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寅系浙江绍兴人,1951年2月出生,当过兵,现为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杭州市江南书画院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其画作先后在多家报刊发表,并载入《强国丰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书画精品集》、《共和国骄子》、《中国艺术名家》等辞书,全国画展赛,屡获多种奖项,许多作品被全国多家美(艺)术馆收藏。
他擅长花鸟画,其写兰,更是他的一绝,臻于化境。著名画家安百里赞称:“古人画兰人才代出,风格繁多,各有特色,不胜枚举……欣寅画兰与众不同,虽属文人画一路,却更加飘逸,如凤翔飞,如鱼戏水,柳枝摇风,莼条荡水,更似美人起舞,翩翩欲仙,吾为之冠名曰舞兰也。”
为何李欣寅写兰不同凡响?我想就此谈点个人浅见:
爱兰,情有独钟
爱,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心中有所爱,就会为之付出毕生精力。李欣寅之所以写兰出类拔萃,炉火纯青,这正是与他爱兰休戚相关。
他18岁在部队当兵时就痴恋于兰,我俩是一个连队的战友,常见他每当军训之余,爱在本子上画几笔兰花。我取笑他是兰花的情人,改口叫他绰号“兰哥”。对此他并无反感,笑笑说:不错,我对兰花确实情有独钟,小时我就爱上了兰花。兰者,草中之王,一朵朵小小的花朵,绽放在深山野谷,散发清婉素淡之香。随着年岁的增长则爱兰爱得更深。郑板桥有诗曰:“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张学良作过一首《咏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空谷生幽兰,兰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这种不求沽名钓誉、只求胸中志向;这种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那是美好人格的象征。孔子自勉道:“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听他这么一说,我茅塞顿开:兰的这种淡泊、高洁、贤德、忠贞、倔强,正与他为人处世的品行相吻合,难怪他如此钟情于兰了。
也许他爱兰之深,故对兰很有研究。
我俩退役后,我常去他家小聚。一天,我听他讲起绍兴栽养兰花的历史。他说:绍兴种养兰花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越绝书》中就有勾践种兰渚山的记载。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亲朋好友四十余人到兰亭修禊,曲水流荡吟诗37首,其中有好几首昹兰。如徐丰之的“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客,希风永叹。”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清代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都记述了绍兴古人写兰、咏兰、养兰的情况。尤其是《兰惠小史》的作者吴恩元,书中详尽记录了绍兴棠棣兰农,种兰的经验及发掘名贵品种的贡献。又说:绍兴的兰花蜚声中外,多次在全国兰花博览会上获得巨荣。中国兰花学会名誉理事长吴应祥曾称绍兴为中国兰花的故乡。他还给我介绍了兰花的生长习性,兰花的种类……
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听了夸他不愧是兰哥,知识面这么广,研究得这么透。他直言道:“要画好兰,这些起码有所了解。”并表示,兰花是绍兴市市花,他作为绍兴人,立志画好市花,把兰花的神韵画出来。
写兰,博采众长
自古以来,兰花一直受到历代文人画家的景仰与追棒。他们热衷于写兰,以兰花为载体,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追求一一鉴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个性不同,因而所表现的内容不同,各有各的特长。
如:宋末元初郑所南的《墨兰图》,浓墨写叶,雄健沉稳,廖廖数笔,淡墨点花,写出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兰花坚贞不屈的风骨。赵子昂的《竹石幽兰图》,以书法精理写兰,笔笔见功力,写出了兰的万种风情。又如:明代画家文征明的《兰竹卷》,笔下的兰,洒脱而不失法度,清标高洁而又端正紧谨,写出了兰花端正的风姿。青藤画派创始人徐谓的《兰竹图》,写兰笔意纵横,墨色淋漓,气势奔放,写出了中国兰的气韵。清初画坛怪杰朱耷,号八大山人,他写兰仅有叶而无花,3至5笔,写出了兰的神韵。最有名的当数郑板桥,他写兰达到了人与兰合一的境界。清末的任伯年写兰侧重于挺秀,笔墨清洁干练。赵之谦写兰侧重于古朴,写出了兰花的清丽秀逸。历代画家的精品杰作,浩若烟海,风格各异,枚不胜举……
