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安鹏的头像

胡安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08
分享

人生的旅途

                   胡安鹏

  十八岁那年,我背着绿色的行囊步出家门离开故乡走向远方,融入钢浇铁铸的铁道兵的群体。后来,铁道兵在百万大裁军中并入铁道部,我们由军人成为铁路员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四海为家筑路天涯的职业,赋予我们开阔的视野诗人的情怀。且行且止的人生之旅,有对家乡的思念,有对诗和远方的憧憬,有对山川大地的怀恋,都乱麻般的装进逾背逾沉的行囊。

家里有慈母。父亲走的早,当时母亲六十来岁身体硬朗,身边有四兄弟关心照顾。那些年我忙于工作为了小家,很少回老家看望,只是逢年过节给母亲寄上几个钱略表心意。随着母亲的年势已高,特别是她老人家历经了三次腿部骨折、心肺功能衰竭,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还有小我母亲一岁的岳母,虽身体比我母亲壮实一些,但毕竟都是熟透的“瓜”了,已经到了不敢出远门、走亲戚不留宿的年龄了。在老母亲们年逾八十的这些年,我和妻子往家里跑得勤了一些,尤其是她们有个病啦灾的,我们都尽可能回去照顾一下,让老人感受到温暖的体贴。去年三月和今年二月,母亲和岳母先后归西,都是九十三岁高龄。因我们离家遥远在外谋生,老母亲们都走得突然没能及时赶到跟前,这成了我们难以释怀的遗憾。父母亲在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拦灾阻难,他们走了,我们没有了来路只有去路,从心理上感觉真的老了。老人们走后,我们把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关爱之意,自然地延移给兄弟姐妹们,把常对父母亲说的诸如什么“苦了大半辈子了,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不要苛苦了自己”;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就算给儿孙们造福了”;什么“凡是要往开里想,别往心里拾兜事,对人对事要看得开多理解多包容”等等一些体己话宽心谣,在回家相见的屈膝交谈时,在相距遥远的两地视频中,经常与他们说道说道,使爱的暖流时时传递流淌不息。

书中有情怀。四十多年前的军营,战士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高中生就算是“高学历”,我好歹是高中毕业又当过几天民办教师,并且喜欢读读写写,在连队领导眼里算是个“小人才”了。在发电连配电岗位上干了不到半年就让我担任文化教员,专门负责出板报、教唱歌曲、宣传报道等事宜;第二年又让我当了文书,有幸参加了师政治部举办的宣传报道和文学创作培训班,开阔了视野和站位,明确了努力方向,那就是决心在“文字”上下功夫。我负责管理连队图书室,抽空就钻到里面看书,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一些被解禁的国内外名著不少,我沉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里,越学越感到自身知识的浅薄和不足。在我的带动下,把喜欢文学的组织起来,成立了“文学沙龙”,相互分享读书体会,交流不够成熟的文学作品,师政治部还表扬了我们,可把连队领导高兴坏了。后来,我们那几个文友大都做了文案工作,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为名记者,有的从事政治工作,发展得都不错,对那段求知若渴激情澎湃的岁月,我们都十分怀念。就是那几年打下的文化底子,才使我能从基层一步步走进机关融入都市,成为一名专职党务干部,平平稳稳轻轻松松地干到退休。我好书的习惯和半壁藏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他们也都虚心好学爱岗敬业,在企业机关从事着政治和经济工作。古人所说的“诗书继世忠厚传家”“静水流深”的书香家风,也许就是这样一辈一辈地函养而成的吧。

心里有目标。远离故乡独自在外打拼,其中的甘苦冷暖唯有自己品尝体会。好在有单位的眷顾组织的呵护,特别是在前行的路上能自树起“小目标”,引导并激励着我坚韧不拔孜孜以求,使人生的路渐行渐宽。学历有提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凭热”风靡全国,大学生成了“香饽饽”,我们这些有资历有经验但没有学历的机关工作人员,都有被淘汰的危机感紧迫感。我在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的情况下,和同事们一起积极参加成人自学考试,从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五年七年间,先后取得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为顺利晋升高级职称奠定了基础。工作有追求。我从施工一线调到工程处党委组织部后,便把“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作为努力方向,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学习掌握党建理论业务知识,联系实际撰写的经验材料及探讨性文章在相关报刊杂志上发表。六年后又调到局党委组织部工作,在党建研究室主任的岗位上退休。日子有成算。虽说是“算路不打算路来”,但没有成算的日子肯定是混乱不周的。二十六年前把老婆孩子从老家接到城里,当时的状况真是居无定所家底菲薄日子艰难,妻子和我商量着要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难,把日子红红火火地过起来。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巧计就用笨办法,反正是不能坐以待“毙”。妻子在带好孩子的同时,打扫过卫生干过服装厂,后来干脆在家属院门口开起了小卖部。那几年企业效益也比较好,加上妻子挣了些钱,轻松度过了孩子上学掏择校费、集资建房等难关,在抚养老人礼尚往来支出上手头也宽裕了一些 。

远方有山水。作为建筑业企业员工,我们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川大地,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打拼。四十多年一路走来,那曾涉足过的地方已成为温馨的回忆。先是在工程项目上南北转战,后来在机关工作也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走的地方确实不少,除新疆和东北三省没有去过外,其余省份都走到了。不过,我们比游客看到的山水名胜人文古迹会更深入更接地气。游客们看到的听说的只是皮毛,而我们对当地的风物民情习俗了如指掌。青藏高原曾在藏包里吃过手抓牛羊肉,云贵高原曾抽过竹管水烟筒,东海之滨曾品尝海鲜美味......早些年,我们去过的地方都是些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山庄卧铺,我们新修的路像一根根血脉,使那片土地渐渐丰润起来,那一方人民精神抖擞地富了起来。我们修建的路啊,更是连结富裕梦小康梦中国梦的纽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