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经历了纷纷扰扰的世间情,世间事,世间人纠缠喧嚣之后,期待有一个最温暖的去处。家庭意味着责任,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既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又对子女有养育和传承的责任。家,永远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意识里,在醒来梦去的眸子里,清晰如昨。
我家有俩宝,“一老一小”,日愈苍老的85岁老母亲和快乐成长仅1岁半的小孙女。每当看到老母拄着拐仗、步履维艰与小孙女起步爬行、晃悠快走时;每当看到一脸沧桑、满头白发的老母亲与幼滑细嫩、一缕青发的小孙女时;每当看到“老小孩”与“小大人”嬉闹时;每当看到老母其身不适发出呻吟与小孙女“欲望无穷”时常哭叫时。如此一幕,如此情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难道这就是人生?是啊!这“一老一小”,相差了80多岁。我总在想,当小孙女一天到80岁时,该是什么样子呢?
早年坚强的姥娘,冲破家庭世俗观念,让母亲从小就读“书房”接受教育。母亲经过努力考取了干校,离开家乡走向了社会。她与父亲都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国家干部,风风雨雨几十年,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历经了数次政治运动的洗礼,始终做到信念坚定,勤奋工作,诚实做人,团结邻里,为我们子孙们树立了榜样和良好的家风,是我们一生抹不去的永久记忆。尤其母亲为了家庭,边工作,边抚养我们姊妹几个,直到长大成人各自建立家庭后,才分享着喜悦和快乐。母亲退休后,老有所乐,经常跳个广场舞、买个彩票充实自己的生活。她由于从小就喜欢数学,加上一辈子又从事会计工作,对数字特别敏感的缘故。喜好研究历书(年历、千历、万年历),并印成了一本册子,供家人欣赏。她可随时张口就能说出百年或千年“某日星期几?”之类的答案,记忆力如此惊人,令家人赞叹不已!如今母亲老了,经常念叨的就是老家那些娘家人,怀旧的心情,家乡的情结,血浓于水的亲情,时刻萦绕在老人家的心头……
天真可爱的小孙女,聪明伶俐,已超出了她这幼小年龄段人的记忆。从“叽叽呀呀”的学话到“跌跌撞撞”的学走,一天一天地慢慢长大。她有着音乐舞蹈的天赋,经常“翩翩起舞”、“一展风采”,全家人赞不绝口!她每次见到老母亲时,开始带着那种迷惑不解的表情,深望着老母,有点陌生感。之后接触长了,就很愿与老人接近。虽然语言上不能交流,但总是凑到她老奶奶的面前,伸出那稚嫩的小手,去握她那厚重的手,且把小脸贴上去亲吻,让全家人欣喜万分。这是两代人亲情的握手,两代人心灵上的交融。记得有一次老母的拐仗不小心碰到了小孙女的脸部,此事过后再次见到老母的拐住时,她立刻指着自己的小脸面部,家人们领会了她的用意。我们老俩自“升格”为爷爷奶奶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注重把我爱好的姓氏集邮,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在小孙女出生纪念日当天,全国各地邮友就以实寄小孙女名字集邮封片的形式表达了祝福!这让我们全家为之感动。我也单独为她建立了集邮纪念册永久收藏,让她从小就喜欢上集邮。
提到传承,具体到我们每个家庭,需要的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家族文化不但能够记录每个人的生前身后,还记载族人的嘉言善行,用以激励后人,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人皆有家,有家就有家风。好家风,从小处说,可营造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子孙出息的幸福家庭。从大处说,可影响社会,造福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以德治家,重视家风,严于律已,管好家人,于国于家于个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效应。在家族文化传承方面,由于我们这支孙家是从父亲这辈考学出来在外居住的,长年不在老家,故与本祖家人交流很少。于是,我亲赴烟台老家把全家唯一的一本家谱拿了回来,带着“我是谁?从哪里来?”的诸多疑问,深入地探究一下族谱,寻根问祖。孙氏先代无谱。本族为登州府莱阳北门里(四公祖)宗支系,本祖是从明嘉靖年间始修一谱,先后七次修谱,现距最后一谱也有30年了。我们是九世祖承思这支从莱阳分迀至栖霞的。于是,我就经过近月整理,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编辑完成了本祖的《孙家小谱》(近5代),实现了我们多年的一个心愿。使我们的子孙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孙氏世系及家族文化,让他们永远记住先祖及本祖并得以传承。另自建了“莱阳北门里四公祖孙氏后人宗亲群”,为本族续修大谱创建了信息平台。
赡养老人与教育子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对待老人,不以付出金钱多少而论,更需要的是,我们家人的陪伴,使他(她)们感受到温暖,幸福地安度晚年;对待子孙,尤其隔代教育,更是我们这代人的一大难题。既不能溺爱,又不能放弃。要发挥余热学习一些新的家庭教育知识,使我们这代人的老思想、老观念、老办法加以充实和“更新”。把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生活习常予以正确引导,促进她们做到有规有矩、自成方圆,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几十年过后我们都将离去,对这个世界来说,我们彻底变成了虚无。期待到了后世,是家族文化的魅力,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繁衍出千万个栋梁之才后代时,我们的这一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