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国
很难忘记在外地工作时候经常喝的羊杂汤,羊杂即羊下水,把羊头、蹄、心肝、肠肺以及羊血洗净,煮熟,切碎。在外地工作倒班的关系,下了夜班经常和同事去公司外面马路对面的羊杂摊前要一碗羊杂汤。
我还记得也是这样的一个深秋,天气很冷,穿着厚厚的衣服去羊杂摊前。羊杂摊是一对中年夫妻开的,中年妇女很善言谈,拉起话来也是没完没了,男的话少。天冷了,羊杂摊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风呼呼地吹着总能透过帐篷刺入人的骨头缝隙,感到一阵寒冷。帐篷里摆了简易的几张旧铁桌子,桌子上摆着调料盒和一瓶醋,盒里放有盐、味精、胡椒粉、辣椒。半夜十二点以后,羊杂摊已经坐满了人,为了能喝一碗热乎乎的羊杂汤,有的人情愿站着或蹲着。
帐篷外面的煤炉上支着一个不锈钢桶,桶里煮着的是羊杂和老帐篷外面的煤炉上支着一个不锈钢桶,桶里煮着的是羊杂和老汤。老汤上面漂着厚厚的羊油,舀汤之前先将羊油荡一荡。如果,舀汤没有往两边荡荡羊油,那油腻的味道厚重不免反胃。要一碗羊杂汤5块钱,碗里放上葱花芫荽再舀上羊杂和汤,调料盒里的佐料自己搭配。我喜欢在羊杂汤中放入很多辣椒和胡椒粉,让汤中的油得到一定的缓解,入口不至于油腻。羊杂在汤的浸润中味道厚重,在嘴里很有嚼劲。冷风吹着的时候,这样一碗热乎乎的羊杂汤无疑给了我生活一丝温暖的调剂。帐篷里的煤炉上中年妇女在忙碌地烤着火烧,黑夜里的一盏灯耀着她的脸,刻画着的皱纹清晰可见。另一个煤炉里支着锅炖着肉。肉捞出放在案板上,再加上辣椒。男人以极娴熟的手法用刀把肉和辣椒剁碎融为一体卷饼和夹馍。锅中煮的肉嚼起来肥而不柴,再配着一碗热乎乎的羊杂汤,这样的味道和生活很让人怀念。
我记得大学里一个同学来外地投奔我工作,那晚,我请他去车站那里的一个羊杂摊喝羊杂汤。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着晚霞,我骑着电动车带着他驶在前往羊杂汤摊的路上。这家羊杂摊环境优雅。如果两个羊杂摊进行选择,我还是觉得车站这家羊杂摊不错。首先两家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一家搭的简易的帐篷,一家用一辆废弃的公共汽车做摊点。公共汽车里所有的座椅拆除,桌子和马扎摆在空空的汽车里。找个位置坐下,问老板要两碗羊杂汤,四个肉卷饼。他第一次喝羊杂汤,我说,喝的时候多放点辣椒味道会很不一样的。辣椒的辣让额头的汗水多了起来,身体感觉轻松了很多。往后的日子,我俩有空就会来车站这家羊杂摊坐一坐,还是一碗羊杂两个肉卷饼。他从公司辞职离开返回老家河南后,我就没再去过车站这家羊杂摊。一年后,我离开这座城市返回家乡工作,羊杂汤就只在我的回忆里了。
一碗羊杂汤两个肉卷饼,它是我在一座城市生活过的缩影。离开多年后,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在这里生活过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