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月饼 胡麻油
每到夏末秋初之际,间隔蒙晋的古长城内外,绵延起伏的丘陵梁塬披上盛装:白的荞麦花、黄的菜花、蓝的胡麻花与葱绿的谷子、墨绿的黍子、碧绿的莜麦交织在一起,条块相接、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其间,胡麻独根扎入地的深处,尽力吸取养份,摧生茎杆笔直向上,然后分杈孕育花蕾,生成深蓝色花骨朵,喝足晨露后突然绽放,在阳光的照耀下,伸展开来的五片花瓣,蓝的亮丽、青的闪光、靛的深沉。花朵挤着花朵、秸秆拥着秸杆、垅儿搭着垅儿,集成块汇成条,如水晶似玉佩,给黄土高原增添了美丽壮观的大海风彩。随着秋色的加深,胡麻脱下蓝衫披上黄纱,在秋风的吹拂下,头上顶起金灿灿的珍珠,成熟的壳里密布着皮光色紫状如瓜籽般的饱满颗粒。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天成乡井尔村,座落于古长城蒙晋段外侧马头山至弥陀山间2公里处的黄土梁下,与山西省新荣区郭家窑乡巨门堡村隔长城而望。虽然是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可各种作坊具全:铁木匠铺、皮毛坊、柳条坊、豆腐坊、油坊………作坊的匠人大都来自山西省,他们个个技术精通,每年农闲而来,农忙而归。久而久之,有的留下来成了村里的一员。
村子里的油坊居中朝阳,三间房用从长城上扒下的大砖挂面,屋内加墙隔成一里一外。外边两间在北面砌了落地灶,上面斜按着平底炒锅,旁边是铺砖的仓子。仓子旁边是一盘大碾子,白砂石的碾盘、牛腰粗的碾子、碗口般的老榆树碾杆。里屋内,前面是火炕,靠窗台放着一溜油津津的铺盖卷,供干活的人休息。后面是油炕,按装了油榨。那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槽,铁板油底,扇形般油嘴伸到木槽边的油缸口。两根小胳膊粗的铁棒直躺在油底上面,那是用来固定油垛子的走条。炕上堆放着麻团、铁圈、垫子、油楔,墙角立着大锤。过道靠墙处盘着蒸锅。出号大锅上平放了打着孔的隔板,围着锅沿砌了二尺多高的筒型墙壁。
收秋后,乡亲们袋装斗盛把颗粒饱满的胡麻籽从打谷场运到油坊旁的仓库里,生产队长以每天两个工分的高薪(一个强劳力干一天活记一个工)聘任李大碗为油匠,从村里选拔了两个体壮力大的年轻人作帮手、三名老汉为辅工,择重阳日生火开榨。
当年李大碗五十多岁,听村里人说,他是山西省原雁北地区左云县东胜庄公社巨门堡村人,因有榨油手艺,独身走岀巨门口来塞外谋生,后来定居我村。开榨这天,他精心装扮:五大三粗的身子,上穿白粗布汗衫、下着蓝大裆裤。剃了发的头刮得溜光青白,唯唇上下颏间留着如神龛里灶王爷的胡须,油黑飘然。他踱步于干净的砖地上,目光炯炯扫视着油榨、蒸锅、炉灶……庄重的脸上显岀满意的神情,用手理理胡须,高声呼道:“生火开榨!”
