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安鹏的头像

胡安鹏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5/21
分享

巧巧

胡安鹏

公园一角。几个老姐妹做完“健身课”,坐在冬日午后的暖阳里,东家长李家短地闲扯。热点话题不外乎普遍难处的婆媳关系,我一件你一桩说个没完,真是“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啊。

这时,有个直言快语的姐妹带着羡慕的口吻对另一位姐妹说:“张英,你摊上巧巧这个好媳妇,算你家烧了八辈子高香了。”张英抿嘴笑着答道:“是的,是的,我们家巧巧挺好的。”这里说的张英是巧巧的婆婆;巧巧是同乡老赵家的二闺女。

说起巧巧,这孩子也算是在艰苦的环境里泼泼辣辣长大的。四十五年前的早春,她父亲和我乘坐同一列“闷罐”车,走进了正在青海省修建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的铁道兵军营;六年后集体转业到了铁道部,成为一名基建工人。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筑路四海的工作性质,注定了我们艰苦流动分居的命运。刚改工时,企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一下子难以解决大批员工特别是工人的家属随队问题,曾有过“干在外养在家”的提法,就是把老婆孩放在老家,有责任田种有家人照料,我们在外挣钱供养,这也只是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

巧巧姐弟三个,姐姐叫灵灵,弟弟名聪聪,都是在农村出生的。生弟弟时计划生育政策抓得紧,村上考虑到老赵常年在外修铁路,便睁只眼闭只眼罚了点款生出了聪聪,将来家里能有个撑起“门户”的男丁,当时牙根没想过后来能把老婆孩带出来。为此不少村民还“围攻”村领导:“我们要个二胎都不允许,他家却生了三胎,凭什么!到底凭什么!”弄得村领导工作很被动。

巧巧在农村度过的艰苦时光,印象是刻骨铭心的。母亲李霞是个好强不服输的女人,在家里拉扯着三个孩子,还种着三亩水旱(有的浇不上水)责任田,喂着猪羊鸡鸭狗,起五更半睡半夜,真是操碎了心。她曾抱怨自己的命苦,心想这既当爹又当娘的日子何时是头!什么时候能跳出这“火坑”啊!能干的人大都性子急,累极了气懵了也会有事没事拿孩子撒气,孩子们都吓得溜着毛溜着。巧巧在姐弟中最有眼力劲,六七岁就知道为母分忧学做家务,用柴锅烧水煮饭,第一次炒的土豆丝切得像“板凳腿”,盐放多了咸得齁死人,母亲从地里回来第一次吃上女儿做的现成饭,虽然难以下咽但心里是高兴的。后来,在母亲手把手的教导下,她十二三岁就学会了红烧鲤鱼、熬干巴鱼、炖豆腐等富有家乡风味的菜肴,家里偶尔来了客人都是她做饭,都说她炒的菜好吃,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

二十多年前,单位为她们家办理了农转非,那年她已满十岁。来到城里,家里光景也没好到哪里去,父亲是普通员工,在工程项目上凭力气挣钱供养一家五口人,常常是一分钱掰作两半花,碰上人情世故常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姐弟仨上不起高价自费的好学校,只能在划片学区的城中村学校就读。姐姐好学在哪都是好学生,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她和弟弟学习基础差些,只能随个大溜。母亲不敢闲着,在超市打工挣钱弥补家庭开支的不足,再就是能方便买些处理的廉价蔬菜及副食品。有时母亲赶不上做饭,姐弟仨放学后都是巧巧下厨,姐弟当下手淘米择菜。虽然家庭条件没法和条件好的同学相比,能从小山村来到城里,住上面积不大的楼房,还是很满足的,就这样不知不觉到了高中阶段。姐姐在高考时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为这个只能培养出专科水平的母校增了色扬了名。巧巧呢虽然脑子活络动手能力强,但心思没用在学习上,高考成绩自然不理想,在卫校读了个护士专业。

