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四日早上,天空阴沉有小雨,出鲁城北,驱车五十里至林壑优美、怪石嶙峋、风光秀丽的石门山。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曾在此地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一千年前,李白和杜甫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曾在此依依不舍、挥手话别。
踏上几级台阶,见一石牌坊,上书‘石门山’几个大字。过了牌坊便是一湾清澈见底的碧绿的潭水,水中有几百条红鲤鱼游弋在水中,岸边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通过一座小石桥,沿着一条曲折的山涧小路上行。山涧内巨石磊磊,一清澈的溪流从石笋间流出,涓涓地流过一片细砂滩,几欲赤足于沙上,濯水于溪流。
正走着,只见雨点渐紧,山风徐来,穿林打叶声不绝于耳。抬头前边一块大岩石上写着‘石门月霁’几个大字,这里两峰对峙如门,每当月夜月光穿石门而过,山高月小,月光如练;站在这里我仿佛听到那首德彪西地《月光》曲中的清冷、神秘的月光的声音。原来石门之名得之于此。
再向上走,对面山上伫立着一座小庙,庙门下有十几阶陡峭台阶。上了台阶,只见庙门上写着‘石门寺’。走进山门,只见有两人坐在门洞里避雨,我和他们笑了笑便走进院内。庙内院子不大,古朴典雅,正面是佛殿,里边供奉着释迦摩尼,旁边有千佛殿,僧房等,问庙门下两人,说古庙有八九百年历史。我一边走出庙门一边想,人生在世如梦如幻,何必执着于各种色象?正如佛陀所言: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出了庙门往右拐,是一条较为平坦地段,前面有一不大的神龛,供奉着医神华佗,神像下有一片烧香的灰烬,想必是家里有病人,求神于此。往左边爬上半山腰便有大文人孔尚任隐居的草堂。孔尚任曾在此处流连忘返,陶醉在风光秀丽山明水秀之地。他在此处曾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桃花扇》,戏剧中的秦淮名妓李香君尽人皆知。孔尚任用讽刺的手法,写了一位与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不同的是一位有情怀的烟尘女子。
在往前走有孔子读《易经》和 子路宿于石门之处。孔子当年一定会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感,立志做出一番不朽的事业。
过了这段平坦路段,山势开始陡峭起来,山风更为猛烈,茂密树林被风吹的呼呼作响,来回地摇摆不止,雨也慢慢地停了下来。我们沿着峰回路转石阶路攀登而上,不时地停下喘息着。
转过一座山崖,见大石边有一位买水的老者坐在雨伞下边。我们买了几瓶水和面包坐在旁边石头上与老者攀谈起来。这时见一位黝黑、干瘦的、胳膊腿就犹如干枯的树枝,从山下跑了上来。我好生奇怪看着这男人有如此好的体力。那男人跑到我们面前打了一声招呼,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了一声:“你好。”这才看清是一位老外。那买水的老者说他们是来此地学武的,每天都会跑步上山。
我们休息了一会,又开始攀登里此处五六百米处胜涵峰。登上峰顶,峰顶有座亭子,雨已完全停下来。山上狂风猛烈吹着,树林被风刮的东倒西歪,发出呼呼哗哗声,如激者、叫者、嚎者,不绝于耳。
站在山顶四下望去,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绿野平畴,丰收在望;湖水碧蓝,绿树如荠;房舍俨然,国泰民安;一派繁荣安宁气象。
从峰顶下来,翻过后山。下山的路较为平缓。后山山谷名为桃花谷,此处更为清幽、风光秀丽。亭台楼阁随处可见,只是未见几棵桃树。
当我们走出山谷,回望石门山峰,想到了苏东坡的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