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鹏
“郑警官,今天又有哪些新发现?”小区的人见了面都这样跟他打招呼。
“没有新情况,和谐社会天下太平,好着呢。”他这样回答。
这里说的郑警官,名叫郑虎,他身材高大浓眉俊目,性子有些鲁莽暴躁,路见不平好“拔刀相助”。早些年好酒,看不住瓯经不住劝,常饮而过量,号称“津巴布韦(斤把不畏)”,具有典型的山东好汉的特质。郑警官并非警察中的什么官员,就是一名普通的警察,大家出于对他的尊敬才这样称呼,也算是给他戴“高帽”吧。
老郑与我同乡,四十二年前乘坐同一列闷罐车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把我们拉到青海柴达木腹地一个新兵训练基地,成了一名铁道兵战士;后来铁道兵集体专业并入铁道部,又成为一名铁路基建工人。
兵改工后,我们承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山西境内的南同蒲复线。那时我是工程段秘书,老郑在工程队任食堂管理员。因我们是集体转业,干部职工都是原班人马,虽脱了军装换上了工服,还依然保持着部队的传统作风,就是凭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敢打硬拼的精神,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克服重重险阻,不断把中国铁建做大做强做优,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耀眼的名片。
兵改工处于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思想和经济头脑都很活跃,尤其是施工沿线民风不够淳朴,有的村民想在征地拆迁时多占便宜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不达目的就群体闹腾阻碍施工生产;有些泼皮无赖圈占地材坐地抬价,使施工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对极少数油盐不进的“刁民”只能文的不行就来武的,恩威并施。队长知道老郑人高马大能说会道又会拳脚,能镇得住场面稳得住局势,便让他带领几十号青壮职工劝退阻工的村民,特别交代要先礼后兵,苦口婆心说服劝解,尽量不要“动粗”,实在不行再采取点“措施”把人驱走 。开始,有些村民一听老萧他们说的有些道理,大热天的也不想再继续“耗”下去。这时有四五个留光头穿“花边鞋”类似混混模样的,出头为“怯场”的村民撑腰打气,骂骂唧唧指指点点地与老萧他们撑架子。老郑火冒三丈,说:“我们嘴皮子都说干了,你们就是听不进去,给脸不要到底想干什么?”话音未落,这几个人拿着棍棒“一窝蜂”地向老郑袭来,老郑一看躲避终究不是个办法,便一声号令:“弟兄们,上,给我打!”他心里明白,“擒贼先擒王”,千万不能滥‘杀’无辜,如果扩大了事态就难收场了。只见他一脚将一个背膀刺青、煽动得最厉害的年轻人踢翻在地,其他五六个一哄而上围住老郑,老萧一不做二不休打就打吧,一阵拳打脚踢把这几个人也都撂翻在地,他们一看形势不妙,便跌跌撞撞地爬起来跑了。其他参与闹事的村民一看所依赖的“保护伞”“急先锋”成了“残兵败将”,也都知趣地散开了。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又大大小小打了几架,就是通过打架才打出了老郑的威风和名声,都说他的武艺如何了得,一人打趴下七八个阻工闹事的“地头蛇”,为保工期保进度清除了障碍。
有道是“不打不相识”,那个被打得最惨的带头闹事的叫孙豹,外号孙三,是当地出了名的“刺头”,派出所都拿他没办法。自从打完那几架之后,这个孙三好像找到了让他崇拜的高手,主动与老郑套近乎,还称兄道弟的。老郑心里明白,不能与这种人深交,只是想利用他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夷制夷,还把孙三特聘为“路地关系协调员”,每月发给点津贴,他跑前跑后干得还挺起劲,感觉为铁路上干点事很有面子,也是个身份的象征。你别说还挺管事,自那以后很少出现阻工盗窃等事件。
企业需要有血性勇担当能独当一面的员工,老郑被公安处聘为经济民警,主要职责是协助企业公安维护企业利益和施工现场秩序,为铁路建设创造宽松和谐的内外部环境。那是个万民经商的年代,局里按照“一业(施工生产)为主,三产(商业服务贸易)为辅,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工贸公司,公司领导打听到老郑有勇有谋,是个“看家护院”的材料,便把他从下面“挖”了上来。因商贸经营人员对项目考察不够深入细致,加之法制不够健全,常出现被坑蒙拐骗的事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三年前,向一个产煤大县投资三百万元入股焦煤生意,炼焦厂投产两年多来效益非常好,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这个焦煤集团就是不给合作单位还本分红,不说给也不说不给,就这样拖着吊着耗着,曾三番五次派人讨要,他们总说没有钱再等等看看,欠账的是爷爷要账的反而成了孙子。这次让老郑要账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态度,不要求付息分红,只要能把三百万投资款要来就行了,能要来多少是多少,并对老郑说如能要来钱,按照清债文件规定给他奖励。
