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从我的家乡——内蒙古凉城县天成乡井尔村南二公里处经过。它横贯东西,蜿蜒起伏,是山西、内蒙古的分界线。这里,相距十多公里的马头山、弥陀山偎依长城两侧,故当地人有“马不进关内,驴不出口外”的说法。
从现场看,当时修筑长城大都是就地取土。两面是又宽又深的土壕,中间凸起部分是用黄土夯实的墙体。在险要的地方修了通道,建有砖楼。设关卡,便于交通运输、人员流动。沿线有拒门口、助马口、砖楼沟、杀虎口等。在每个口子附近设立一个驻军的城堡。有德胜堡、拒门堡、助马堡、管家堡等。自古有堡对堡二十五里一说。也就是说,堡与堡之间相距25华里。在那时,巍峨雄伟的长城既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同时也方便了商贾进出,搞活了边疆地区的经济。
据史料记载: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高七八米,宽两米多,上面可以行人、走畜力车。五公里左右一个台墩(烽火台)。台墩两侧筑斜坡连接墙体,台墩中间留一个竖直圆洞,从地面直通顶部,供人上下。上有平台,围墙,垛口。建在大道上的台墩叫砖楼(关口),砖石砌成,留有门洞。顶部有楼阁,附近有营盘。还有一种叫箭楼的台墩,高17米,上面是砖房,顶部有平台,射箭孔,垛口。正面接地有直通楼顶部的斜道。这种建筑具有瞭望、指挥、防御等多种作用。城墙连着关隘、重镇。墙顶敌楼相望,女墙绵延;地面城池堡垒,官道相连。是一项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家乡的明长城段是乌兰察布市与大同市接壤处。这里地势开阔、土质松软。河流纵横、村庄遍布。人们为了谋生,毫无节制地攫取大自然的资源,古长城也遭涂炭。他们盖房建院剥光砖楼台墩上的大砖、开垦土地至长城脚下;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山西省在内侧开挖地下长城。加之风吹日晒洪水冲击,这段明长城毁坏严重,现大多地方只剩壕沟断墙土台。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经常出没于这段古长城内外。每到夏季,土壕两边树木茂盛,杂草丛生;中间地带庄稼嫩绿茁壮,地里甜苣菜、蒲公英苗肥叶厚。下午放学后,我们一阵奔跑,来到这里。进入一人高的庄稼地里,半个多小时就拔满一筐子优质野菜。然后,穿过密草树行,沿坡爬上土长城。在凸凹不平长满杂草和荆棘的顶端找鸟窝,捉松鼠。倘若时间宽裕,我们还要扒上拒门口村附近三丈多高的台墩玩耍。
这个台墩的城砖已被周围村子的人们挖光,顶部坍塌,中间的圆洞早已被土石填满,没了痕迹。坡很陡,有的地方似墙壁。我们在上面挖了坑,脚蹬手扳才可爬上去。登上土台,极目远眺,马头山突兀挺拔、弥陀山近在咫尺、丘陵土塬连绵起伏、沟壑溪流线条分明。古城丰镇砖瓦房成片,臣宝庄水库明净耀眼,京包线上的火车如长蛇爬行,北边山峦皱褶带里,村落星罗棋布。
伙伴们登上台墩顶如入天庭。白云缭绕、凉风习习,浑身清爽、心旷神怡。大家呼喊跳跃、摸爬滚打,不觉日落西山。赶快顺着原路下到地面,挎起菜筐,在清柔夜风吹拂下,有说有笑向村里走去。
家乡的明长城历史遗迹,现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两边进行绿化,加了围栏。地方政府把断壁残垣进行修补,恢复了原有的模样,吸引来不少观光者。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长城一定会为家乡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