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官贺拔的头像

上官贺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11
分享

第一金陵明秀景


和南京结缘,在二十年前。

那时的南京火车站因为大火,还在修缮当中。出得火车站就是一条脏乱差的小巷子,虽然玄武湖近在咫尺,但却被一圈斑驳的蓝色围挡阻隔,可望不可及。说实在的,那时的第一印象并不怎么好。大概也是因为,在等学校来接的车子时,上衣口袋仅有的一百元不见了。其时,在一个电话亭边上,有一个五十左右的男人和我撞了一下,我左右手各一个大箱子,躲不及。紧接着在电话亭打电话时,才发现兜里的一百元不见了,于是呵斥那个男人。其人发足狂奔,冲进了对面的商厦,转眼消失。电话亭的老阿姨,用地道的南京话告诉我,她刚才就看见了一切,但不敢声张,那都不是南京本地人,是XX人!呵呵,这个老阿姨真实的很亲切呢。

苜蓿园大街的校园很古朴,郁郁葱葱,除了新起的教学主楼,大部分建筑还是工字型的红色二层小楼。说是当年“老大哥”援建的。一个周后,大家相互熟悉了,有几个颇知掌故的就开始撺掇大家去爬紫金山。从天堂村上车直接坐到中山陵。

再到明孝陵,神道两边的石像和参天的老树,庄严肃穆。其时刚好是三月,乍暖还清冷,梅花山上的梅花开得正好。阳光明媚,照得人暖洋洋地,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不由得想起明代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来,“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站在紫金山上俯视南京城,果然是“虎踞龙盘”,气象非凡。

灵谷寺是宝志禅师的“开善精舍”,其无梁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采用砖砌拱劵结构、不设梁木,不用寸钉木片。1931年称为“正气堂”,现在是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

之后的一个周末,就又去了玄武湖,这是南北朝皇家园林,有“后湖”、“北湖”之称,这是因为湖处于紫金山阴。”春江水暖鸭先知“,湖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游弋,春节刚过,渲染节日气氛的彩旗和灯笼还没有撤去,有种“当日湖光澈镜心,龙旗凤吹此登临”的意境。现在讲究“退耕还林”或“退田还湖”,但在宋代,这里曾经被“退湖还田“,于是此后两百年间,”玄武湖“成为历史名词,这个事据说是王安石老先生干的。到了元代,经过两次大的水利工程才得以重现。传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至金陵,几个望气师说,金陵有天子气,始皇帝一听就恼了,这还得了?开凿方山、通流淮水,把“王气”给我散了去!于是改此湖为秣陵湖。当时的玄武湖水域面积比现在大,且直通长江是训练水师的基地,仿佛汉武帝的“昆明池”,故有“万顷冥茫水拍堤,当时于此习舟师”的诗句。当然玄武湖也在一段时间内称为“昆明湖”的。“玄武湖中春草生,依稀想见竹篱城。“

对秦淮河的印象最早来自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时,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成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不是“六朝金粉”,就是“纸醉金迷”;不是“商女”,就是“后庭花”,不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秦淮河的印象朦胧而伤感。但亲身感受却不是这样,满眼都是出游的人影,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尤其是那天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三月三日天气新,秦淮河边多丽人”。

夫子庙是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组成的宏大建筑群。孔庙有固定的的布局形式,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依据周礼棂星门前的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而夫子庙比较特殊,是唯一利用河道作为泮池的例子。江南贡院里古人的“小抄”,蝇头小楷,精美绝伦,历历在目。也许考试诞生那天起,“小抄”就应运而生了,呵呵。

南京的五月,就热得可以了。那时不像现在,整个宿舍楼都装了中央空调,宿舍里就一个蒲扇大的摇头吊扇。“嗡嗡”地转着,伴随着机械转动的“嘎吱、嘎吱”声,人却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只好冲凉水澡。每顿饭后都冲,大概一天要冲五六次,身上还总是感觉黏黏地。在学校后面的夹皮沟一带,芦苇荡子很茂盛,让人想起“青纱帐”。在那里的一个幽静所在有一所实验室装了空调,对外讲,加班做实验,其时却成了炎炎夏日,我们午睡的“秘密基地”。

放暑假了,给亲戚朋友带了南京特产“桂花鸭”,但大家基本都是说口味太咸,吃不惯,让人为之气结,呵呵,暴殄天物嘛,真是。

又过去了十年,再一次来南京,这一次主要呆在板桥。镇子入口的楹联写道“聚吴楚商贾通南北盐铁昔日风情冠金陵;引九州英才创千秋伟业明朝繁华傲江南。”板桥,也称古雄,汉代称为板桥浦。《水经注》载“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传说其中的浮桥就是最早的板桥。历来是货物的集散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国古代,北方政权的军事进攻,一般都是从这里突破。南朝《三洲歌》“送歌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李白“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里的“三山”就是指“三山矶”。南北朝以降,板桥都是游览胜地,大批文人骚客,趋之若鹜。这里的三山、新亭、新林浦、落星岗等都入选过“金陵十八景”。

在此期间,抽时间去了趟老学校。门口那半拉“川西红”小饭馆片店已经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川西红大酒楼”,很是气派。校园内起来了很多新建筑,新教学楼、新图书馆、新科技楼、新实验室,布局也大变样。夹皮沟一线已经成了典型的江南园林,亭台轩榭、小桥流水,翠竹飒飒、绿树郁郁;几个新开凿的湖泊相映成趣,形成一个闭合的水系,犹如走进了湿地公园。不由感叹,物换星移几度秋,白云苍狗匆匆过,万象更新,恍如隔世。

当然,南京还有栖霞山、雨花台、总统府、江宁织造府、长江大桥、莫愁湖......,等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游览。虽然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都不是国祚绵长;虽然这里曾经惨遭外敌蹂躏;不忘历史,面向未来,南京以独有的韧性挺过来了,建康、建业,成为朝气蓬勃的一个大都市。

南京是一个好地方,能在南京几年,是人生一大幸事。用一句话概括对南京的印象就是“第一金陵明秀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