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字虽有多种词意,但用于人多与玩字意相近,用于儿童就是玩耍、嬉戏,用于成年人就是走一走、转一转、逛一逛,也常说玩一玩。
记得小时候每每和小伙伴在故乡西安城的城墙、城河间模拟古战场玩耍穿越时空的游戏时,常常因演义的故事情节与小伙伴们发生争议,总免不了要引经据典、字正腔圆、谈古论今侃侃辩论一番,往往“舌战”后回家时,母亲总是逗我嬉笑说:又到哪里“神游”了?若是旗开得胜、火烧连营、水淹三军、横扫四方便洋洋洒洒与母亲娓娓道来,添油加醋显摆一番;若是舌战群雄失利、败走麦城,则充耳不闻、气哼哼直奔小屋,在我的书柜里翻来覆去寻找反驳群雄的书中所言。母亲口语中常常嬉笑我的神游,也应当算是我最早见于“神游”一词之源了。
以前国家积弱,百姓生活窘迫,日复一日忙于面朝黄土从土地里刨食,年复一年背朝皇天忙于劳作不辍以求一家人吃饱肚子,“游”也往往被长辈们嗤之以鼻,认为是孩童之举,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懒惰之代名词,更别说闲转、闲逛,玩一玩、耍一耍了。时下,欣逢太平盛世,绮襦锦衣、钟鸣鼎食之余不免也就安闲了起来,对于成年人玩一下、耍一下之类的孩童行径也就自然没有了以往的鄙视,毕竟人非草木霜露荣悴往复,人生无回路,一世如春秋,乘大化游玩一下也实属人之本性,玩与游也就水到渠成地黏在了一起、缠在了一起,俗语说玩,雅言说游。邻里乡亲、老友相遇寒暄之余,免不了说一说最近到某处玩了一玩,逛了一逛、转了一转、走了一走、也不再让人感到厌之。与往相反,看似随口俗语一说,其实也暗随着几分得意、清雅,透露着家业兴旺、富裕、和睦、幸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代表着财务自由了,常常让人仰之、羡之,回到家中也往往因没有别人家日子过得红火、潇洒而遭受老婆数落,孩儿撅嘴。于是乎便有了形式多样、门类繁多的各种各样的游,即缓解勃谿又愉悦身心。周末携妻带子或邀三俩好友乘公交或自驾开车就近到有山有水的风景点、人文名胜走一走,品尝一下久未沾过唇齿的粗糠杂食、农家以往用之喂养禽畜的各种野草也是满心欢喜,还美其名曰天然、无污染野生之菜,即舒缓了一周疲惫的身心,也乐哉采菊于东篱下,萌发超脱凡俗、隔绝尘世喧嚣做一次隐者雅士之兴,沾一沾仙风道骨之喜,愉悦身心,乐之、享之,快哉!谓之:近游、小游或清雅之游。节假日举家打“飞的”到九州名胜玩一玩或到异国他乡逛一逛,坐机日行千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感悟一下天地之广阔,领略一下异邦异族人文之风情,在朋友圈晒一晒美颜青春靓照,晒一晒大美风光,晒一晒饕餮大餐,晒一晒浑身上下的名牌行头,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惬意盈盈、信心满满、激发万里觅封侯之雄心,再挂横绝沧海逐鹿霸主之风帆!谓之:远游、大游或膏粱之游。还有一类是彰显热爱生活,三五结群七八成伙,以爬山涉水为乐。更有甚者,游到痴处,风餐露宿,攀岩爬壁,以穿越无人之境为目标,以挑战生存极限为悠哉,最典型的当属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王石先生了,以花甲之年攀登世界屋脊珠峰书写壮志情怀,可见游到痴处深几许。谓之:驴游、痴游。前些年,以余秋雨先生为代表刮起了一阵文旅之风,把俗语所说的玩一玩、逛一逛、转一转、走一走的“游”添加上历史文化、人文轶事等诸元素,从而把通俗的游高雅化了起来,带入了情怀,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在文坛掀起了行走文学之风。于是行过长江、黄河,走过山头、家乡,等等诸如此类的格式文章如雨后春笋热闹一番。我也曾写过一篇《游走达瓦更扎云海》拙作刊登于杂志,通过游走自然风光、人文名胜、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抒发对人生感悟等等此类情怀。谓之,文化之游或情怀之游。当然,还有冠之于旅、禅、养生等等之名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各种游,因实质与上相似不在赘述。
