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仅是一幅墨染的工笔画,我被它打动了!
作者把生活中如此熟悉的一组葱,以英雄纪念碑式的手法构图,一下就把人震撼了。
我的耳边,首先是宏伟地响起了《延安颂》,接着是《国歌》......我的脑海里不断涌出“森严壁垒”、“众志成城”、“铜墙铁壁”、“我自岿然不动”的诗句,和东方欲晓的太行山景象!
这里的大葱,白杨树一样挺立,一棵紧靠一棵,密不透风。这里的大葱,战士捍卫自己的家园般肃立。葱已不再是葱,让人看到了威严、看到了坚强、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奋斗!它的挺拔不容侵犯,它是民族之躯与伟脊,是与徐悲鸿的瘦马一样,标志着民族精神!它是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史诗。
......我来不及叙述他的笔墨,也顾不上讲他的绘画技巧,作者为读者做了一个“大行不顾细谨”的强势诠释. 假使,假使画家没有生活的刻骨体验,没有长久的文化积淀,没有深厚的绘画功底,与独到“大我”的语言, 哪能弹指间,薄发出如此精神力作? 那种产生催人振奋的力量?
是啊,成功的绘画,是多么具有号召力与时代感, 就如“自由引导人民”,就如“怒吼吧,黄河”!
我从它的全图,一次再一次地读:它的空白只有两处,一处在天,如是云端,如是晨光.一处在地,在左下角一处不为人知的角落.这,就是余地,就是修养.图的左右,各填一块虚空灰墨,墨而不黑,灰而不堵,若存犹空,还能通透胸气.既加强了主题,也映衬了画面,是将无笔处更有了欲诉无尽的境界.它是有无之间的媒介,是音乐的辅旋律,也或是简约的伴奏.
它的葱叶.既是客观本象,又参以画“兰”之绝: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之法。一组葱叶以葱身为基,组织各自一把,相互穿插,丰硕而不散乱,前后层次分明,粗细成比,曲直如活.既统一变化又具美感,特别是中心顶天立地的一株,茁壮的叶子,巨人手掌般指向天空,而画家却有意安排了第一片叶子的残断。它的美,在残不在全,在失不在盈;它的美,在乎它残而挺、缺能真!图中左一葱,是全图扭动舞姿最美的一棵,从丰实的根处一长出,就来了个大斜势,待长到生叶子处,又来了个大S型,最招人喜爱的是它最长的那一叶,快到末端险乎冲出画面,却来了个大折回,折的那么理直气壮,那么飘然自得。而右边夹缝里,努力挤出一株细葱,象只羔羊,又象刚入伍的新兵娃。看得出,它一点也不示弱,它就那么气昂昂地宣告着它的存在,展示着它的力量。起初,它是依势斜向外长呢,但为了纪律,经过一番斗争调整了心态,还是为了集体与大家看齐,使画面完整、生动而添了几份情趣。
作者所表现的,葱身高大,根根直矗。葱身的洁白与叶子的墨黑形成对比,但没有头重脚轻的压抑感。白白的葱身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刺眼的白,上面井然有序描绘着许多纤线虚丝,象竖琴的根根琴弦,那么富有弹性而有着不同音阶,若去拨弄,真能奏出美妙的旋律……
图的最下面是什么?是万物生长始初的根,是供一葱生长的根须。它自身必须先伸入四面八方的厚土,它弯弯曲曲,不畏艰难,先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勇敢地吸吮,它把有毒有害的物质一一排除,把有利的养分纳入,而后一点一点,全心全意地供养给它的子女们!
它没有阳光照耀,没有温暖,只是日夜操劳。它是默默的,慈爱的,无怨无悔的……
请不要忘记,根须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啊!
古人说,不,神说:它与茄子干杆、麻椒,煎熬热汤,可根治手脚冻伤,功用比冻伤膏更绝。它与红花、桂技熬汤,可平肝祛风,宣肺益气,疏里解表之用。它焙干研粉、与薄荷、马勃共制为散,内服清肺止咳血、音哑,外用解毒止血。
请让我怀着无比的敬意,对母亲、对民族之脊、对我们心的图腾,敬一个庄严的军礼!!!
邵学军于北京葱明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