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安鹏的头像

胡安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4
分享

过日子

我结婚时,奶奶还健在。当时我在离家千里远的外地工作,因为单位是基建企业,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且频繁流动,没有能力将家属带在身边。妻子在老家带着俩孩子,和我父母、奶奶共同生活了八个春秋,并代我尽孝。

因为有了家室,我才会把奶奶平时唠叨的“车轮话”进耳入心。每次回家探亲,她老人家总是跟我说:“把媳妇带走吧,青春年少的,哪里黄土不养人。只要勤力肯吃苦,在哪都饿不着。但要记住这点:家境宽绰了也不要心高气粗大手大脚;日子紧巴啦更不能丢了心劲乱了阵脚。人这辈子‘三穷三富不到老’,只要沉住气吃得苦慢慢过慢慢熬,总会熬出好光景的。”母亲也曾对我说:“在外靠工资吃饭不容易,就那几个钱又养家又顾脸,经不住八下里劈扯。‘吃饭穿衣看家底’,各有各的过法,吃饱穿暖就行,不要跟人家攀比,更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借债要忍还账要狠’,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有一分容易不拉账,债压在身上沉着来。”

老人都已远去,那富含朴素哲理的家常话,是她们对勤俭持家的深切体验,也是我们家的治家“格言”,我和具有同样家风熏染的妻子,一直都在“不走样”地践行着。

二十九年前,我从基层调到了局机关,工作相对稳定,生活环境好了许多。春节过后,我把老婆孩子带了出来,两个帆布提包和一个花包袱皮,包裹着全部的家当。临走时,母亲特意将两把用高粱杪子绑扎的刷刷塞进包里,寓意是出去后能“发一发”,日子红火起来。到了单位,也是万事开头难,还好,我住的是一间单身宿舍,在一米二宽的钢丝床边加了块四十公分宽的木板,全家人挤在一起,心里感到格外的温馨踏实,两地分居已经八年了,总算团聚了。

我们成算着今后的日子,那个红塑料皮的存折上共有八百二十元的存款,是平时三十五十百儿八十积攒的一点家底。就这还把妻子高兴得半宿没合眼,跟我说:“不管怎样,咱们算是有个完整的家了,银行有存款见月发工资,这日子有奔头啦。”我却心思沉重地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后的难处还多着呢。”妻子却信心满满:“怕啥,咱都年幼精壮的,只要正干不‘胡拍拍’,哪有跨不去的坎翻不过的山。”这话听起来心里暖暖的,只要同甘共苦,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妻子在家闲了大半年时间,当女儿上了一年级儿子进了幼儿园,她慌慌着让我给她找活干。我说:“你把两个孩子带好就行了,光这接送吃喝洗就够你忙的啦。”她的理由很充分:“‘人越闲越懒,嘴越吃越馋’,再说就咱这条件我怎能吃‘闲饭’。”又接着说:“正因为咱家起步晚底子薄,更要比人家条件好的多动些脑筋多付出些辛苦,不然,如果遇上花钱的事就挠头抓瞎了”。她还给我们俩做了分工:“说一千道一万,咱是靠单位吃饭,你是咱家的‘顶梁柱’,要好好上班不能分心,家里这摊子交给我,我决不会拖你的后腿影响你的工作。”

妻子被安排在单位服装厂上班,每月工资二三百元。她嫌钱少又兼职打扫大院里的环境卫生。这样,一个月下来能挣个四五百元,比我的工资少不了多少。妻子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脚不连地辛苦忙碌,人都黑瘦了许多,但她心里有使不完的劲。能多点收入日子就会宽绰一些,不开源光节流不行啊,孩子长身体需要营养,人情世事需要应付,哪个都省不了。妻子脑子活络,看准的事情敢作敢为,有一次厂里处理挤压被服,她自作主张买下了上百套劳保服装,利用“双休日”让我陪着到远处的建筑工地零售,算了算那批货除了本钱赚了好几百元,相当于她一个月的工资,仿佛淘到了“第一桶金”,为日后做买卖提了醒练了胆。

