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永远在奋斗几何愁
文/邵桂香
一从技校到学院创新蜕变看得见
“要不是王老师,我们家就完了!”
一次聚会上,已经成为技术骨干的王东,正在给好友讲述着他上煤技校时的难忘经历。他已经无数次讲给亲朋好友了。每次回想起当年的班主任王冬老师,他都激动地眼含热泪。
他说,要不是王老师,自己很有可能就蹲监狱了。一进监狱,他的一生就毁了。作为独生子、一家人的希望,父母也会疯掉,家就完了。
事情得从2005年暑假结束后说起。当年,因沉迷于打游戏、爱打抱不平,加上不好好学习,他没考上高中,混迹社会。父亲怕他再流浪下去学坏,好说歹说,千辛万苦把他送到煤技校,想让他学一门技术,将来有个工作好自食其力。
王东刚进数控加工班,就遇到了和他同名不同字的班主任王冬。当时,王老师刚从大学毕业,学识渊博,热情帅气,对工作信心百倍,对学生十分有耐心,是学生眼里的大哥哥,学习途中的好帮手,生活当中的好朋友。王东对这位温文尔雅,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和自己同名的班主任很是崇拜,加上临上学前父母声泪俱下地耐心劝导,他暗暗下决心,要改掉过去爱打游戏,好意气用事,脾气暴躁打架的坏毛病。可是,架不住社会上曾经“好友”的影响,不久就“原形毕露”。
一天早上最后一节课,因一点小摩擦没忍住和班里的一个和他同样脾气不好的学生打了一架,因为他个头较大,造成对方轻伤,经教导处调解,赔了对方不少钱。下来后,想想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又要好多钱,气愤不过,扬言再找机会报复。
班主任王老师知道后赶紧找他谈话。先从他的家庭入手,设身处地地给他讲打架的害处,对他走向社会的影响。王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实感感动了王冬内心,一下子受到触动了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最后,他声泪俱下地表示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结果正如王老师所预料,王东从那以后彻底改变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学习格外刻苦勤奋。
走向工作岗位后,不久就成了厂里业务骨干,如今事业有成的王冬,逢人就讲,要不是当年班主任王老师的挽救,他的家庭就彻底毁了。
此事传到王老师耳朵后,他也很感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没想到自己的一次真心和耐心劝解,竟然能挽救一个学生的一生,拯救了一个家庭!让他也感到很欣慰,内心满满的是成就感,也激励着他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进步。
此事虽过去十几年了,当我采访王老师的时候,他已经成为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的教务科长。说起此事,他激动得眼含晶莹的泪花,把我也感动了。
这对一位老师来说,可能只是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对于一位学生来说可是一件大事!却也是当年煤技校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几,二十几年前的煤技校,是一所招收“高中不收,大学不要”,一群染黄头发,奇装异服,成群结队打架闹事的问题学生,学校纪律问题一度成为王益区的老大难。附近的居民一提起煤技校学生直摇头。
自从2012年,张晓彻接手校长一职后,秉持着“德技双馨”的教学理念,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顶着各方面的阻力,将原来的“先讲理论、后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改变成“在学习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动手中学习”。一直坚持特色办学。在张院长的睿智领导下,在领导班子成员全身心付出,通过不懈努力,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通过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成立国旗护卫队,纠察队等,加强学生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狠抓纪律,将一所“好学生不愿意上,差学生强迫着上”的技术学校,建设成为初高中毕业生排队上,大学生抢着来“回炉”的陕西省明星学院。校名也由原来的“铜川煤碳技工学校”改为“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由于管理有方,就连铜川的另外两个技术学校也由他们代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学生变了,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也比以前大大增加。当年,学校开设了机修,电钳,采煤,地测,采掘机械,防爆电器,运转,电安,工读,机电,电缆等专业,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后来增设了化工,电气,车铣,电子,树控,焊工,井下机电,综采,模具,钳铆等,现在又增添了综采,安装,煤化,数控车工等社会需要的热门技术专业。如今学校以煤炭开采、机械加工和电子技术为骨干的三大专业群,形成了中级工、高级工、到预备技师的人才培养体系。受到光大年轻人的青睐,大大吸引了社会大批年轻人前来学习培训。