早年一个职工家庭还能照顾一个子女就业,后来这一“优惠政策”取消了,必须读过二本以上本科且专业对口的职工子女,才能被安排本企业工作。巧巧的学历低专业又不对口,只能靠自谋职业。当今社会人才济济,连科班毕业的学生找工作都难,何况是个专科生。巧巧心想,家里负担那么重,说什么也不能坐在家里吃闲饭。她曾经在馆店里端过盘子,手机店卖过手机,在小超市当过收银员,甚至在汽车专卖店当过推销员。折腾了几年,总觉着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心有不甘,还得想办法把所学专业用起来,通过一个同学父亲的帮忙,在一个医院急救科找了份临时性的工作。巧巧十分珍惜这份工作,胆大心细吃苦耐劳,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一招一式规范准确,使一些濒危病人起死回生转危为安。病号家属有的为医院送来锦旗,有的送她“红包”表示谢意但都被她婉言谢绝。科主任和同事都认可她的能力,遂向院领导建议将她由“临时工”变为入编合同制员工。

“从小是根‘灰灰菜’,长大成了‘牡丹花’”。粗菜淡饭养育,没有高档服饰高级化妆品修饰的巧巧,却出落得身材窈窕健美,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眉清目秀。她没有耍横使性的小姐脾气,脸上总是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她乐于助人好说话,顶个班替个岗是常有的事,反正自己尚未成家立业,家务事相对单纯一些,大家都喜欢与她相处。

现如今年轻人会做家常饭的不多,因此巧巧的厨艺颇有知名度,同事过个生日搞个“帕提”什么的,都想让她展示一下,借机品尝品尝鲁南地区乡村菜肴。科里有个名叫王皓的医生过生日,邀请了几个要好的到家里聚聚,其中就有巧巧,并特意让她做几道家乡菜。

第二天上午,巧巧正好休班。她吃过早饭略微收拾了一下,就早早到了王皓家,她还负责做生日饭的重任,不是来请吃坐喝的。平时工作学习较忙,有些日子没有用心地炒过菜做过饭了,这次要好好给师哥师姐们做顿好吃的。

“梆!梆!梆!”叩了三下门,开门的是王皓。走进屋里,只见客厅装修得富丽堂皇宽敞大气,王皓客气地让座,说:“我妈按照你列的单子到超市采购去了,估计快回来了,先坐下喝口水等等吧。”过了一会,王皓妈拉着购物车进来了,车兜里装得满满的。只见他母亲面色白润穿着时尚气质非凡,挺显年轻的。巧巧上前打了声招呼:“阿姨好!”,顺手接过她手里的购物车拉进了厨房。老人定下神来,仔细打量着巧巧,弄得巧巧怪不好意思的。巧巧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连口水都没顾上喝,便挽起袖子系上围裙开始收拾食材。今天她要做的主打菜是辣子鸡、红烧鱼和红烧肉,她分别把白条土鸡剁块将鲤鱼打了花刀,先用佐料酱水腌制入味,随后准备其它的菜品,该切的切该焯的焯该蒸煮的蒸煮。王皓母亲边帮衬着择菜打下手,边打量着这个手脚麻利胸有成竹忙而不乱的姑娘,直夸:“姑娘,像你这样能入得厅堂进得厨房的年轻人不多啊!”巧巧也是实话实说:“阿姨,不瞒你说,我们家姊妹多,经济条件差一些,如果不是来了亲朋好友,哪舍得下饭店呀,都是在家里做着吃。主要还是为了节省,一只鸡在饭店里最低要上百块,在家里做也就花几十元钱,味道不比饭店里差多少。”王皓妈仔细听着巧巧说的每一句话,琢磨着这姑娘是个朴实爽直的孩子。只见她又是切切片片,又是煎炸炒炖,特别是那土豆丝切得既细又匀,足见其刀工的娴熟。经过近两个多小时的忙碌,一桌富有山东家乡风味的菜肴摆满了桌子。

巧巧刚坐下来想歇息一下,王皓的父亲回来了,这是一位看上去颇有修养的白发长者,当他看到这满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很是惊讶:“哎呀,你就是巧巧吧,听王皓说过你能做一手好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辛苦你啦,来我们家帮忙。”这时,有人敲门,另外几个“食客”提着个大蛋糕进来了,生日宴正式开始。两位老人没有上桌,让一帮年轻人尽情乐一乐,他们在厨房里准备着主食什么的。王皓吹熄了生日蜡烛分吃了生日蛋糕后,用尚在甜蜜中的口舌开吃咸辣味十足的辣子鸡红烧鱼红烧肉,霎那间像水遇上了火似的难以招架,赶忙用啤酒、饮料往下压,然后又挑战似的接着吃,越吃越带劲越品越过瘾,就连辣椒面炖豆腐、尖椒土豆丝等家常小菜也都是辣的,直吃得满头冒汗嘴唇发木,嘴里发出“哧吼”“吸溜”声。快嘴小杜刚结婚不久,向王皓的爸爸妈妈建议:“叔叔阿姨,干脆让巧巧当您们家儿媳妇吧,她为人又好能力又强又会做菜,这样的媳妇哪里去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两口相视会意一笑。