接到这个“苦”差事,老郑曾吃不安睡不宁,想了不少“点子”,琢磨了几套“方案”,以免匆忙上阵被动抓瞎。临走时带了一箱二十年的汾酒计划请客时备用。到了那个两面是大山,只有一条大街的“夹皮沟”小城,先找到那个焦煤集团公司,花了二十元在附近的一个价格比较便宜的招待所住了下来,然后拿着单位介绍信分别到当地公安局和检察院,咨询这家公司的情况并说明来意。他们都说这家公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没有经营上的不良记录,建议我们通过协商解决经济纠纷。他们明显带有地方保护的意思。老郑从这两家执法机关出来后,在酒店预订了一桌饭,然后到这家公司找到经理自报家门说明来意,诚挚邀请他坐一坐,加深一下情谊。董事长姓黄,高大魁梧肥头大耳,说话和动作都慢腾腾的。老郑心想,这家伙就是靠着装憨卖呆,以“拖”凭“耗”来消磨人的意志,怪不得之前来的那几波人分文没有要回来。黄董事长打量了一下老萧,一看他人高马大仪表威严谈吐利落,有些惺惺相惜。或是良心发现动了恻隐之心,对老郑说:“好吧,我接受你的邀请,有些话咱们饭桌上谈吧。”
在饭桌上就座的除黄经理外还有四位手下干将,老郑和黄董事长在上首并排坐着。黄董事长显得很坦然,毕竟是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还有一帮唯他马首是瞻的左膀右臂眼耳鼻舌,关键他是债主,老郑有求于他。老郑端起酒杯面带笑容,胸有成竹地说:“尊敬的黄董事长和各位朋友,今天,领导安排我到这里来的意图已经向黄董事长汇报过了,我们单位投资的这三百万元对贵公司来讲算不上大钱,也就是‘九牛一毛’吧,在贵公司起步阶段最需要资金的时候,雪中送炭起了作用。就因为这笔钱,有二十多人连工资都发不上,主要责任人还被撤了职。人心都是肉长的,‘X+Y理解万岁’,今天贵公司发展了壮大了有钱了,该把这笔钱退还给我们了,如果按照合同你们还要还本付息按股分红呢。我们单位只想把投进的三百万元资金撤走,等着投资其它项目,不再追究你们的责任,我们的这点要求不算过分吧。
“上午,我已经去过县公安局和检察院,他们都说你们是当地的利税大户,经济实力雄厚,没有发生过诉讼案件,有经济纠纷让我们自己协调解决。所以请各位到这里来就是想商量商量合计合计,只要我们有诚意,再大的事就不是事。”老郑说完之后,一两一个的杯子连干了三个酒。
黄董事长定了定神,问老郑:“老弟,之前怎么没见你来过,你到底是干什么的?”老郑回答说:“我就是一名经济民警,身份并不重要,你我的诚意最重要。我就是想与黄董事长及在座的各位进一步加深一下感情,明天还要到黄董事长家里认个门拜访拜访看望一下老人。”接着又有所警示地说:“我把我的行程、住的地方、要见的人及和晚上聚餐的情况给领导汇报过了,他们对我寄予了厚望,还请各位多关照。”黄董事长毕竟是世故之人,一看老萧又是一名经济民警,在他们的想象中经济民警肯定懂经济法规,不是个“善茬”,要慎重对待。接下来交杯换盏你来我往,六个人把一箱酒都喝光了。“酒壮怂人胆”,老郑在饭桌上不免大嘴一张许以甜头:“黄董事长,我们是大企业,需要像你们这样有实力守诚信的合作伙伴,以后可以与我们单位合作做铁路建设方面的生意。”后来这家公司通过公开招标,还真的成了铁路建设物资供货商,而他们的炼焦场在环境治理中被勒令停产,他们还感激老郑呢。
第二天吃过早饭,老郑大兜小包提着水果糕点饮品,来到黄董事长的办公室,说什么要到他家里看看老人,都称兄道弟了这是应该的,买卖不成情义在吗。黄董事长婉言谢绝:“家里就不要去了,我代表父母亲谢谢您啦。”黄是生意场上的人,心眼子多,如不是至交,不会轻易把家庭成员和家庭住址告诉外人的。他感觉到老郑既威猛又仗义,可交可供。他客客气气地对老萧说:“郑警官,你回宾馆等着吧,中午我来请客,你们单位那笔钱不是小数目,如何解决我们要上会研究决定。”大约在上午十点半左右,黄董事长和财务主管来到宾馆,根据老郑提供的账号,把三百万元钱全额汇了过去。当老郑收到“三百万元已到账”的短信后,他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他最为担心的就怕像打发要饭的一样先给个仨瓜俩枣的,回去后怎么向领导交代。老郑也想好了,如果他们给的钱太少,他将采用第二套第三套“催账攻略”的,不把钱要回决不罢休。
老郑凭谋略用情义要回陈年巨款的传奇经历,得到各级领导的赞赏,都说他有能耐,单位要按照承诺兑现百分之三的奖金,却被他委婉拒绝:“感谢领导的好意,这九万元我不能要,我还年轻,要慢慢地挣钱,不想因一日暴富而滋生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性,那样工作生活就没有奔头了。”不久,公安上要从经济民警中招收几个正编的警察,那可是公务员身份,但必须经过基础文化考试,成绩合格后再进行半年时间的严格训练。组织上考虑到老郑虽然文化低点但综合素质不错,让他参加文化考试,对这一难得的机遇,他又犯愁了。
