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溪的头像

老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05
分享

儿时影事

我在20岁以前主要的文化生活,除了看小人书就是听广播和看电影。那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听广播要用电,奶奶控制得比较严格,不能随意;看电影则只要有时间,能混进电影院就行。当时镇子里有两个电影院,河北影院是地方的,河南影院是林业局的,我主要是在林业局的影院看电影,因为离家近。我的记忆里,只要知道演电影,基本没落下过。

看电影也是要花钱的,虽然我没有钱,可是总要想方设法。有一次我在电影院门前转了半天也没有办法,就来到离电影院不远的我爷爷的一个朋友家里,他们一家正在吃晚饭。一个我叫他二哥的问我干什么,我说看电影;他问怎么还不去?我忸怩着说没有票。二哥笑了,起身在墙头的阁板上摸了一会,摸出五个一分的硬币给了我。这是我能记住的唯一一次买票看电影,其他买票看电影的经历,已经毫无印象了。倒是免费看电影,我还能记得几次。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为了就近上学,我从地方小学转到了林业小学。那时林业局在镇子上是很不错的单位,还有自己的电影院。我到林业小学那一年,林业局从学校的操场下面挖出了很多已经凝固了的水泥,据说是日本关东军留下的。这些水泥派了什么用场,我不清楚,只知道林业局把这功劳记在了学校身上,学校以后集体看电影可以免费。那时学校也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学习也不紧张,所以大凡有适合学生看的电影,学校都要组织看。就这样我无功受禄地看了几场电影。

有一天晚上,我又在电影院门前转,电影已经快开演了,实在没有办法,就硬着头皮跟在一个大人的后面往里走。把门的收了那个大人的票,看到了我,问那个大人:“他是跟你来的?”那个大人回头看见了我,犹豫了一下,支吾着说:“哦,跟,跟来的。”于是就让我进去了。

有一次,我想了一个主意,排在买票人的队伍里跟着挤到售票口。那时买票秩序很乱,很多人挤在售票口前,同时挣抢着把钱送进去。我也攥着拳头拳心向下伸进了售票口。售票口很小,里外看不见,几只手都同时伸进售票口里,所以里面的人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我把拳头在里面停了一会,然后手心向上伸开,就觉得有一团纸摁在了我的手心上。我赶紧攥住,拽了出来。这时听到一个人喊:我的票呢?我的票呢?里面回答:给你了。我也顾不上再听他们说什么,赶紧走开了。到了入口处,打开一看,竟是4张票。那时电影院不用对号入座,所以电影票也就没有过期的说法,我用这4张票大摇大摆地看了4场电影。当时只觉得很得意,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我越来越觉得对不住那个没有拿到票的人,也不知道我走了之后,结局是怎样的。

那时还经常露天放电影,不用买票,随便看。晚上放电影时,银幕的前面后面都坐满站满了人。这样的电影,只要我知道并能够去,我当然是不会落下的。

中学毕业后,我刚17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了山。只过了两个月,煤矿招工,我就应召当了一名矿工。那时煤矿也不错,有自己的电影院,名字叫“矿工俱乐部”,而我们除了看电影之外,也没有别的文化活动。虽然自己已经挣钱,可是看电影还是不想花钱。我的一个邻居在机电科工作,年龄和我相仿。因为他经常参与帮助电影院维修电路机器什么的,所以对电影院的情况比较熟悉,知道一个路径不经过大门就可以爬上电影院的棚顶,在那里也能看到屏幕。我就跟着他在电影院的棚顶上看了几场电影。

后来矿上办了一个美术培训班,请来市里文化馆的美术创作员辅导,我也参加了。美术班的地点就在电影院。学画画也算工作,大约有半个月的时间,我就天天在电影院上班。美术班上还有一个电影院的学员,四十多岁,可以算我的长辈,因为这个关系,我有好几次看电影都没买票。

那个年代,什么事都离不开群众运动,电影院也要搞群众评电影活动,上级宣传部门还有任务,要检查。因为我在报纸上以工人的名义发表了几篇文章,在这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煤矿有点小名气,电影院的负责人就找到我,让我帮他们写影评。交换条件是,我可以随便看电影,不论看多少场,都不用买票。而且我还可以再找几个人,一起看电影,一起写影评,享受同样的待遇。结果是我没有再找人,自己给他们写了56篇影评。一次我去电影院看电影,一进门,迎面看到墙上有一个宣传栏,题目是“群众影评园地”,题目下面整整齐齐贴着一片稿纸。走近一看,都是我写的影评。也许是为了显得多,是把稿纸一页一页铺开贴的。我的钢笔字不错,学的是上海黄若舟的行书字体,这整个园地里有这些整齐的稿纸和秀气的钢笔字,显得挺好看的。据说俱乐部还因此得到了“群众影评先进单位”的称号。

小时候看电影,那是不管什么片子什么内容,都看得津津有味,包括新闻简报和各种记录片。我常在新闻简报里看到毛主席,每看到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身体非常健康”,就感到激动。那时能看到的国产电影已经不多,因为“文化大革命”前后,很多建国以后拍摄的电影都被打成了“毒草”,不再公开放映了。只有《雷锋》、《焦裕录》、《董存瑞》、《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几部,翻来复去地看。还有两部美术片《半夜鸡叫》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除此之外,我能记住的还有《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智取华山》、《秘密图纸》、《七天七夜》等。国外的电影多是朝鲜、苏联、越南和罗马尼亚的。前苏联的电影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列宁在1919》、《攻克柏林》等,看得最多的还是朝鲜电影,记得有《卖花姑娘》、《铁道卫士》、《鲜花盛开的村庄》等。那时我们最喜欢看的还是打仗的电影,叫做“战斗故事片”。像《地道战》、《地雷战》看了有几十遍了,再演的时候还要看,总也看不够。就是现在,电视里再放,我还要看,真是怪了。除了这些,看得最多的就是样板戏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