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公元1771年1月),在通向吉木萨尔的车师古道上,走着两位骑马的人。两人一前一后,一胖一瘦。前面那个身材消瘦的人,就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两年前,他因泄露朝廷机密获罪,被发配乌鲁木齐。跟在他身后的,是迪化城督粮道永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勘察新兵营地址。
历史就这样发生转折。他们走到一座废弃的规模很大的城池,发现有火攻的痕迹,遍地黑煤。城内有残碑、石佛、铁钟。纪晓岚当即认为,这是唐北庭都护府故城。并把这一发现记录在《乌鲁木齐杂诗》和《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在诗中写道:“断壁苔花十里长,何年雄镇控西羌。金瓶舍利行人息,筑塔当从阿育王。”纪晓岚,由此成为发现北庭故城第一人。
时间回到西汉。自张骞凿空西域,新疆就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吉木萨尔,是丝绸之路新北道重镇。地理位置优越。向东可抵长安,向西可到碎叶,向南穿越天山古道可以到达吐鲁番盆地,向北可以到达金山(今阿尔泰山)。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水源,使它自汉代开始,就成为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当于今天的乌鲁木齐。
从此,西域的丝绸之路上,驼队、商贩、行者,来往不绝。《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季羡林先生也说,西域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历朝历代,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吉木萨尔是蒙古语,意为“金满城”。早在汉宣帝时期,北庭故城就是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地。汉政府为了抗御打击匈奴,进行了长期战争。公元前60年,汉宣帝下令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东汉时期,大将耿恭率兵屯垦于此。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向安西”。唐张籍的诗句,描述了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
据记载,最早北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粟特人为了经商而修建的城堡。公元460年,汉人在这里建立了高昌政权。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复西域,建立了庭州。公元702年,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到了公元708年,晋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北,楚河以西至里海以南的广大地区。
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政权瓦解,回鹘西迁,其中一部分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盆地,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北庭被回鹘人占领。元代在北庭设立了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末明初,北庭城毁于战火。自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顶着烈日,我走进了北庭故城遗址。
千年前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辉煌的城堡,如今只剩下残墙断垣,屹立在遍野的荒草中,像一个个凸起的孤岛,在时间的海洋里,默默诉说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这片废弃的古城遗址,不仅有雄浑壮阔的边塞景色,还有壮阔的荒凉中孕育出的生命。红柳、沙枣、铃铛刺,遍地而生。裹挟着热浪的风,吹散了我的长发,也吹乱了我的心绪。在擦耳而过的阵阵热风中,我仿佛听到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厮杀声,金戈的交鸣声,和战马的嘶叫声……
拨开历史的烟云,我努力识别着城墙、马面、瓮城。所有的建筑遗址,都由黄土夯筑。每一座建筑遗存,都有它的故事。
在东敌台不远的北侧,我看到已成豁口状的北城门。公元754年,岑参就是站在这个北城楼上,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北疆六月炙热的阳光下,我想象着一千多年前那个漫天飞雪的八月,诗人送别同事的心境。这个一生不得志的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为了建功立业,两度出塞。不成想,却以边塞诗人名垂史册。真是失之东偶,采之桑榆。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悟空,竟然在这里生活过十年。
北庭故城西侧,有个西大寺,是高昌回鹘兴建的王家佛寺。1979年发掘西大寺遗址时,发现了悟空的藏经处。
唐代高僧圆照整理的《悟空入竺记》,详细地记录了悟空去西域的经历。
悟空,俗名车奉朝,今陕西泾阳县人。自幼习武,曾在唐朝军队担任将领。公元751年,奉命出使印度,不料身患重病,不能回国,只好留在了印度。病愈后,索性剃发为僧,拜三藏法师舍利越摩为师,学习梵文。数年后,带着梵文佛经回国,走到北庭都护府,因“安史之乱”,归路不通,便在北庭西大寺住下,潜心翻译佛经。多年后,他随军队回长安时,担心路上弄丢,就把从印度带来的梵文佛经留在了西大寺,带着译成中文的佛经,回到长安。悟空由此成为史上记载的唐代最后一位去西天求经的佛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这方面,纪晓岚堪称楷模。
北庭故城能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纪晓岚功不可没。
北庭故城和佛寺遗址,让我们隔着千年的时光与古人相遇。遗址虽然破旧,但它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北庭,在故城,我补上了重要的一课。无论时光怎样变迁,新疆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