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东写作》的头像

《山东写作》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8/01
分享

情系烟台几代人

张兆新

大哥比我大七岁,中间还隔着大姐,我和大哥不在同一个年龄段上。所以,从小到大,我只有尊重他的份儿。

大哥出生在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投降那年。他学问不高,仅念过完小还没毕业,正赶上那个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年代。当时大哥不过十四五岁,故学没上完便辍学了。

大哥辍学后,还不到十五岁,迎接他的便是严峻的三年自然灾害。当时,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不够法定年龄。于是,就每天上坡拔一种名叫夹莲子的野生植物回家,它的种子比芝麻粒稍大些,晒干后用碾压成细粉,再掺上点野菜就可以蒸成菜团子吃,虽说有点涩,但也能够填饱肚子。

时间久了,坡里的夹莲子被拔光了,大哥就爬到树上,折些青杨或柳树枝子背回家。我们姐弟几个,便齐呼拉地围上去,七手八脚把叶子撸下来,放进筛子或箥箕里,经过母亲细心地拾掇干净泡进大盆里,等浸泡一段时间,就可以掺上点面子,蒸做菜窝头食用了。

一九六四年,大哥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全村一同入伍的有四人,数大哥年龄小,仅十九岁。

大哥当兵走后,本该是件非常荣幸的事,但母亲却在家哭了一场。因为大哥长这么大岁数,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从未离开过家乡,母亲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实在放心不下。当时国际形势又非常严峻,村支书经常在社员大会上号召,要备战备荒准备打仗!当时美帝苏修相互勾结与中国人民为敌,蒋介石虽败退台湾却贼心不死,天天叫嚷着要反攻大陆。看来母亲的担心自有她的道理。

大哥所属的兵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打山洞,目的是防空备战蓄藏军用物资。那时的口号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这是毛主席发出的重要指示。

当时我十二岁在上三年级。由于大哥刚参军入伍,非常思念家乡,特别是挂念年迈的祖母和有病的父亲。所以,每隔半月二十天就收到大哥的一封来信。

开始都是三叔给大家读信和回信,因为当时三叔在大队担任着领导职务,所以读写信的任务非他莫属。

有时三叔因忙于公务,读写信的任务就落在我的头上。开始我不太认识大哥的字迹,因为他写的字太潦草,就像狂风吹野草一边倒,又像张飞大騗马毫无章法,看来他是在百忙之余暇所写,后来经过慢慢琢磨和推敲,逐步也就捋顺下来了。从此,我也就开始学着写回信了。

曾记得当时给大哥回信的地址是烟台市福山县古县公社徐家村,然后再写上部队番号,由于当时年少记忆力特强,至今这个地址番号依旧记忆犹新。收信人叫徐佳仁(大哥所在驻地房东)收,由他接到信后再转交给大哥,因为大哥所在的那个班就住在徐家村的徐佳仁家,当时的军民关系搞得就这么好,他们每天一早就给房东家挑水,推土垫圈,打扫院子,人家自然高兴得不得了。

从此以后,徐佳仁这个名字,便在我的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后来父亲母亲去烟台看望儿子,多是由我三叔陪同,因为三叔是大队干部有这个条件,还有二妹三妹,都曾被抱着去过烟台,他们去部队探亲,就住在徐佳仁家。徐家夫妇对待我的父母,特别亲切和热情,就像对自家亲戚一般,每顿饭都是好吃好喝好伺候,不知部队是如何补偿他们的。可见那时的军民关系,真可谓鱼水情深!因为我母亲也姓徐,性格开朗,人家还把我母亲认作自家姐妹。每天晚上,大家围坐在热炕头上,谈天说地,啦古道今,都有聊不完的话题。父母虽说是去探望儿子,其实多是跟徐家人在一起,一待就是一个礼拜,人家还留不够呢。临别时都依依不舍一直送出老远。

胶东不愧为革命老区,当年他们把自己的优秀儿女送往前线,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听说他们村光烈属就一百多家,他们本身就是革命的功臣,所以胶东人特别好客,对待人民解放军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

因为我当时正在上小学,所以就没有这个机会光顾烟台。假如当年我能随父母一同前往,兴许会有更多的故事去写,也会有更多的感慨发自内心。不过,就在2021年秋末,我有幸同师赴烟台龙口市,参加那次由焦红军会长主办的“莱伯君王杯”酒文化征文颁奖大会。这次不仅逛了龙口市区,还有幸参观了丁家大院,顺便游览了蓬莱仙阁,却依旧无缘于烟台市中心,还有那个曾经留下过父母许多脚印的徐家村,也不知徐家的后人现在如何?我想应该都不错吧,因为他们的父辈都是好人。

大哥在家时喜欢画画,也不知他是怎么学来的,跟谁学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那么差,他竟然在家里偷着作画,而且画得像模像样,一幅幅挂满了他的房间。其中有猛虎下山,有仙鹤独立,还有花草树木和人物肖像,其中他画的一联松竹梅兰四联特别养眼,曾被当时我村一位驻队干部尹书记相中,我三叔从中讲情,结果父母便送给了他,人家得到如获至宝。

部队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无论你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在这里都能得到充分的重用和发挥。

大哥的绘画技能,很快被连长发现,这位连长名叫张兴福,山东博兴人,对大哥的绘画技术特别欣赏,于是,便把大哥安排到连部展览创作室,专门从事墙报绘画宣传工作,他的任务是在黑板或墙报上画伟人像头,可以说大哥画的主席像在全营堪称一绝,深受部队官兵喜欢和推崇。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因为大哥有一技之长,所以在部队这个大学校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他的绘画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当时,正当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高潮,在革命队伍里自然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因为雷锋是一名革命战士,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向全国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是部队的政治核心任务,自然是以宣传雷锋同志先进事迹为主题,画雷锋肖像又成为大哥的创作核心。

