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官云儿的头像

上官云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6
分享

走进三关首镇------老营堡

2019年的秋末下午,我们自驾走进偏关,在游览完偏关县城后驱车40公里到达老营堡村。

老营堡村口矗立着新修的点将台,站在点将台下仿佛看到周边烽火硝烟,千军万马雁阵待发;听到战鼓齐鸣和隆隆炮声:“再上君山点将台,又见层云眼底开;斗舰纵横惊日月,铁马驰骋动扬淮。将军百战均贫富,碧血千秋满尘埃;借问英魂何处是?白银盘里鼓浪来”。

史记老营堡有东、西,南三门,各门皆存门额石匾两块。西门瓮城内门额石匾阴刻楷书“晋北锁钥”四字。外门额石匾阴刻楷书“威望关河”四字,两匾皆署“万历八年”。走进现实中的城堡,西门的记忆牌匾已荡然无存。从点将台下走进西门村口,眼前堡城原为砖砌,残存的古城墙上的砖石已被拆得所剩无几;只存夯土;裸露出来的黄土被风雨侵蚀,不断剥落。西门瓮城已没有城堡,也是近年返修为牌楼,牌楼正门铭刻四个金色大字“三关首镇”。老营堡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400米;墙体夯筑,包砖,基石尚存。因老营城池坚固,胡人从未攻克过,所以素有“铜偏关、铁宁武,生铁铸成老营堡”之说。

沿西门一路前行,来到南城门,看到南城墙向阳避风;城墙厚重异常,当地村民在城墙上掏了洞,称作“土窝窝”;这也就自然形成了“老营堡特色”。听当地老人说曾经的南门瓮城内门额石匾,阴刻楷书“南控雁宁”四字,署“万历八年”;外门额石匾阴刻楷书“保障”二宇,署“隆庆五年”。但眼前的南门已面目全非,只留下翻新的砖墙,记录着曾经的辉煌。

老营堡,地处关河河谷,建于明正德年间,扩建于万历年间。初置参将,后设游击,立守御千户所,总兵管辖官兵3000多人。城堡依山而建,有3座城门,被四周的山围成“凹”字形。城北山顶上是古长城,长城外便是今日的内蒙古清水河县。城的西头通往偏关县城,距离约有80多里,东头通往平鲁、朔州。老营堡周围群山环抱,中间地势平坦,其东、北两面紧靠长城,关河又绕城南西下。从战略位置来看,老营堡北控平鲁,西衔偏关,东接宁武,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从高大的夯土墙尚可看出城堡原来的规模。

东门瓮城近年业已返修一新,全部用砖石砌成,非常坚固;当年的宏伟气势历历在目,登上城墙还是可以一览曾经的宏伟与壮观。内门额石匾已风化字不可辨,瓮城外门额石匾字迹清楚,阴刻楷书“老营城”;并署有“万历六年”等字。老营堡外长城上,原有老营东关河隘口;此关口外筑券拱砖洞三座,上置有关楼,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建;万历二十九年(1601)重修,此关口今已毁。

老营堡城内都是东西向的大街,房屋多数仍为1996年之前建的窑洞,窑洞冬暖夏凉当地人特别喜欢;1996年之后,新建的房屋为砖砌的平房;老营城中央有条主道,路面宽阔,两旁有不少商店;日用百货、小吃、肉铺、蔬菜、水果样样俱全。随着近几年外出打工者较多,平日里多数为老人妇女;城内残留着一些庙宇和古戏台,居民住的瓦房和新砌的石窑和谐相处。

村民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本可以另择地方修建新居,但宁肯让老营堡的城墙上的土让风刮尽了,也不肯离开自己祖辈创建的家乡。

眼前这些连片的复古宅院,积淀历史的厚重;弥漫岁月的云烟,像一个个胡须银白的老者;在给我们静静地诉说它的沧桑变迁,也定然唤醒我们的人文情怀,触及内心深处喷涌的艺术灵感。

老街老店老手艺,古井古村古民居。走过曾经繁华的老街,走进陌生的老街深处;用陌生的视角打量眼前的生活,一切旧模样,仿佛是我四十年前的生活。我为之感叹:铺子所在的老街,曾经也是人群擦肩接踵,街面繁华喧闹,现在冷清到仅存了几家老店,有70年供销社的影子,有方便日常生活的小超市;有供游客留宿的小宾馆,其余的大多都还是原样。杂货铺、小超市的客人以原来的老街坊为主,即使他们的后代搬到别处居住,可这老街老味道依旧被牵挂着。

夕阳已落山,回眸老营堡,远望周边连绵起伏的明长城,我如痴如醉。曾经的边塞,重要的军事关口,山西三关首镇;旷野的老营堡正凝聚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那份淳朴、恬静的民俗民风,给未来聚集了无尽的商气和人脉,未来,老营堡将是一个复古的、生态的、游客如炽的美丽新古城!

天色已晚,我站在村头路口,久久不愿离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