我们这帮弟兄,大都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我是高中毕业,到了部队就当上了文书,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党务干部,老郑对我既羡慕又尊重,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和我商量商量,让我给拿个主意想个办法。老郑在上学时喜欢伸胳膊蹬腿舞枪弄棒,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肚里的“墨水”不多但其社会经验、谋略心计、为人处世等方面比我强,没有可比性。这次把他推上考场,对他来说是一次“油煎火燎”,相信老郑会好好把握住机会改变人生命运的。
这次招聘公安干警文化知识考试,是由本系统组织的,参加考试的大都是三十多岁的成人,如监考太严过关的没有几个。老郑的座位被安排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课桌一名考生,右边和后边都没有人,这下他是“老虎掉到枯井里——发不起威了”。再一看卷子,有些题在考前集中辅导时似曾见过,做起来却一知半解心里没底。衣兜里袖筒里也装了点小纸条,在三个监考老师锐利目光的“照射”下,根本没有机会偷看也不敢偷看,只能“横眉冷对卷子纸,俯首甘吮铅笔头”。这次共考三门课程,语文、政治类卷子在考试时间过半、监考老师有所放松的“最后的疯狂”中猜点抄点,总算硬“挺”过去了;到了考数学时,他可真的慌了,监考老师看他总是呆坐着,便近前问了句:“还行吧?”“老师,不好意思,好多题都不会做。我是个初中生,读书时摊上文化大革命,基础不好。这些年一直在基层干,哪有时间和心思学习这些东西,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老郑有些惭愧。接着又说:“老师,我都三十多了,错过这次机会再也没有了。组织上对我很器重,如果考不好怎么向领导交代。”老郑的话似乎感动了老师,他从先交的试卷里抽出一张,对老郑说:“时间快到了,捡不会的抄一点吧。”老郑如获至宝,比葫芦画瓢急慌慌地抄了几题。铃声响了,老郑对老师千恩万谢:“多谢老师!对我来说,你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得请您喝酒。”老师笑了笑:“好吧,祝你考试成功,事业有成,再见!”
如上所讲的老郑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三十多年前;之后是他力改积习洗心革面,在履职尽责中展现亮丽的人生的经历。
经过层层推荐和文化测试,老郑终于成了一名梦寐以求佩戴警衔的公安干警。特别是经过半年多的岗前训练,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法律法规,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许多不符合执法要求之处,应尽快克服鲁莽作风和侥幸心理,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因单位改制撤销了工贸公司,老郑被分配到一个子公司的项目工作。这个项目部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环境社情复杂,他在征地拆迁时善于用足用活政策,宜软则软宜硬则硬恩威并治,同时辅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工作,施工区间内的村民既惧怕他的拳头,又服气他对政策阐释的到位,化解了不少现场危机和矛盾纠纷,确保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光阴荏苒南北转战,在一线项目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后来,企业公安统一纳入地方公安序列,老郑被编入省会公安局属下的刑警支队,因他文化不高又听不懂当地方言,在办案时语言沟通不畅、笔录内容不全不准等因素,影响了办案的质量和效果。他到了内退年龄后给办了内退手续,也让他回到数千里外的北方同家人团聚。
老郑回到家后,有些领导知道他在维护治安方面有魄力有能力,能镇得住场面,聘请他建筑工地当治安队长,算来也有五六年了。正式退休后,当地派出所聘请他为“片警”,负责小区周围的治安工作,一些小偷小摸市井混混都知道他的厉害,身上好像有“瘆人毛”似的,不敢近前躲得远远的。
老郑是个平凡的人,但大家都很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