在这段时期,大哥的绘画技能又得到了大的提升,由于当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他还把一位和自己一起入伍的同村战友马某拉进了绘画室,给自己当了助手。马某也是位美术爱好者,只是画技平平,这回大哥为他创造了提高水平的机会。从此,他们二人成了最亲密的战友。

转眼两年过去,部队开始调防,大哥的连队调往烟台市芝罘岛,这是一个地处海边的荒凉小岛。他们的住址也远离了村庄和群众,而是一处被废弃的汽车修配厂。我们的通信地址也随之改变,可以直接写烟台市芝罘岛xx部队xx分队,再书上大哥的姓名就行,不再是以前那个徐佳仁收了。后来徐佳仁这个熟悉的名字,便在岁月的长河里越行越远,但偶尔也曾在脑海中闪现。

大哥在芝罘岛又干了两年,还是老本行。他在烟台当兵这些年,可以说是很幸运的,没有经受过革命的大风大浪的冲击,而是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度过。从此,我母亲也放下了她那颗忐忑的心。后来他们这支部队便调往内蒙古。通讯地址又有了新的更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达木旗,这个地址虽然有些长,但时间久了也会刻骨铭心的。

大哥当了六年兵,烟台四年内蒙古两年,转战了三大营地,最后在内蒙古退役。

由于大哥文化水平低,没有什么鸿鹄大志和理想。同他一起入伍的战友,不少都转业留在了内蒙古包头,由国家统一分配,成为国家的正式工人。当时只要你愿意留下,部队是欢迎的,地方也非常需要这些退伍军人。

但是,大哥丝毫不留恋城市生活,毅然选择了退伍还乡,选择了父母和亲情。当然,这也是一个人的追求目标。

一九六九年秋后,大哥和本村一道入伍的四名战友,各自完成了军人使命,回到了他们所思念的家乡。

当时的中国农村条件还较落后,虽说新中国成立二十年了,农民的生活依旧很艰苦,农村的劳动模式还是老牛拉破车。

大哥复员回村后,正是“文革”后期,农村的动乱现象已基本好转。

大哥,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自然受到大队党支部的器重,当时被安排进了公社驻村工作队,开始在本社桃园村驻队,帮助村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年后,工作队完成了使命。

后来大哥又被党支部任命为第二生产队队长。在这个位置上,大哥带领全体社员艰苦奋斗,一干就是七八年,彻底扭转了这个队的贫困现状。再后来又在村里当了电工,解决了村民的照明问题。

最可惜的是,他竟然把自己多年来的爱好和专长给彻底忘掉了,从此,他的绘画艺术跟他彻底绝了缘。

要说大哥家的烟台情缘还真的不浅,他在烟台当兵四年,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烟台国防事业。

磊是大哥的二儿子,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高中,只好在县城参加了个汽车修理培训班,学成后又幸运地被烟台一家汽俢厂选中,成为烟台市的一名汽修工人。别看磊学习不怎么努力,但他悟性极好,善于钻研业务,很快便成为厂里的优秀职工和业务骨干,还带起了徒弟。磊是个敢于上进不甘平庸的青年,于是,他一边带领徒弟干好本职工作,一边潜心学习驾驶技术,很快便学成获得了驾驶执照,成为一名既能维修又会驾驶的全能职工,在厂里备受领导和职工们的青睐。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磊就是个勇攀高峰的人。他发现在这家汽修厂工作,虽然工作稳定,工资也不低,但总觉得这里平平无奇,没有竞争力,缺少些浪漫和激情。他毕竟年轻气盛,性格要强,感觉这里不太适合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于是,他决定辞职另谋职业。

磊在莱山结识了一位朋友辉,俩人情投意合成为至交。听说磊要辞职另谋职业,辉是个热心肠的胶东青年,可以说是那种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他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辉是本地人,朋友多善于交际。在辉的真诚帮助和他本人的努力下,磊很快进入一家长运公司,这是烟台最有实力的一家跨省企业。

磊在这家公司凭着实力和努力,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和事业追求,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直在上海专线上奔驰。如今快到退休年龄了,但他仍坚持站完最后一班岗。他已在莱山买了房落了户,去年又为儿子买了新楼。儿子是一名海警,现在广东服役。他们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烟台人。

霞和我儿子鲲是同龄人,她是大哥的女儿,排行老三。小时候就像一对孪生兄妹,成天到我山上去玩耍。有时候若是饿了渴了,可以随便拿喝的,就像在自家一样地道,她对叔婶的感情特深。今年三十五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现在烟台一家纺织企业上班。

霞是怎样去烟台的呢?这缘由还归功于她二哥。霞跟她二哥一样,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高中,便步入社会。开始在一些小企业打工,农忙季节,也可回家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零活。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霞从一个懵懂少女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个头猛长到一米七开外,看上去格外靓眼。从此,就不断有媒人上门提亲,结果在当地找了几个都不应心,于是她二嫂便在烟台莱山给她物色了一位在部队服役的兵哥。说来也巧,二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很快便坠入爱河喜结良缘。

今年的端午节,她们一家四口,还特意从莱山赶来,参加了叔叔的生日寿宴。见霞明显发福了,我二女儿曾用虎背熊腰之词来调侃她,我说用词不当,应该用人高马大形容更贴切一些,霞却毫不在乎地说:“其实用啥形容词都无所谓,反正是比以前胖了不少。”说得大家都哄堂大笑。

其实烟台就是个特别养人的城市,不必说大哥家的烟台情缘有多深,这些年不少内地青年也都纷纷落户于烟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