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东写作》的头像

《山东写作》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6/05
分享

记住乡愁

有歌唱道: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吾乡。远行的游子,午夜怅然梦醒之际,浮现于脑海中的,是家乡人的音容笑貌;萦绕在心头的,是一抹淡淡的乡愁。叶落归根,而记住乡愁,亦是如此,以此记住灵魂起始的地方,记住流淌在血脉中的情怀。

生长在海边小城,每逢闲暇之际,我常与父母在夕阳渐落的黄昏中在海边聆听声声鸥鸣、阵阵涛声。那时的海景,怡人、亦醉人。海浪不知疲倦,不断拍击冲刷已经覆满苔藓的礁石。天边被大海与夕阳碰撞出鲜明而和谐的色彩:黛青、粉蓝、赭红、明橙……随天际晕染出一幅万里的油彩,唯有自然这一最具创意的画家方能调制出这样绝美的颜色,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处留情。信步于沙滩上,遥望水天相融的湛蓝,间或有几缕流云点缀。涛声、美景,自是令人沉醉。

除却涛声美景,更有沙滩上的笑语阵阵。曾读到:无山之水少了气韵,无水之山少了风骨。而大海,因其浩渺而更显莫测,因其宽广而更显博大。除了气韵与风骨,更有包容。“人生代代无穷已”,朝代更迭,或有歌舞升平的盛世,或有腥风血雨的乱世。人世变换,而已经拍打了亿万年的浪花仍将继续拍打上千年万年,像在向人们絮絮诉说历史长河中那些已经覆满尘埃的往事。我侧耳倾听,依稀辨出甲午海战中将士们的怒吼。涛声依旧,仿佛在说:你的眼光太窄,上溯至新航路开辟,人们与海洋的密切联系才算正式开始,再向前追溯几十万年,生命也正是从我的怀中爬出。一国兴衰,只不过是我这漫长生命中的沧海一粟。当咸腥的海雾升起,一切边界都变得模糊,有形的、无形的,终将随着百川流入这一片大海,将所有的狂喜、悲哀、疯狂、希望溶在海水中,成就一种咸苦的味道。所以,迷茫的时候,用手捧些海水来品尝吧,铭记这复杂而又历史深远的味道,以此得到独家启迪。海浪不厌其烦,一遍遍向人们诉说,可又有几人懂得?他们笑着,带着一身疲惫来了,生活太忙,人生太短,何必想那么多?在海边走上一遭,足以暂遣忧情。海不语,将清凉的海水拍在尚有余温的沙滩上,接纳人们的欢笑,依旧无悲无喜。

空气里渐渐有了一股烧烤的香气,天暗了。落日终于谢幕,海的颜色也变得更加深重。霓虹灯晶晶然闪着光,在灯下,有人讲已经老掉牙的经典笑话:一队内陆人来此游玩,慷慨的主人端出大盆海鲜招待,第一天客人们心花怒放大快朵颐,第二天客人们连连称赞,第三天却再也忍不住,想要吃些面食,原因是海鲜实在不顶饭!话音刚落,座上便有人拊掌大笑。在海边生长的人,即使顿顿鱼虾也吃不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食材也牢牢抓住了一方子民的胃。正笑着,烧烤上桌,其中正有海鲜的身影。咬下一口,汤汁四溢,是原生态的味道。听着涛声,享用着来自大海的馈赠,伴着清新的海风,岂不快哉?抬首望,越过城市灯光,一轮皓月从云层后羞答答地露出面容。面对此情此景,“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佳句顿时浮现于脑海中。只可惜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花大把时间坐在沙滩上,数着潮水几涨几落,静待月亮升起了。

自幼生长在威海,唯独出门旅行时才会暂别家乡。然而即便是小别,夜深时若望见了头上的一轮明月,竟也会凭空生出几分乡愁。纵然小桥流水再柔婉,大漠落日再壮观,终究是他乡的风景。在我心中,最美的始终是家乡的那片海,伴我走过岁岁春夏秋冬。从牙牙学语直到如今,我是闻着海味儿长大的,听着、讲着那口不甚柔和却胜在质朴的乡音。我想,威海游子心中的乡愁,大约也是如此吧?不知乡愁,好比跳入真空中,不知自己源起何处又将去往何方。对人影响最大的地方,是他的家乡。

一抹乡愁,将人真正与古今相连。记住乡愁,便有了心中的依靠,便有了前行的力量,便有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勇气。记住乡愁,才有了人格的完整,才有了文明的延续,才有了未来的方向。脉管里流动的不只有热血,也有那淡淡的乡愁。

作者简介:戚圣兰,女,山东威海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现就读于山东大学。关注生活,喜爱写作,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二十余篇。《若我远游》获第二十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老边其人》发表于齐鲁晚报;《烟》入选《胶东散文年选(2020)》;《记住乡愁》入选《胶东散文年选(2022)》;《疫情下的亲情》入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并发表于人民日报数字网,荣获“黄海数字出版社胶东散文优秀作品奖”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