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这个春节过得特别无奈,因为疫情,这个休假过的特别的慢长,特别的闲。滞留在亲家屋里的日子更是如此的特别,特别的“燎”了我一身烟火,让人终身难忘、回味着。
有朋友通过微信调侃我,“你这次亲家走得值,别人一辈子住亲家的天数,也不及你一次的多”。更有趣的是,一位智者推荐给我清人赵恬养的《增订解人颐新集》中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来给我找个乐子以驱寂寞。我倒是弱智,还真的把此句搬上了酒桌。亲家也幽默文化了一把说:“留不留,只问桌上菜杯中酒”。我也应句,“留不留,几十天反正没有走”。我们亲家俩人会意地踫着杯响,一饮而尽。我是亲家的座上宾,也是这个大家庭的老大,居家的大小事务都不让我动手,安心当起甩手掌柜。虽然疫情隔离在家,足不出户,起居没了正点,但一大家子人的每日三餐不可或缺。每顿饭,亲家俩人都是尽量安排的不重样,从猪头吃到猪尾,从鸡鸭吃到鱼虾,从牛肉吃到羊肉,再加上河边的菜园子里的青菜……轮番入锅上桌。中晚两餐,不喝上两杯不罢休。有的朋友在微信上调侃说,“你吃了你亲家几头猪”。哈哈,虽没有几头猪那么夸张,但一头猪是一定有的。
街空巷静,店铺关门,早餐只能由家人亲自动手了。油条、面窝、妙面、热干面,豆浆、米泡蛋、蛋糕、煎蛋、小米粥、胡辣汤、黄金巴、油巴、烤红薯……网上查、相互教、反复试,真是样样好吃,不比专业做的差。疫情竟然给家庭倒逼出来了红白两案的大厨。炸油条,不是像网上说的,几份面粉、几份水、几粉小苏打、几份酵母,活成光滑的面团,发多少时间就行了那么容易,发面时间与室内温度密切相关,在什么样的油温上下面条开炸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两三次的实验摸索,是很难成功的。米泡蛋与油巴也是早餐的绝配,这都是亲家公亲手做的。先是把盐与糯米放入铁锅一起炒,把米炒至爆花、微黄成为米泡,取出备用。再用另外的锅把水烧开,按做荷包蛋的做法磕入鸡蛋,等外层蛋清凝固,即可关火。把此蛋带汤盛入放有一小把米泡的碗中,加适量白糖,米泡蛋就算成了。此时的蛋黄还成汁状,入口一咬溢出,满嘴的尽是蛋的鲜嫩黄香,加米泡清脆的浓醇粮香,渗过微微几分甘甜,一咬、一嚼、一品、一回味,那才叫一个美。再吃上一块混入青菜和肉沫的柔软油巴,一顿早餐让人真得是唇齿留香,流连忘返。炸面窝是儿媳妇的拿手活。头天晚上就要把不同成分的大米、黄豆用水泡好;第二天早早起床,把泡好的米和豆打成糊,加入小葱花搅拌均匀;把锅中油烧至两三百多度左右,把糊盛到中间凸起的模具勺内一起慢慢入锅,让油没过,等其炸到硬结,再㨪着出勺完全入油,炸至金黄。疫情期间,店铺全部关门歇业,那里去弄模具勺?办法总是比困难多,亲家公智取一把不锈钢勺子,手工打造一番,嗨!就这么成了。
我的一家子是北方人。我们离乡虽然几十年了,但南北的饮食差异依旧存在。亲家母特地从粮店里悄悄地扛回了大袋面粉。面食由我老婆当家。荠菜味甘,性平,凉,入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说不定对病毒就有消杀作用。河边的菜园里荠菜连片,不可废之不用,它可是作饺子馅的上品。豆腐,加石膏而成,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收湿,止血、退烧的功效和作用,配以其他草药可对症于肺热咳喘症状。荠菜、豆腐、大肉为主要成分的饺子馅,在这个疫情中也成了食中角色,水饺、煎饺、锅贴、蒸包基本上没少得了它。菠菜、胡萝卜榨汁活面做成面条,也是调剂口味的主食。由玉米面为主料,加牛奶、鸡蛋烙成的黄金巴成了创意美体食品,亲家母爱上了它。南北口味交融,两家情感交融,是疫情中两家人最真诚、最珍贵收获。
两个来月里,我和孙子是最闲的人。油盐酱醋茶,我都不知道搁在哪,洗衣拖地也是无几插手。偶尔带带孙子,抱起他对着窗外,给他指点着不远处的山,背诵几遍他格外感兴趣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还有那唐宋诗词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七绝·改诗赠父亲》《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备用佳作。让孙子骑在脖上、或抱在怀中、或牵手挪步于房外河边,看看岸边小草野花,识别一下园中蔬菜叫啥,望望蓝天,数一数树枝上的小鸟,心血来潮再给孙子诌几句,春来到,花开俏,鸟儿枝上闹,叽叽叽;鸟儿会唱歌,花儿也会笑……。有时给孙子唱几句“小河地流水着哗啦啦……”,还被回家后他人一问“爷爷怎么唱歌的”?他就“喔喔喔”变着调地学唱,惹得满堂笑声。
滞留期间,作为一名老党员,积极与当地政府疫情防控部门联系,希望能参与到当地的志愿服务工作,当地政府相关人员,也许考虑到我作为武汉过来的人的特殊性,以适当方式谢绝了我的请求,我理解并尊重当地政府安排,也就没有执意去做,此一点遗留人生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