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东文的头像

苏东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10
分享

读书的故事

我喜欢读书,自小至今已有几十年未曾间断,读书的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出生于铁路普通人家的我,并未因缺乏诗书之气的熏陶而远离书本,相反却天生着对读书的格外垂爱。少时上学,就好学能读,学习成绩优异,十来岁的年纪已四处借阅大部头小说,每每为小说里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唏嘘感叹……

可惜,我多少有点生不逢时。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年,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读不读书已无关紧要。好在上天垂怜,在我“上山下乡”做知青不久,“文革”结束了,历史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我终于可以好好地读书了。于是,在艰苦的知青点里,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一切可以弄到的书籍:历史的、文学的、自然的、社会的、军事的……什么书都读,什么书都读得津津有味。我已是太缺乏知识的滋养了,就像一块海绵吸收水份一样。书本,为我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了我新鲜而充实的养份。读着读着,我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萌发了“文学梦”,每天开始舞文弄墨,练习写作,立志要当一个记录和讴歌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家。

后来,全国恢复了高考招生。我又抓紧时间复习中学的功课,先后报考了1977年、1978年两届文科,竟然两次都上了录取线。可当时正做着“作家梦“的我,不仅少不更事,更是心高气傲,学识差得很,理想却大得不得了,一般的院校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一心只想读名牌大学,成大名家。也不知道自己也不管自己的成绩达没达到名牌大学的录取线,便不知天高地厚地在入学志愿书上填上了当今中国赫赫有名的三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自己的肤浅和狂妄付出了代价,两次高考的结果都是无情的淘汰。可恨,自己愚笨,致使两次与大学失之交臂,丧失了宝贵的在大学读书深造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留下不尽的悔恨。

两次高考虽然失败了,但毕竟补上了我中学丢失的功课,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1982年,在参加铁路工作四年后,在举国一片“振兴中华”的读书声中,我考上了首届电大文科班,多少圆了“大学梦”。三年的电大学习,充实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写作能力,扭转了我的生活轨迹。电大毕业不久,我就从工班调入段机关做工会干事,脱下“蓝领”换上了“白领”,有了自己喜爱的工作。读书于我,终于有了一份可喜的收获。

以后的日子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一直都坚持读书。几十年读来,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可以拿出来给读者炫耀的读书成绩,但持续不断的读书,不断丰富和更新了我的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能力,让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还能够时不时在报刊发表文学、新闻稿件,受到单位同事和邻里的称赞。1992年2月,我调往另一个铁路单位,由于有电大文凭和一本上稿剪报集证明我的能力,被那家单位的领导相中,得以调动成功,并进入段行政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后来,凭借着长期读书和写稿累积的知识水平和名声,我得到了段领导班子的信任,被任命为段党群办公室主任,在工作上迈上新的台阶。

更重要的,读书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不致虚度时光。读书还给了我无限的快乐,每读完一本书籍,都是一次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释放,自有一份难得的愉悦。

  如今,我已年满6旬,成为了退休人。但还是不断读着书,并将继续不断地去读书。读书对于我,已不仅是长知识增学问,它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习惯,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却的部分,就像穿衣、吃饭一样,每日必不可少;好比阳光、水份一般,生存不能没有。每天的空闲时间里,就随意的看看书,随意的写点文字,也不求什么名利,只是作为生活的一种最好享受:消闲娱性,静度时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