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说不上桃李满天下,也花馨果香催人醉。从凉城县第四中学退休后,觉得余力尚存,于2017年春季开学应集宁新世纪中学校长魏山虎邀请,重操旧业、登上讲台。可传统教育思想在短时间内很难与高效课堂理念接轨,我困惑、彷徨、思绪混乱,很想理出头绪,可越理越乱。想不透的事很伤神,最终导致胃病复发,割爱离开学校。养病期间,魏校长经常在微信中询问病情,不时发些探就崔其升教育思想的文章。我用心阅读,悟出个中道理,头脑清醒了许多,病情渐好,秋季开学再次来到新世纪中学。魏校长专门从杜郎口中学请来宋彬校长一行三人,对全校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那次培训让我弄懂了高效课堂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调整了我的心态,放飞了我的激情。“我要表现、我能行”的杜郎口精神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重新执教,走进教书育人新天地。
魏校长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结”,于2017年9月中旬,亲自带我及新入职教师赴杜郎口中学。在学习期间,我聆听了崔其升先生的谆谆教诲,深入教室亲身体验了高效课堂。看到班内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充分挖掘自身潜能、集小组智慧解疑答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景时,我混沌的头脑如被盘古大斧劈开,顿觉天蓝地绿、山青水秀。一道彩虹贯通思想上传统教学与高效课堂的壕沟。我感悟到,高效课堂是传统教学的发展与创新,是孔子“学与思”教育思想的升华,更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教育论断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课堂上孩子们忘我学习的场景震撼了我,他们激情飞扬的表现成了助推我实施课堂改革的不竭动力。我在反思中感悟到,高效课堂理论的威力只要引爆得当,无疑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核裂变”。
回校以后,我心中的“结”彻底解开,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在魏校长的鼓励与支持下,成功地为初一、初二学生作了“开启你的文学创作之梦”——写作专题讲座,并与康乐庭、范珍珍老师合力攻关,在2017年下学期末全乌兰察布市初二语文素质测试中取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创下我一生教书的最高记录。在集宁新世纪中学工作时间虽短,但是我教书生涯中最光彩的一页。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2018年2月,我返聘到凉城县融媒体中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遵循习总书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方针,用心用情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我整日守在电脑前,等待记者发稿,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只要有稿子传来马上审阅。既要改正文中错别字、误用标点符号、修改病句、调整语段,还要注重标题的醒目、合文合时,并校对副刊文稿。在正常工作日出会、下乡,采访典型人物、事件,报道县委、政府召开的会议、举行的重大活动。去年夏天,我随融媒体中心主任师俊平采访鸿茅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坐在单位租的破面包车上,马达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上了路颠得人如沸水中的米粒。太阳炙烤,车内如桑拿室,热得大汗淋漓。烈日下奔波整整一天,走遍了鸿茅镇的大村小庄,还沿着陡峭的盘山路爬上白艮山顶。晚上回家浑身像散了架,唇裂舌生泡、头昏脑发涨,但吃过晚饭稍作休息便开始写作。两天后,新闻《鸿茅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游记《苍天大海般的白艮山》见诸《凉城报》及《活力凉城》。为县委、政府树立起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样板,为鸿茅镇发展旅游业作了宣传。一年半的时间,我仔细校对《凉城报》、《岱海潮》报刊,并在《乌兰察布日报》《凉城报》《活力凉城》发表新闻作品120多篇10万余字。其中人物特写《唢呐吹奏人生曲》获2019年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好新闻三等奖、内蒙古新闻三等奖。
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功底,拿起笔觉得有使不完的劲。我在做好融媒体中心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每天晚上,看完中央、自治区、市、县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呷一杯清茶,就着台灯写作自深夜。清晨五点起床,把夜间写成的手稿进行修改整理,感觉文通字顺的按各地报刊用稿要求发往其邮箱。功夫不负有心人,五百多个日子里,我在《草原.新戏剧》、《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乌兰察布日报》、《凉城报》、《岱海潮》、《中国作家网》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散文、小戏剧本等文学作品200多篇24万余字。创作的小戏剧本《鸿茅情》于2018年8月由县乌兰牧骑搬上舞台,在绥蒙革命纪念园开园仪式上演出,12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回眸》,并于2019年4月获第六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图书一等奖……同时,参与了政协凉城县委员会主编的2018年11月出版的《良辰美景看凉城》散文集的编写工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实现“中国梦”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虽六十又四,仍胸怀初心,在追梦路上奋力前行。每天奔走于岱海湖畔、马头山麓,走村入户深入一线进行采访,以最快速度写出接地气的新闻报道,为凉城县打赢“三大攻坚战”、保护岱海母亲湖、打造享誉全国文化旅游强县造声势、树典型、作宣传。
退休又上岗,虽然累些,但健身悦心、充实有意义,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