油坊里干活的人们马上动手,不一会炒锅蒸灶炉火熊熊。炒胡麻的老汉端坐炒锅前,用磨秃的芨芨扫帚搅动锅里的胡麻。灶里炭火彤红、锅上胡麻翻飞,尘烟团团升起。呛得其咳嗽不止,双眼噙泪也不停手。只等胡麻变成褐红色,当肚爆开白花,才用秃扫帚推到仓里。旁边,黑布蒙了眼的小公驴拉着碾子飞跑,还不时甩甩尾巴,“嘭嘭”地放屁。看碾子的老汉忙不跌地用簸箕铲起仓里炒熟的胡麻,转着碾道把它均匀地洒在碾脐下,再把碾压到盘沿红糖似的油餎收起来,倒入里间的蒸锅中,等装满后盖上厚实的柳木盖子。坐在板凳上的老汉不紧不慢地拉着风箱,火苗儿舌头似的舔着锅底。只等蒸锅冒上一个小时大气,站在锅边的小伙子便揭开锅盖,操起大木铲,上下翻动着黑褐色的油餎。他裸着身子,小肚下围着条油渍渍的长毛巾。绽出条条肌肉的胳膊上下翻动,锅内的油餎哗哗作响。
油炕上,身板结实的油匠李大碗蹲在昏暗的油灯旁,捏着羊枪(用羊后腿骨做杆,锯短的子弹壳作烟锅)抽水烟。一锅烟燃尽了,憋足气一吹,烟灰划着弧线落到地上。右手在猪水泡揉制成的烟包里搓捏片刻,一个扁豆大的烟蛋儿团成了,伸出手按到烟锅上,压严实,贴紧灯火燃着,咝啦----,咝啦----吸着。看上去满悠闲的,其实他的目光从没有离开蒸锅。
瞅着瞅着,李大碗从气色上看出油餎熟透了。马上扔了羊枪,脱掉白衫蓝裤,只穿裤头赤条条跃到蒸锅边,抢过小伙子手中的大铲,猛地把熟料翻个底朝天。吆喝拉风箱的老汉停手,让他从水缸里舀来水。李大碗接过水桶,用瓢往蒸锅里均匀地泼水。泼过几次水后,飞身到了油炕中间,把垫头放平、铁圈稳正、铺入麻团、捋顺麻捻,招呼油炕上小伙子把蒸锅里的油餎赶快用小笸箩端来。
小伙子手脚麻利,笸箩穿棱于蒸锅垫头之间。李大碗娴熟地将油餎倒入铁圈内的麻团上,梳理麻捻,收拢团紧,拧成疙瘩,隆在铁圈中央。再回手把两个铁圈掰匀称,就拽住拴在房檩上的绳头,纵身跳到铁圈正中。左脚踩在隆起的疙瘩上,双手揪着绳头撑起身子,顺时针旋转开来,右脚板灵活地拍打着突起的麻饼边儿。那动作很像芭蕾舞剧《天鹅湖》奥杰塔公主的舞姿,脚尖点地,跃动转体。身轻如飞燕,空中舞翩跹。他在油垛子上跳着“芭蕾”,浑身的劲都用在脚上,有节奏地搓揉着麻饼儿。
包垛子可是重苦力活,李大碗累得大汗淋漓,溜光的头皮上浸出豆大的汗滴,汇成股顺着前额、耳根往下流。浓黑的眉毛、飘动的胡须上挂满汗珠,成串往下落。大腿根的汗涔涔涌出,顺着腿的内侧流下去,直落到脚下的油垛子里。他顾不得擦汗,只把隆起的部分踩平,麻饼边拍光滑,才一松手跳下油垛子,继续原来的动作:放铁圈、铺麻团、接笸箩、倒油餎、撕麻捻、绾疙瘩、拽绳上垛、跳芭蕾……十二次的重复后,蒸锅里的油餎尽了,一人多高的油垛子戳在油炕上。
李大碗跃起跳下,上气不接下气。油光的额头青筋绽出,嘴唇发紫,大口喘气也不停下。他忙用绳索捆了油垛子,招呼两个小伙子一齐上手,三个人合力把包好的油垛子推到油榨里的走条上,放倒整顺,摆好垫木,插入油楔。两个小伙子从墙角提起十八磅大锤轮圆了,使出全身力气,你一锤我一锤狠劲砸在油楔。“嘿!”,“咚”,“嘿!”,“咚”的声音震得窗户的麻纸忽凸忽凹。灯苗儿随着轮锤扇起的风一闪一闪,映着李大碗汗涔涔的脸庞。这时,李大碗才松了一口气,取下搭在肩上的毛巾,擦干身上的汗,蹲在油炕上喘气。据他说,从蒸餎到上榨是一个连绪活,容不得半点松懈,否则会影响出油率。
上千锤下去,两个小伙子弓着的脊背上滚出碗豆粒大小的汗珠。铁圈箍着的麻捻间冒出串串油泡,丝丝缕缕落到油底,汇聚起来流到油缸里。细微的“啦啦”声钻入李大碗扎楞着的耳朵里,他紧绷的脸这才舒展开来。
油楔砸到底爆了头,小伙子用撬棍起出来,换上厚一点的木垫子,再插上新油楔,又轮锤。只挤得走条上的油垛子一毫半分地向前移动,俩只铁圈并紧,麻饼锤头一般硬,麻捻上油泡不起才住手。这时,两个小伙子累的像断了纠头筋,立不住身子,耷拉着头爬到前炕油津津的褥子上喘粗气。