不久,妻子有了新的想法,随即辞去服装厂工作,在大院后门口摆了个冷饮滩。因靠着一个专科学校,位置好聚人多生意挺火的。在同乡战友的帮助下,加工了一个小铁皮屋,算是有了个存放冰柜汽水等杂物的地方,不再一早一晚搬搬腾腾费时费劲了。为了吸引人,还借钱安装了两部固定电话,打电话时顺便买个冰糕喝瓶汽水拿包香烟含片口香糖。又根据学生们的生活需求,陆续添加了一些生活用品副食品,把个小铁屋装得满满的,用妻子的话说那叫“货卖大堆”“进么卖么”“要嘛有嘛”。我忙于工作孩子们上学,生意忙不过来时还从老家找了个亲戚帮忙。那时候电动车少,妻子进货用的“自驾”,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八”“永久牌”自行车,进趟货来回要跑四五十华里。有时驮的瓜子、小食品和牙刷牙膏洗脸盆等货物重达二三百斤,扎扎哈哈像座“小山”,就连交警都帮着招呼着过马路。小店前前后后开了五六年时间,妻子做买卖上心,风里雨里热里冷里没年没节没日没夜,为了家为了孩子,无怨无悔甘苦自知。那几年,正赶上集资建房、孩子择校读书,这些都是花大钱的事项,如果不是做点小生意,那就“干着急没汗淌”、债台高筑了。

“积财犹如针挑土,破财就像水推沙”,我们在过日子上没敢大手大脚过,始终坚持量入为出细水长流。他们娘仨刚出来时,我的工资低家底薄,在生活开支上要精打细算。开资后都是先买足当月的口粮,至于蔬菜副食可多可少可荤可素,一盘咸菜也能对付一顿饭。妻子不是吃俏之人,做生意期间一天忙到晚,即使有那个消费条件也顾不上梳洗打扮,出来进去就那几件灰突突的穿戴。有“好心”的姐妹曾劝她:“城里不比农村,该讲究的还是要讲究一些。‘人靠衣裳马靠鞍装’,你丈夫在局机关上班,穿得太土气有失脸面。”其实妻子也很要强要面子,便狠了狠心到服装城千挑万选磨破了嘴皮子,给大人孩子买了几件比较像样的服装,也算是“旧貌”换了一下“新颜”吧。我们家在穿着上是不太讲究,认为随随意意朴朴素素干净整洁就行了,其实太讲究了也是一种“负担”。在吃喝饮用方面也很简单,觉着有个酸辣咸的下饭菜就行了。做小生意时,妻子每天傍晚进货顺便捎些凉拌的熟肉和饼子之类,算是给孩子们增加点营养;我也当作酒肴,咂吧杯小酒解解疲乏。

这些年虽然不做生意了,也没见妻子闲过一时半会,总是不厌其烦地拾拾掇掇忙忙碌碌。家里有台脚蹬的“老掉牙”缝纫机,有空就在那“咋咋咋”地缝缝补补。修裤边换拉锁改肥瘦缝被罩,如果到外边让人家做,五块十块二十块那也是钱呀,关键是不如自己来得方便快捷。孩子们有些“牌子”的衬衣领口袖口磨起毛了,她就把袖子剪短、领子改为立领,立马变成一件漂亮时尚的短袖衫,穿出去一点不减风采。再就是现在时兴网上购物,因不是在实体店可以穿试,网上买来的衣服长短肥瘦很合适的不多,经过妻子二次“加工”就更得体称心了,避免了退换带来的麻烦、闹心。左邻右舍都知道妻子热心手巧,对登门缝补修改的来者不拒笑脸相迎,也和睦了邻里关系。“菜篮子”里有“效益”,里每天都有,妻子善于从“小广告”上和群里,关注着超市特价蔬菜副食品信息并选择购买,不用讨价还价又省钱省心。我们大多都是自己摆和面食,摊煎饼烙单饼蒸包子包水饺变着花样调济。用老面头蒸的饭能吃出麦香味,自己拌的馅料味道纯正吃得放心。除来了客人轻易不下饭馆,妻子炒的辣子鸡炖的大鲤鱼等家常菜,味道不比饭店里的差。

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些年,在外经手过日子,苦过甜过忧过乐过,可从来没有张扬过过分过,曲曲折折棘楞硌磴的人生经历,既磨练了脆弱的意志,又端正了淳朴的家风。含辛茹苦洒水不漏简朴低调的过日子方式,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一些来自自然的和人为的无常难以掌控,随时会摧毁人们幸福的“巢穴”,颠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谨记“常把有时当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的古训,才能使家庭和人生得以平静从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