三国时,诸葛亮兴师南征,曾扎营罗泉营盘山。因连续干旱无雨,山上水源奇缺,诸葛亮遂派兵在山下珠溪河畔挖井取水。因似箩筐,即命名此井为箩泉井。历史变迁,最终“箩泉”演化为“罗泉”。

南征之师在营盘山上驻扎两年有余,为满足军需,在山下依山傍水修街兴市。河随山流,镇沿河建,既有自然的巧合,又有人为的精心设计。后来,当地人依街市次第修建各自的家园,在这里形成了五里长街。清雍正七年,资州直隶州在罗泉设立分州府,民国时期罗泉改设县佐治所,成为了当时威远、仁寿、井研和资阳一带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从山上俯瞰这座古镇,独具风格的风火墙和那带着尖尖翘檐的青瓦屋顶,令人顿然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蜿蜒的珠溪河穿过整个古镇, 那翘角飞檐的长街,宛如一条游戏山涧昴首向东的的蛟龙。因此,罗泉被誉为“川中第一龙镇”。

站在珠溪河畔,俯下身子,拾起一块古老的瓦片,向荡漾的水波掷去,轻飘飘的瓦片,翻转着身子,在空灵的历史中悄然远去......

房檐上的野草,摇曳在风中,像在述说着古镇久远的历史。如今,这座建在两山之间,溪流之边,沿河延展的古老街市保护完好,彰显着悠悠古韵。

古街上,数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风韵尚存。青瓦飞檐的穿逗式木结构楼房大多为一楼一底,楼上住人,楼下经商。古街上每隔几栋小楼就是一个屏风般的“风火墙”,这些高过院墙的风火墙,避免了古镇“火烧连营”之患,与此同时,那呈云型、弓型、阶梯型等造型丰富的风火墙,再辅以墙上的云朵、花草、禽鸟、人物等图案,既修饰装点了古墙,还给古镇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趣。

长街深巷,十弯九曲。这盐马古道上,当年马蹄声声,铃声悠悠。如今这块块石阶,早已归于沉寂……

井盐是罗泉最有厚度的历史。据《盐业法》记载:“资中罗泉井,古厂也”。秦朝时期,罗泉镇山涧岭底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至清朝时,罗泉井的盐业开发发展到顶峰,光绪年间,罗泉已有盐井1500余口。制盐业使罗泉井商贾聚集,市声鼎沸,马嘶骡鸣,舟缉穿梭,热闹非凡。

盐神庙,是古镇昔日辉煌的重要标志。随着制盐业的蓬勃发展,当地盐商为了寻求精神寄托,祈祷神灵保佑,在清同治七年筹资修建了这座全国唯一敬奉管仲为盐神的盐神庙。如今,保存完好的盐神庙虽已繁华褪去,但难以掩饰的寂寞,却一直在传唱着曾经的故事。

罗泉豆腐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罗泉豆腐用优质的山泉水和黄豆一起经石磨磨制,用卤水点制而成,具有细、白、嫩、绵的特点。罗泉豆腐加以辅料可烹调出麻、辣、烫的豆腐佳肴,如口袋豆腐、鲶鱼豆腐、豆腐包子,罗泉人还将豆腐制成风味独特、便于携带的豆腐干、豆腐乳等,早在明清年代就已成为巴蜀一绝。现在,罗泉豆腐作为地方旅游特色产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罗泉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老子武术“活化石”——盘破门现仅见于罗泉一带。老子创“盘破”武术于峨眉山,盘破门武术是四川“峨眉派”武术的前身,也是“峨眉派”武术的骨干和中坚。三百年前,刘灨将盘破门从峨眉山转移到了罗泉井,实现了老子武术的地域重心的转变。资中罗泉井成为了老子武术盘破门的最后遗存地。

这里是酝酿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历史故地。1911年8月4日,一批保路同志会的热血青年在这里秘密聚会,召开了旨在以武力推翻清朝政府的著名的“罗泉会议”。罗泉会议是四川保路运动由和平请愿向武装起义的转折点,为罗泉历史赋予了辉煌的色彩。

慢慢地走过一座桥,一条街,路过一扇窗,一段残垣,走进那些点点滴滴穿缀在时光上的故事……这些借助众多的文物古迹凝练、积淀下来的故事,早已成为了古镇有形的诗篇、凝固的音乐、绚丽的画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