对历代画家留传于世的宝贵遗产,李欣寅如饥似渴,悉心研读、学习临摹、反复揣悟,博采众长,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滋润自身艺术修养。他常说:“学习古人的成功经验,是一个画家的必由之路。承上,才能启下,继承,才能创新。”他曾对我多次提及,学取各家之长,乃是必修课,在这上面他所下的功夫,已不下十余年,且至今依然。
磨刀不误砍柴工。李欣寅的功夫没白下,这为他写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別树一帜
“我要继承古人的传统功夫,同时又要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艺术之路。”这是李欣寅为自己的绘画生涯设定的方向。长期以来,他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探索,践行。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江南国画名家—李欣寅》,获众多专家学者的推崇与首肯,一致认为李欣寅写兰,传统功力深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自成一格。他离他设定的方向已越来越近,显露曙光。
我细赏过他的《风神超逸》、《花歌叶舞》、《清芬幽远》、《别具芳心不染尘》、《砚田春馨》等诸多画作,他写兰有几处显著特点:
一,张扬个性
绘画大师黄宾虹曾指出:“学那家那法,固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但那家那法,都有实际的自然作根据。画家往往写生他的家乡山水,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技巧。”黄宾虹这句论画格言,是李欣寅的座右铭。
他历来主张画画必须有自己的个性。画家用笔墨语言,赋予物象自己的血液、理想、情怀、旨趣等。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物象只是画家的代言人而已,它是画家袒露的胸襟,它是被画家主观化了的,个性化了的。他一向最忌讳墨守成规,千篇一律。追求一种“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界。
知行合一。李欣寅写兰极富个性,已然造就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突出表现在用笔飘逸潇洒,清瘦挺劲,率真浪漫,妙趣横生,集灵动秀逸和朴实淳厚于一体。他笔下的物象从自然美,升华到个性化的艺术美。这从他的《风神超逸》中可见一斑。瞧,那挺立的兰枝,英姿飒爽,有一股刚正不阿、坚贞不屈之气,那浓淡相宜的兰叶,在风中摇曳,风姿绰约一一
二,突出写意
李欣寅称:“意,是人的一种心灵感觉,而不是人的肉眼直觉。”他曾跟我谈起,一般人会觉得在山水花鸟画系中,兰,最好画,就简简单单的轻轻几笔的勾勒描绘。而实际上兰最难画,不仅仅要画出兰花清香淡雅、临风摇曳的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将兰花的高洁品质展现出来,要有画家的情感寄托,即写意。这样的国画兰花才是一幅完整的国画兰花,形神兼备,意境高远,引人入胜。反之,哪怕你画得最逼真,若缺失精神内涵,只是一幅平庸之作,难登大雅之堂。
多年来,他写兰,始终奉行以写意为旨归,以凸显精神品格为上。既注重外在的语言形式美,呈示出一种自然生发的表征,更追求一种内在的语义结构美,透视出一种言外有话的意蕴。他的一幅幅作品,因心造境,情景交融,以形写意、形简神丰,耐人品味。如他的代表作《花歌叶舞》,以淡墨晕染出枝叶的形态,清气生发,取枝叶密匝繁茂之姿,呈蓬勃向上、欣欣向荣之景。用笔爽健清劲,花儿如万玉竟放,枝在花的映衬下更显多姿多彩。其意,旨在表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欢天喜地之情……
三,观照现实
李欣寅表示,讴歌新时代,讴歌人民,弘扬真善美,这是一个画家的根本方向,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而作品要真实反映新时代,画家必须深入生活,进入角色,与时代的节奏同步,在时代大潮中,去采撷一朵朵闪光的浪花。他说:这就要求画家做到“五勤”。脚勤,多走走,了解时代的新变化;眼勤,多看看,日新月异的新气象;耳勤,多听听,人民群众的新呼声;手勤,多写写,耳闻目睹的新题材;心勤,多想想,表现方式的新手法。
他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画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生活积累多多益善,这样你的筛选面就广,你笔下才能出新。同时他还认为,只有那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画,才有血有肉,人民群众才喜欢看。