近年来,学校又重修改造了综采、测量、通风、数控加工、钳工、焊工、汽车维修、数控模拟编程室等所实习、实训场地。先后与铜川矿业公司、彬长矿业公司、黄陵矿业集团、延长石油集团、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集团西诺公司、陕西能源集团公司、陕汽集团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校多企,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是省煤炭企业技能人才培训输送的重要基地,有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已经被煤矿、工厂、企业抢光。办学水平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随着学院一次次的华丽转身,一大批中、高级技工人才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从陕北到关中,从关中到陕南,从矿山到工厂,甚至其他省份到处都能看到技师学院培养出来的技工人才。
因此,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职业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并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和劳模。张院长也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厅级中职学校优秀领导干部。
随之,学校的其他设施也逐步得到改善。
有《正宫•塞鸿秋》曰:
无知年少光阴度,
同窗矛盾挥拳怒。
打伤看病钱无数,
差因报复监狱住
幸亏王老师,
力挽狂澜处,
谆谆教导心中驻。
二从尘土飞扬变成园林校园
我父亲是局一中的退休教师,我家住在局一中后面的家属楼上,距离煤技校门口只有百十来米。可以说,我是眼看着煤技校一步步奢华转身的。但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小时候的记忆。每次回娘家经过煤技校门口,她的过往都历历在目。
局一中的后门斜对着煤技校大门。煤技校、局一中和附近中机厂家属院连成一片。小时候感觉小孩子很多,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单位、家属区互相乱窜是常有的事。常常是白天煤技校家属院的孩子跑到局一中操场上玩,晚上局一中的孩子去中机厂家属院看电视,周末大家一起去煤技校操场看露天电影……
当时的煤技校大门是两个高大粗壮的砖混水泥墩子,按着两扇钢筋焊接的大铁门,简单粗糙,推拉起来“咣当,咣当!”只响。一侧的里面是门房,好像那时每个单位的大门都差不多如此。
学生宿舍和实验室在后面,前面一半是土操场,感觉又大又宽敞,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木花草。每天早上煤技校的学生上早操的时候,随着叫操的哨响,一个班连着一个班级跑过,每个班级后面都会扬起一阵尘土,悬浮空中久久不能落地。下操后,几乎每个学生裤腿上都沾有尘土。
每天放学以后,操场成了周边孩子们的游乐场,推铁环、跳皮筋、砸沙包、踢鸡毛毽子、玩老鹰抓小鸡……特别是暑假让人难忘。
几乎每个周末,夜幕降临,煤技校操场都会高高地架起一大块白色幕布,吸引着围边家属区的人们,扶老携幼来看电影。小孩子最多,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跑来了,乌央乌央的一大片,呼朋唤友,好不热闹。天还没黑,已经早早有人开始用石子在地上划地盘,占地方。有的从家里搬来小凳子,家里人多的也有的搬来长条凳子。有的找来石头和砖块摞起来当凳子坐;有的在地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示地盘拥有了……天还没黑,中间好的底地盘已经被占完,没有一点空隙。期间不断会有孩子们伸着脖子,朝着放映员来的方向张望着,等待着、期盼着最权威的人到来。
天一黑,两名放映员拉来设备、打起架子,摆好高凳子、放好设备,准备露天放映。随着一颗巨大的黑白五角星伴随着“八一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在幕布上闪闪发光,一阵振奋人心的的歌声嘹亮响起,电影正式开始。下面嘈杂声瞬间消失,偶尔传来嗑瓜子嚼爆米花的声音。
记得放映的大多是黑白片子,像《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军》《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偶尔也有像《闪闪的红星》《牛郎织女》这样的彩色电影,色彩不很鲜亮,画面不很干净,有时会出现划痕,有时还会掉线……不管是哪一种电影,也不管有怎样的差错,大家都瞪大眼睛,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遇到好人受害,观众一片惊呼、惋惜,发出阵阵愤怒的叫声;演到好人赢了,革命胜利,观众会发出一片雷鸣般的欢呼、鼓掌,中间夹杂着口哨声;遇到好听的或者自己会唱的主题曲、插曲,也会有人跟着哼唱。