古往今来魁星文斗好游,先贤圣人皆好游,大凡有成就者皆从游而始,也许这就是读万卷书须行万里路的道理吧。老子骑着一头青牛吟着《道德经》就逍遥于西方乐土、游得无影无踪了, 留下“上善若水”等一系列思想者语录、哲人名言,开启了道家学说之先河;孔子周游列国,讲授恢周复礼之必要性和重要性,终使儒家之学说傲居百家之首历经两千年不衰,现如今孔子学院几乎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国之有界、族之有别,信仰无疆。思想者之沟通、交流、融合从来没有种族、肤色、语言之区分、之鸿沟,甚至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之精神寄托,故而孔子成了圣人,成了神;然“游”也非易事,今人之游与圣贤之游有着天壤之别。纵览今人之游不论远游还是近游,大游还是小游,膏粱之游还是清雅之游,痴游还是情怀之游,驴游还是文化之游,多是为“己”愉悦身心健康,珍惜美好生活之举,出“己”的圈圈,末了也不过是雨过地皮湿,一场雨、一阵风罢了。今人之游多意为人生一种享受,玩一玩、逛一逛之乐事,悠哉!圣贤之游多意为人生一种修行,磨难、淬火、千锤百炼,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犹如洗礼,犹如凤凰涅槃不获新生而不休,实为度尽劫波。苦啊,常忍凡人难忍之苦;痛啊,常忧凡人未虑之痛,以至于求索无路忧愤投江以尽,好让奔流不息的江水带着自己的形骸,带着自己的灵魂继续周游下去,继续行未尽求索之路。孔子自五十五岁离家带着一帮穷学生游说列国恢复周礼,讲述道德、思想、行为标准,不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行路之难,还要时常遭受到人格自尊的讥笑、嘲讽、拒绝、驱逐等等羞辱,甚至还被侮辱为“似一条丧家犬,气喘吁吁、栖栖惶惶”,十四年后回到家中妻子已去世一年多了,紧随其后便是仅有的独子孔俚、得意的门生颜回、子路等也离他逝去,白发之人送黑发人,临终前大呼:“泰山其秃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飘然而去。还有在中国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通俗小说《西游记》,多美的名字啊,洋溢着飘飘欲仙的浪漫、洒脱,殊不知小说主人公唐玄奘在西去取经的途中,遭受虎狼熊罴、妖魔鬼怪九九八十一劫难,岂止是凡人能以忍受的肌肤之苦和心灵之痛。清末名臣曾国潘在自我反省中曾感慨道:平生之长进,全在受挫受辱时。即使今天倍受精英们推崇、荣以为炫耀的清雅之游、情怀之游或文化之游虽比以往的通俗之游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或以景抒怀,或触景言志,感悟人生之感慨,但着实与圣贤之游无法相提并论,与之有着本质的不同,终了也未跳
近期开了个坛,通俗说就是设了一个栏目,名曰《飘飘吟迹话三秦》,本意是在三秦生活了大半辈子,也算是地地道道的老陕了,三秦亦是我的家、我的故乡了,桑榆暮景也应为桑梓之地做点事,尽点绵薄之力,以慰藉养育我的三秦大地。思前想后还是以“游”为情,以“笔”为怀,介绍一下三秦、展示一下三秦、领悟一下三秦,以报滋育之恩。于是便摘取先贤诗词《水龙吟-过黄河》中“飘飘吟迹”一词“话三秦”。掇菁撷华“飘飘”就是让形为神所役,以我欲乘槎,直穷银汉,如神仙一般的游走方式,“神游”三秦绵邈河山,吟迹三秦大美风光、人文名胜、秦风秦俗,表一表三秦翻天覆地之变化,盛世之景象,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之凡人凡事,以唤醒圣贤之游,追随圣贤之游!
“神游”一词的释义应源自庄子《大宗师》一文,是说子舆生病了,病得“曲偻发被,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然而,子舆不以为然,以井水为镜子,看着自己被疾病折磨变了形的躯体夷然自若地说:伟大啊,造物者!把我变成如此曲曲不伸的样子!子祀前去探望见状,曰:“女恶之乎?”子舆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乘之,岂更驾哉!”元-刘埙在《隐居通议》中以“尻轮神马,遍从尘外遨游,心印法灯,尽向眼前了彻”释之。
如果“尻轮神马,遍从尘外遨游”是神游的基本释义。
那么“恍挟尻轮神马翱翔于天地之间,遍从尘外遨游三秦大地万里河山”就应该是神游的广义释义。其引申究详释义:是一种不为利所趋、不为名所羁、不为情所绊,忘我无己,坦然自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游走方式;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苍生立命,历经路漫漫其修远兮之艰难、之锤炼、之蜕变、之升华,达到吾将上下而求其索的“求是”境界。
我想:这也许应该就是圣贤之游走的方式吧!
我怀念幼年时的游、玩,更渴望幼年时母亲常常嬉戏我说的“神游”----
任登峰写于长安曲江
二〇二〇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