事实正如他所言。一次,李欣寅来家乡绍兴办画展,只见展厅前人气爆棚,一群人看得很认真。当时我问他们有啥感想?他们一个个表示太OK啦!我想,究其原因,是他的画作引起他们的心灵共振。
“紧随时代,观照现实。”这是他画画的坚守。“奉献时代,奉献人民。”这是他画画的宗旨。李欣寅的画作与时代息息相关,与人民息息相通,接地气,呈鲜活,弥散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他画的轨迹,就是他“五勤”的轨迹。
四,取融书法
书法,乃中国一绝,全世界独一无二。纸上毛笔一挥,铁笔银钩,龙飞凤舞,精、气、神跃然纸上,熠熠生辉,妙不可言矣。
书画本相通,将书法技艺融入画中,自古不无先例。李欣寅生长于绍兴书法之乡,这方秀美的故土孕育了一代代书法家,人才济济,名人辈出。李欣寅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曾一度下苦功练过书法,功底扎实。在写兰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以狂草的笔法入画,从而形成他自己独创的画风一一挥毫奔腾恣肆,犹如脱缰的野马自由奔放;笔锋坚挺而遒劲,纵放而简逸;落笔抑扬顿挫,笔断意连,张力弥满;行笔迅疾,一气呵成,直抒胸臆。
他画的兰,显露着书法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一股灵动之气在流动。一丛丛蕙兰疏密有致,相得益彰;枝叶姿态变万化千,正、侧、抑、垂一一婀娜多姿,各得意趣;笔势飘举,盈盈若舞,墨气淋漓;以老枝轻写,嫩枝重写,轻重相宜,生机盎然,无不为人称道。
五,文心巧构
写文章,构思至关重要,绘画亦如此,构图是关键。一幅画怎么画?重点、层次、详略、虚实、配字等等,落笔前,画家应已胸有成竹。李欣寅在绘画笔记中写道,无论画兰与画山水,在追求精气神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在构图上侧重点有所不同,画山水思考构图时,画家可刻意渲染那种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气势磅礴之势,而画兰一则不能如此,二则也有悖客观常识。画兰讲究小巧精致,更注重内涵,高扬写意精神。这可谓是经验之谈
李欣寅在画兰的构图上,我把它概括为五个字:巧,情,奇,简,变。
巧,精巧细致,小中见大,含蓄内敛,迁想妙得,畅神达性。
情,兰也,花色淡雅,香气氤氲,花姿隽秀,枝叶常绿一一蕙兰多生情,物缘寄情,写出兰的这种情调。
奇,“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画兰也一样,力避平、俗、散。用险怪空灵的构图形式,以奇取胜,妙趣无穷。
简,崇尚简约,不繁杂。善于留白,讳忌满,着意空间疏密,用笔凝练,惜墨如金,李欣寅所取笔名“点金斋主”,表达的正是此意。
变,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不拾人牙慧。敢越雷池一步,别有一番新意。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刻苦,成功之道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教授称誉道:“李欣寅是一个最勤勉的画家。”确实,李欣寅对绘画的那种执着、那种刻苦精神,在浙江美术界是出了名的。
一方面,表现在他学习刻苦。
为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绘画造诣,他博览群书,哲学、文学、绘画等领域的书都读,因而他精通画理画论,文化底蕴深厚,知识面广。如一些咏兰的经典诗句,他随口能背。他体会是:从诗中能感悟兰花的美,给我绘画以启示。再如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的画,他都研究。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绘画大师的画虾、画马、画牛,与我画兰虽不同类,但艺术是相通的,从中得以借鉴他们的技巧。他说:“没有文化修养,画品就不高,艺术需要文化来养。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只有自身素养提高了,才能将作品高度和意境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表现在他画画刻苦。
退休后,他心无旁骛,一心扑在绘画上,年年月月每日每夜,不是埋首于书案作画,练书法,就是背着画板去实地写生。他妻子也很支持他,家中大小事务全包了,得以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创作。对李欣寅来说时间太宝贵了。举个例子,当下玩微信,老少皆爱不释手,我虽有李欣寅的微信,可一次没派过用场,微他老是没回应,有事只好通过他妻子转告。那天他抱歉地对我解释说,对不起,他不看微信,不想把时间耗费在这玩意儿上。
我很理解,一个胸有抱负的画家,就要有这种专注精神。
天道酬勤。他的血汗绽放在当代写兰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