记得看《闪闪的红星》的时候,中间,潘东子的母亲英勇就义前,唱着“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那忧伤清亮的歌声响起,像秋天里一股股清泉溅起,跌进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共鸣哼唱。大家和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深深地被感动着。随着电影上升到高潮,众人的情感也进入高潮,群情激愤,表情严肃。
换片的"中场",有人上厕所或找人,走动的人影或大脑袋映在幕布上。下面会有“过去!”“赶紧走!走!”的催促声。演到最后收场时,往往口哨声四起,大家四散而去。
早先,煤技校、局一中、中技厂都属于铜川矿务局。三个单位基本连成一片,局一中的后操场很大,一直延伸到后面的西山脚下。后来,由于中技厂扩大,家属区房子不够住,矿务局把局一中后操场划归中技厂盖家属楼。这样局一中的操场就不够用了,又把煤技校外面挨着局一中的小操场划给局一中。这样,煤技校的操场又紧张了,不愿意给局一中。两个学校开始了争夺操场的拉锯大战,局一中白天派工人把操场用红砖盖围墙圈起来,晚上,煤技校学生把围墙扒掉。这样反反复复,矿务局最后决定让两个学校共用一个操场,才平息矛盾。
那时候我正上高中,眼看着围墙白天建起,第二天不知道谁给扒掉。当时还挺气愤的,现在想起来还挺好笑。
86年高考,局一中考生,年仅16岁的杨越,考了全国理科第三名,陕西省第一名,也是历年来铜川市唯一的一个省高考状元。听说好像他学习并不很刻苦,由于他的父母都是煤技校教师,据说每天放学后,都和同学在煤技校操场打篮球。为此,历史学家也是当年的国务院副委员长周谷成先生亲自为局一中题了校名“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从此局一中走向巅峰。
逝者如斯夫,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归为平静。后来局一中交到市上,煤技校划给了省上。伴随着一个个领导走马上任,煤技校在不断地蜕变着,蜕变着……大门口一次次改换成了现在的电子推拉门;里面的平房都拆了,变成一座座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实验楼……拔地而起。空荡荡的校园修建花园、了凉亭、假山……种上树木花草,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园林式校园。
有《清平乐》曰:
围墙矮小,
皓月当空照,
宽敞操场孩童闹。
电影露天欢笑。
岁月流逝超迁。
高楼矗立雅园。
燕剪蝶舞花间,
明星学院铜川。
三耳目一新的“匠工园”“匠心园”“匠艺园”
在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教师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学院餐厅早餐的稀饭、豆浆、油茶都是先去缴费1.5元,然后拿个碗,自助去打着喝。
据说有一年,一位新来的教师在学校呆了一个月,有次闲聊的时候突然冒了一句,“咱们学校餐厅真不错,除了环境宽敞明亮,卫生干净整洁,饭菜货真价实外,连早上喝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大家听后忍俊不禁,当被告知应该在前面先交费再拿碗盛饭,他知道自己弄错了,专门跑到厨师那儿给人家道歉,自己无意间“免费”喝了一个月的早餐稀饭。
由此看出学院厨师们工作的认真踏实,和领导对对员工的包容。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大概八、九十年代,我一个闺蜜的父亲是煤技校食堂的厨师。有次,她有事带我去找她父亲,当时,煤技校食堂在教学楼后面,由于地方狭小,房子低矮,里面十分昏暗。那时候,食堂也是出了名的管理混乱,到九十年代末,食堂有一部分由私人承包。商人唯利是图,脏乱差不说,还抬高价格,偷空减料,使学生的生活费用大大增加,加剧了家长们的负担,师生意见很大。
张院长上任后,收回了私人承包的部分,翻建校舍,翻新食堂,杜绝卫生死角,努力办让师生放心餐厅,做到货真价实,价廉物美,师生共同就餐,发现问题立即改正。从而做到了让师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不仅学校食堂如此,就连他们的学生宿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宿舍楼起名上,“匠工园”“匠心园”“匠艺园”,让人耳目一新。一看就体会出学校的良苦用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不仅名字起得好,内部设施更好,一改往日的八人间、六人间为四人间,每间宿舍上面是铺位,下面是课桌和柜子。每层还有洗浴间。女生宿舍里还带有卫生间。被褥干净、环境整洁、优雅,完全解决了学生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另外,学校还开办了各种社团,有绘画、书法、钢琴、电子琴、舞蹈等。社团教室里分别配有钢琴、电子琴、画架等,让有才能、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培养高雅性趣爱好。这是以前学生们想都不敢想的,是学院从学生自身素质出发,想学生所想,也是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沁园春》曰:
陕西铜川,技师学院,明星校园
看风清云淡,竹松绕院,楼高路展,桂菊同坛。
融创中心,餐厅住宿,匠艺匠心工匠园。
参观罢,叹今非昔比,涌起波澜。
历经六十余年,勇改革、力排阻浪颠
建国旗护卫、认真勤勉,校风纠察,严谨周全,
教授辛勤,学生努力,施教因材谱新篇。
愿他日,创百年名校,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