一榨下来,可装百多斤的油缸满盈盈的。李大碗掀开缸盖眨巴着眼晴估算着这一榨的收成,将这半成品舀出来,过滤、回锅、加盐、高温、冷却后就是上乘的胡油了。
收秋以后,村里的各种作坊陆续开张生产。柳条坊熏木灶冒起袅袅白烟,铁匠铺锤起落响着咚咚声音,皮毛坊铲刀动闪着道道寒光,豆腐坊汤锅翻顶起团团白絮,油坊中烟气漫放出脉脉醇香……村里除少数人被生产队安排饲养牲畜、跑运输外,闲着的人或花钱或卖力气进作坊拜师学艺,更多的是岀来看热闹。匠人们大都不拒客,每天太阳升到半空,各个作坊人来人往,唯油坊不让进去。偶有入门者,都被李大碗黑着脸堵在门外,更别说小孩了。我只好等到油坊分油,提了瓶子站在外面向里窥视。
隆冬时节寒气逼人,听到村中响起“分油啦——”的呼喊声,我提了瓶子急匆匆岀门飞奔到油坊前空地上,站在长长的队列中,搓着冻僵的手,不时抬头数数前面的人:十、九、八……好不容易来到窗口前,油匠伸手接过油瓶,在瓶口放好漏子,把提子伸进油缸猛地提起来,倒入漏子流入瓶中。几提子过后,老油匠拿开漏子塞紧瓶盖,喊一声“拿好了”,将沉甸甸的瓶子交与我手中。我才把目光从冒着热气的蒸锅上收回来,抱了油瓶小心翼翼地一路小跑回到家,带回一股甘醇厚实的味儿。
母亲接过油瓶打开盖子,浓烈喷香的油味沁入心脾。翘起瓶,紫红色的液体似膏如浆般从口儿涌出来,落入锅内,树起半尺高的油柱儿,倾刻又落下漫开,形成涟漪向锅边扩散。随着温度的升高,胡油水一般清洌,还一股劲冒泡泡。把筷子伸到油锅里,油泡泡顺着就爬上来,这正是炸煎的火候。母亲忙把备好的料放入锅内,随着“嚓啦啦”、“嚓啦啦”的声响,炸物就变色了。等大气冒过,熟物浮出油面。金灿灿的油糕、伞黄的馓子、紫红的油饼……看着就眼馋。咬一口,嚓嚓响,越嚼越耐嚼,越嚼越油气。咽到肚里,打上饱嗝还油星味呢。
秋天到了,天蓝云白、日丽风爽,雄伟古长城横贯橙抹黄染的梁塬丘陵,一派风收的景象。每到中秋时节太阳偏西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怀揣用油纸包好的月饼、手提用五色线络儿兜着的红果子,说说笑笑登上长城内侧高大的烽火台望月,长城内巨门堡村的孩子们不约而至。我们常到古长城放牧、登烽火台捉鸟,都成老朋友了,节日见面分外高兴。大伙从络儿里掏出果子比大小、赛色泽。常常是巨门堡村的孩子们得胜,他们拿的都是雁门关内原平县出产的果子,色泽红、个头大、质地沙、味道甜。可比月饼就逊色多了,我们从怀里掏出油纸包,饼香扑鼻而来。打开包着的层层油纸,焦黄色中间点着红点二指多厚的满油糖月饼岀现在掌中,轻轻掰来,一牙饼子捏在指间,油糖面混和经火烤形成的饼茬儿层层叠叠成颗粒凹凸排列。放到口里,舌尖接触后,麦香夹杂着油醇糖甜直入心脾。轻轻咀嚼,既酥又绵,不经意间就成为油糖面流从食道落入胃中。口中空空,只好用舌尖舔舐牙齿嘴唇,仍香味无穷。可巨门堡村孩子们带的月饼就不同,他们家精打细算过日子,从不做满油糖月饼,吃起来就淡嘴了。
太阳落山,红色的晚霞消失后,黑黝黝的东方突然闪岀白光,渐渐地璧玉般的月亮露岀边来,大地霎时亮堂起来。不一会,月亮升高,玉盘内呈现出朦胧奇幻的景象:浓密的桂花树荫下,玉兔挺身席地而坐。此时,天空明朗,星辰隐耀,唯茫茫蒙晋大地、巍峨雄壮的古长城粉装银裹起来。我们蹲在高高的烽火台上不再吵闹,大家偎依在一起,面向东方虔诚地用双手捧起月饼,心儿坐着遐想的飞船射向月亮。阵阵秋风吹过,月饼的馨香便飘荡在空中,弥漫于长城内外。
今又中秋,城里家家超市货架上陈列出来自全国各地厂家制作的各种风味的月饼。我立身其间,看着精美华丽的包装,眼前幻化出雄伟壮丽的古长城,间隔蒙晋长城内外蓝的亮丽、青的闪光、靛的深沉的胡麻地,不由想起座落于长城脚下家乡老油坊生产的紫红色似膏如浆香气浓烈的胡油,想起用胡油作原料经土炉烤焙的色泽焦黄、面锋如刀、油而不腻、酥软绵甜的农家月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