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大政方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2017年,我的肩上又担起了一份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成了一名脱贫攻坚的帮扶干部。
记得当初接到任务时,心里产生了一些困惑和莫名的报怨,我是一名教师,我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哪有时间去搞什么扶贫呀!这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呀!一点头绪没有,该咋办呢?我的帮扶对象还是本市最偏远落后的地方---马马崖镇阿藏村。平时开车也要将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嘴里犯着嘀咕,总觉得有许多的不平……。
后来,经过几轮培训和领导的鼓励与指导,我静下心来,想想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党和国家需要我到哪里应该义不容辞!我细细读着上级发下来的扶贫资料和相关要求,和同事们协商交流扶贫的打算和方法,暗下决心,既然党和政府相信我赋予了我这个光荣使命,就要坚决完成,既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拖后腿,又不能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的期望。于是,我和几名同事一道,每逢周末便开着车向阿藏村出发,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摸索,我对帮扶工作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打算,并对所帮扶的对象充满了信心,我用一首诗记录着那段时日的感受:
排律·扶贫路上
清晨起早整行装,邀友驱车贫户乡。
周末本应休假度,冬来犹念访寒桑。
吃穿行宿需常备,扶教帮包要永长。
暖意源源输浩气,浓情滚滚送初阳。
同心铲掉穷根蒂,联手攻坚赴小康。
我的帮扶对象是阿藏村阿藏一组的赵学伦户,他一家三口,母亲已八十二岁高龄,身体健康,平常也很少生病,赵学伦夫妇已将近六十岁了,已开始步入老龄期了。据我了解,老赵一家原本生活也算得上富裕,两个女儿嫁到浙江,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前些年,他们夫妇带着小儿子一起到浙江打工,每月工资收入对一家人的生活开支绰绰有余,两个女儿时不时又接济一下,生活上其乐融融,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灾祸的降临,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家的命运。那天,夫妻俩和往常一样出门打工,留下七八岁的小儿子在他们租住房子里,不知为啥引起了火灾,儿子不幸在火灾中夭折,整个家当在这场火灾中化为灰烬!一家人为这事差点崩溃,尽管两个女儿和亲友百般安慰,也无法抚平这场灾难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回到老家阿藏,村委会得知了他家情况,通过研判于2014年将他们一家纳入建档立卡户给与救助与扶持,并为他的母亲申办了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而赵学伦夫妇在家修养沉静了一段时间后,在两个女儿的再三要求下把老母亲托付给在家的两个弟弟,继续到浙江打工维持生活,时不时给母亲买点衣服和吃的寄回来。
我刚来到这个家庭时,听说了这事,鼻子一酸,也忍不住流下了心酸的眼泪!他们一家真是太不幸了!面对这样一个家庭,我该怎样进行帮扶呢!我琢磨着,之前他们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的土地多年来都是送给自己的弟弟做,重新回老家干农活基本上是不可行了,继续在外打工吗!目前还勉强行,但也并非长久之计呀!再过些时日失去了劳动力非得返贫不可,我根据老赵夫妇常年在外,尽管没多少文化,但思想上相对开化的特点,跟老赵共商,为了今后的长远打算,赶上了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要不向政府申请一套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到城区居住,老赵同意了,回来后,我便写好了申请,按程序交到相关部门,政府批准给了一套两人40平米的住房,集中安置在兴仁市城南田坝安置点,2017年8月,老赵夫妻俩回来看了新房,心中的那份喜悦之情不言而喻,迫不及待的想搬进新房。说起搬家也真是怪可怜的,那天,老赵夫妻从老家阿藏搬来几根旧板凳、一床旧棉被和一些碗筷就没什么了,只有老赵身上还余下不到一千元钱,我陪他上街买了一张床,余下的我叫他留着平时小用,可是本来不大的房间看上去空空荡荡,哪儿像个家的样子呀!真是够心酸的!我说:“老赵,走,我帮你再买点家具和其他东西。”“不行,你帮我已经够多了,哪能再让你给我买东西呢!不行,将就点吧!”。我拽着老赵上街,给他买了一个不太贵的沙发、一个简易衣柜和一些生活用品,然后带着夫妻俩来到我的家,我爱人在家早就做好了饭等着,我们两家人一起吃了个团圆饭,爱人将我们平时不爱穿的衣服收了一大包,我把我家去年搬新家时余下的旧电视机和两张桌子、几根胶凳子也搬来放在一起拉到他的房里去,我和爱人帮他们摆放、整理完房间,“哇噻!终于像个家的样子了!”。夫妻俩对我们感激不尽,尤其是赶上新时代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老赵说:“现在的党和政府真是太好了,什么事都为我们老百姓着想,还无偿给我家一套新房,使我们家变成了新市民,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一辈子感激不尽!”是呀!我也情不自禁的在他家的三道门上赋上三副对联:
易地搬迁新居腾紫气
小康同步圆梦感党恩 横批:党恩浩荡
包保人牵手脱贫致富
共产党施恩易地搬迁 横批:感恩戴德
减贫摘帽同步小康路
易地搬迁共奔锦绣程 横批:锦绣前程
2017年到2018春节期间,一家人在新房子里度过了一段快乐而幸福的时光,老赵又找到了我并跟我说,夫妻俩准备还去浙江打工,并时不时看看嫁在那边的两个女儿,我当然赞同了,既然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在哪儿都是就业,一起两得多好啊!我也鼓励他们去,母亲有弟弟暂时照管,新房子这边锁好门就没事,有什么好政策或者需要我做什么的时候尽管交给我吧!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这期间,老赵每个月都会跟我联系,我也时常问问他在浙江的情况,一来二去,我们亲如一家人,无话不谈。进入2020年,夫妻俩在疫情的影响下,几个月没有收入来源,回到兴仁市,快把身上的积蓄花光了,终于在4月份疫情控制以后,又去了浙江,他说,他们可能只打这一年工就回来了。是呀,我一算,老赵已经满六十岁了,妻子也只有两年进入六十岁,不可能长期在外打工吧!我想,今后回来怎么办呢?我向原村委会及政府寻求帮助,为了预防他家返贫,又根据他家人员构成特点,年龄大,几乎没有了劳动力,母亲今年又划归老赵奉养,不好再推给他弟弟了,我把他家的情况如实向村委汇报后,经村委会研判一致同意将其母亲纳入建档立卡并入赵学伦名下,对他家实行政策兜底扶贫,2020年6月,我按要求把申请交了上去,从2020年7月起,赵学伦的存折上便多了一份收入,一家三口的农村低保费,2020年10月,我又向相关部门申请,将老赵一家三口的农村低保转为城镇低保,还陪着老赵去办了养老保险,这一来,解除了老赵一家返贫的后顾之忧。这不!11月初,老赵夫妻俩提前回来兴仁市了,他们说,今后也不再打算出远门了,老了,做什么都不中用了,现在,党和政府解决了他们一家生活保障和住房问题,他们就在附近找一些工资收入不太高的活干,当着锻炼身体吧,既可挣点零用钱,又能照管年迈的母亲,一家人眉欢眼笑,沐浴着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阳光!
就这样,在扶贫工作中,我与老赵一家结下了深厚感情,我第一次感受到扶贫工作带来的欣慰与快乐!也第一次体会到贫困户的心酸、无奈与艰难,同时感受到新时代党和政府对贫困人民的无限关爱与扶持,最终使贫困人口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小康、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最后用一首诗来表达我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点滴感受:
七绝·扶贫点滴
扶贫路上点滴藏,鱼水温情爱意长。
差五隔三询苦困,尽心尽力暖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