自那以后,巧巧与王皓接触得多了一些,往两家走得勤了一些,从表面上看两家似乎有些“门不当,户不对”,王皓的母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父亲是大学教授,王皓又是医院里的青年才俊;巧巧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连工作都没有,两个家庭的差距比较明显。好在王皓的父亲比较开明,对巧巧的父母说:“你们也不要多想,只要两个孩子们好比什么都好。我和王皓的妈妈也都是从农村考学考出来的,也都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咱们都是靠劳动生活,只是分工的不同。我一直与学生打交道,对年轻人的情况比较了解。巧巧虽然学历不是很高但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相信他们的未来是美好的。巧巧还能做一手好菜,这种能力是很多年轻人所缺乏的。”巧巧的父亲老赵随即也说了两句:“王兄,我们家有些高攀了哈。孩子们有意,我们做父母的也只能顺着他们。我家姑娘心直口快没有多少心眼,是个粗剌人,我们家没有教育到的地方还请你们多加调教,特别是王皓要多费心多担待,他们两人能把日子过红火,让事业发达起来,是我们两家人共同的心愿。”王皓的父母对巧巧父亲发自内心的话语很是认同,时下怕就怕两亲家唯恐谁输给谁,计较彩礼陪嫁掰扯一言半语,把本该和谐的关系弄得生生分分,甚至为小两口婚后生活埋下不安定的隐患。

巧巧婚后的生活是平静平淡的,这才是婚姻最纯真的本色。有了巧巧的“加盟”,为婆婆家增添了喜气烟火气。巧巧的公婆尚在岗位上,工作习惯的使然,家庭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巧巧在没生孩子前的两年多时间里,结合工作努力补“短板”,现已取得了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又在备考专业从业证书。平时一家四口早出晚归各忙各业,全家人只有双休日才能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掌勺的自然是巧巧。男爷们喝点白酒女的喝饮料,拉拉扯扯有说有笑,既释怀了工作压力又和谐了家庭氛围,邻里间都很羡慕这个美好家庭。

巧巧怀孕了,产前一个月还挺着大肚子坚持上班,科里考虑到她在急救现场不方便,安排她做些力所能及的配合工作。女同事都说她傻,为什么不请个预产假,利用这个机会修养修养,她却说:“如果光吃不干容易发胖并不利于生产,我才不那样呢。”生产后她月子还没坐到半月就下床洗涮,婆婆说什么都不让她沾凉水,生怕落下“月子病”。按照当地风俗,女人坐月子要坐满百天才算圆满。时下流行开“月子康复中心”,修养一个月的费用少则七八千多则上万元,婆婆想让她去康复康复她却执意不肯,怎么动员都不行。巧巧说:“妈,还不就是生个孩子吗,我可没有那么娇贵。听我娘说生我们时连医院都没去过,是村上的接生婆接的生,我娘生下我们三天后就下床做活,用头巾包裹着头,生怕落下‘月子病’;现在条件好多了,都是在医院里生产,只要注意点不会有什么危险的。至于去月子康复中心没那个必要。听说月子中心看钱下菜,掏钱多的像伺候皇上一样,但我不赶那个潮流不图那个虚荣,请你们能理解我”。

现在,巧巧的儿子已经上初二了,是班上的尖子生,如今的孩子都不笨,只要把心思能用在学习上,没有学不好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辅导和调教孩子方面,巧巧费了不少心血。前几年赶上了放开生育的好政策,现在老二也开始读一年级了。王家两辈单传,到了王皓这辈有了两个儿子,可谓是“人丁兴旺”。巧巧的公婆都已退休,一早一晚到学校送接一下孙子,买买菜收拾收拾家,整天价乐呵呵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